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田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百花齐放”

    莆田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百花齐放”

    1.jpg

      市实验小学“中医药学习园”里,学生们在养护药草。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登上市实验小学教学楼顶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百草园”,麦冬、天门冬、南天竺、艾草、菖蒲等草药品种丰富。“学校将屋顶花园改造成‘中医药学习园’,这里也成了课后服务的基地。”该校总务处主任林艳说道。

      这片园地先后种植近80种草药,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养护和观察。家长们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很支持,有位家长特地把老家一棵枸杞树移植到这里。今年学校又将教学楼后的一块废弃地开垦为“青青小药园”,一些家长主动来校手把手教学生挥锄“开荒”,市卫健委中医科人员也常来教学生认识草药。

      “以前只知道月季花用于民俗活动,但不知也可入药。”“艾草不仅能驱蚊,还可做成青团……”采访时,学生们说起草药头头是道。市实验小学德育室副主任姚文峰说,他们开设中医药文化宣讲课,开展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学校把中医药种植实践选为劳动主题教育,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市实验小学校长陈建洪表示,接下来,还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观察,到药房实践,推动中医药人才早期培育。

      “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是我市教育惠民“十大工程”之一。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全市遴选5家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进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城区的中小学校内纷纷开辟劳动基地,让学生们体验农耕,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走进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农场”,只见这里不仅有种在地里的蔬菜、果树和鲜花,还有小鸟和鱼,小小一方天地,生机盎然。“在市科协牵线搭桥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为学校提供水稻良种,支持劳动教育。”该校德育室副主任刘爱萍说,别看“实验田”面积不大,却种了5种水稻。学生们通过参与劳作,更加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学校从民间收集各种农具,打造一间小博物馆,作为校内研学基地。高年级学生学会了农耕,手把手教低年级的学生。”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黄睿君说,为了种好蔬菜,学生们从书上找答案。为了清除葱苗田里的“香附子”,学生们合作探究解决方案,最后用铲子将其连根刨出。

      “我们的菜地终于有收成了,学生们带到食堂烹煮,也分给老师们品尝。”前不久,莆田二中高二(2)班班级群里,班主任发的这条信息,引来家长们点赞。

      记者在莆田二中看到,操场边开辟了一块劳动基地,种植白菜、地瓜、芥蓝菜等。恰逢高二(8)班上劳动课,学生们分布在基地,除草、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莆田二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林伟城介绍,这块基地长62米、宽22米,高一和高二共40个班级都有一方“责任田”。学校聘请周边的农民担任劳动技术顾问。每天早间课前、傍晚课后及劳动课时,都是学生们的管护时间。

      该校还打造智能物联网种植园,结合生物实验,让学生感受科技力量,加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体验水培技术后,在华亭镇农村长大的学生赖晨敏很有收获:“从营养池输送营养液到管道里,植物在管道里扦插定植就能生根发芽,这太神奇了。这种科技种植是我以前在农田里没有体验过的。”

      新闻链接

      根据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市教育局思政科负责人介绍,为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我市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中每年每生安排不低于50元用于学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研学实践,通过多方联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