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民居的地域符号

    莆田民居的地域符号

      民居作为人类居所,是人们安身之命之地,它从一个简单的居住功能伴随人类进化发展,逐渐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建筑风格,呈现出各具特色文化符号。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人们在与自然环境共存中形成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活习俗,这种习俗所积淀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就反映在民居建筑中。多年来,在我行走祖国大江南北中,留给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各地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从北京的四合院布局到南方的天井结构,从东部徽派建筑到西南的瓦寨吊脚楼,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用灰砖灰瓦来建筑,唯有莆仙及闽南福清区域是用红砖红瓦来建房,红砖民居成了福建民居一大特色,因此以“红砖区”和“灰砖区”来划分,更能反映莆仙民居的独特意义。

      在“红砖区”中,莆仙民居与闽南、福清地区的民居比较,虽然外表材料都是用红砖,但从平面布局到外观造型上也有很大差异,莆仙传统民居的屋顶造型大多作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有别于闽南地区的硬山顶,这种造型让曲线的坡面与起翘的屋脊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原本较为生硬古板的屋型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成为莆仙民居建筑标志性特点。

      莆仙传统民居基本格局一般以厅堂为主轴的单体建筑和以天井为中心的单元院落建筑,单位建筑由三间厢、四目厅和五间厢等三种规格,再由五间厢扩展为不同形式的连体大厝,其特点是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这种格局方式是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连,适应莆仙人聚族而居、共祀祖灵、共享厅堂的传统习俗。

      莆仙民居作为“红砖区”一种样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这一区域中,由于山区、平原、沿海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决定了这三个区域不同的建筑用材,形式不同的造型风格,使莆仙传统民居统一中有变化,走进莆仙民居,就能感受到农耕时代莆仙文化的丰富内涵。徐学仕

    ——————————————————————————————————————————————

    莆田民居建筑特色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莆田民居。虽然在山区,屋顶瓦片上还是压上砖头。

      台风是发生在海上的热带气旋,台风伴随着暴雨常常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危害。莆田临海,每年都受到台风袭击。为了防范,民居建筑需要特意加固,其建造方式反映出明显的地方特征。传统的土木砖石、屋顶前后坡结构民居,屋顶瓦片上都用砖头压住,以防台风刮走瓦片。脊梁上和屋顶两边砖头压得较多,首尾相接,其它部分只在凹面朝下的瓦片上每隔几十厘米压一个。檐头的瓦片用石灰粘住。外墙也要加固,外面抹上泥浆,泥浆中掺入切成小段的稻草(俗称“草土”),有时再抹一层石灰,以免台风挟带暴雨毁坏土墙。有钱的人家往墙上“贴砖”,用一块块正方形红色薄砖粘贴在外面墙上,并通过砖上的孔用铁钉钉住。这不是装修,是加固墙壁。最牢固的办法是“包砖”,用砖头从外面将整个外墙包起来。这种房子外墙的基础比普通墙厚,在外面留一个砖头的宽度。房子盖好后在这留出的位置上紧贴土墙用砖头砌起,把整个墙包住。       (文/图 余学范)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