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陈建新:传统竹器的守护者

    陈建新:传统竹器的守护者

      走进陈建新家的竹器店,仿佛走进竹制品展览馆。大到竹制摇椅、竹靠背椅、竹梯,小到竹箩筐、竹篮子、竹椅子等,各种竹制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竹器,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主流,寻常人家里也很少出现它的身影。然而,在西天尾镇后黄村,陈建新夫妻却仍在坚持做着这些传统的器物。夫妻俩夫唱妇随、知“竹”常乐,坚守传统竹编技艺三十余载,乐当传统竹编“守艺人”。

      陈建新是西天尾镇三山村人,今年49岁,早在16岁时他就跟着自己的亲戚学习做竹器。如今,因为老家拆迁,他搬到后黄村继续做着自己的老本行,33年做竹器的经历让他磨出了满手的老茧,这门技艺也是被他这双手传承下来。

      陈建新租的店面陈设非常简单,地上堆满了原材料,大大小小的工具摆放在各个工具箱里,只见他坐在一张木凳子上,正仔细地打磨着手中的竹条。见记者造访,他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一阵寒暄后,便开始讲述自己的制竹经验。

      “无论是做哪种竹器,前期原材料的准备工作都非常重要。”陈建新说,竹器从长在深山中的原竹到成品,要经过选竹、锯竹、刮青、剖竹、劈篾、刮篾、过剑门、晒篾、做底、做壁、打眼、扎架、绕边、锁口等多道工序,其中选竹至关重要,所选的竹子须竹竿挺拔、竿环较平、老嫩适中,这样的竹子劈出的篾条平整度和韧性才好,否则无法编出高质量的竹器。陈建新用斫刀把挑选好的竹子均匀劈成竹片,再把竹片进行几次对剖,将其剖成一根根细长的竹条。他在竹条的横截面上把竹皮和竹心劈开。他说竹皮的部分剖成青篾片,称作“篾青”;竹心的部分剖成黄竹片,称作“篾黄”,“篾青”最适合用于编制精致的竹篮。竹篾劈制完毕后,他还需用刮篾机将分好的篾片从头到尾刮一遍。动作是那么麻利,技艺是那么纯熟。

      “做竹器一定要保证竹篾的平整,要让它们厚薄均匀,宽窄也要基本一样。”他对记者说。

      33年来,他几乎天天都要和竹子“打交道”,他的双手愈发粗糙,而手法也更为熟练。陈建新说:“刚学的时候总会划破手,竹刺戳到肉里也是常有的事,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觉得痛了,但是买竹器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不像以前了,有很多东西都能替代竹器,买的人少我做得也少,一天卖不了多少。”他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竹器的质量是非常好的,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会坏,而且环保,而现在的一些塑胶制品反而禁不起风吹日晒。”

      据介绍,制作一把摇椅,要经过选材、破竹、烧制、定型、打磨等十几道工序,其中,单破竹就包括锯、刨、刮、挫等工序。哪怕是一点点的偏差,都会让椅子的质量大打折扣。陈建新告诉记者,他现在也会帮客户制作一些不同造型的椅子,但是无论造型怎么变,高质量是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在谈及竹编技艺濒临失传的尴尬时,他不无感慨地说,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都和老一辈不同,比如竹椅竹沙发,夏天躺着坐着都很舒服,可年轻人却看不上这些东西了。难怪夫妻竹编手艺至今仍没有找到传承人,这无疑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个遗憾。晚报记者  钱碧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