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社硎随处皆桃源

    社硎随处皆桃源

      □游心华 文/图

    1.jpg

      图为湖洋郑氏祠堂。

      社硎,当笔者倘佯其中,历览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之后,方才大梦初醒,始知这才是古人描写的“武陵之桃源”。

      仙游是个神奇的地方,三面皆山,东南一隅濒海,古有“诗礼之邦”“山中邹鲁”“海滨雄邑”盛誉。社硎乡踞仙溪西北部,古称“谢硎”,传说明季有谢姓人家为躲避倭患,挈妇将雏,到此垦荒屯田,故名。清末,又有凤山豸硎的人陆续迁入,随后谢姓淡出,他姓登场,其地易名“社硎”。明清之际社硎属兴贤里、安贤里,1958年成立社硎人民公社,后改为乡。社硎属高山地带,平均海拔680米以上,境内山峦起伏,气势雄浑,著名的山峰有塔头顶,海拔1260米,九云寨1095米,更有七星坠地、石狮保口、石镜、仙帽等自然景观。境内共有五十多座山峰,风光峻秀,几如武陵之桃源。

      “南湖祖德宗风弘扬万代,湖峰文雄武甲永耀千秋”。距沈海复线桃源出口约11公里的湖洋村有一座郑氏宗祠(旧名“郑侨祠”)掩映在一排青瓦覆盖的古屋之中。步入祠堂,迎面可以看到大厅正中的神龛上悬挂着“开莆来学”南湖三兄弟画像,大殿上方悬挂“文章初祖”牌匾。

      旧志称:“古者教人,自王宫、国都以及闆巷,莫不有学。”而“莆至陈时,犹未知学”(清乾隆《仙游县志》)。莆田历史上最早的办学先驱为太府卿郑露、中郎将郑庄、常州别驾郑淑兄弟。天宝三年三兄弟自永泰入莆,先在南山构筑“湖山书院”,开创莆田有史以来文化教育之先河,换来“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景象,世人尊为“南湖三先生”。北宋景祐进士蔡高说:“先生如不出,莆海无真儒。”之后,郑庄、郑淑分别徙仙游之浔阳(今菜溪乡)和巩桥(今鲤南镇圣泉)设书堂,传儒学,创衣冠文物之始,堪称仙游史上教育事业的开山老祖。从此私学、官学俱兴,崇儒重教成风,英才贤士辈出。

      据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记载:“郇国公郑侨祠,一在兴泰里北溪,一在安贤里(即今社硎)湖峰。”湖洋人感念老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构筑郑氏宗祠,将远祖“南湖三先生”及始祖郇国公郑侨一并奉入祠堂,千秋永祀。现存郑氏宗祠系清朝重建,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其中建筑通面阔25米、进深30.6米,两边厢房解放初时已分给村民。宗祠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灰砖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及供台。走进正厅,12根金柱、8副楹联跃然眼前;房顶为驼峰构架,枋精雕花卉,虽经清朝中期和2004年两次部分重修,依然古色古香。宗祠内现存6块牌匾,分别是“文章初祖”“金紫流芳”“一脉同宗”“亲情长存”“弘扬祖德”和“郑氏宗祠”。砖埕上立有三对旗杆石,可见文脉之雄劲。

      另据族谱记载,湖洋郑氏系入闽始祖郑庠廿二代孙郑进一的余脉,明弘治元年(1488年)由菜溪北溪(乾道五年文状元郑侨的出生地)迁入此地。此前已有谢、吴、黄、卢、刘、林和李姓等先民在此居住,人丁旺盛,但到了清朝中期,湖洋一地仅有郑氏单姓,原先的住民陆续外迁将地盘让给郑姓,如今湖洋郑姓后裔2000多人。湖洋村崇文倡学遗风炽烈、文脉悠长。自明代开宗以来,已出过1名武进士、6名贡生。新中国成立前,该村还有社宅学里、外枯学里两座学堂以及湖山祠书院,供莘莘学子读书。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