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三次万人大会战

    莆田三次万人大会战

      □施金冷

      (一)

      组织上万人支援湄洲岛战斗抢修笏文公路

      1952年1月28日凌晨三点,驻金门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军陆、海、空三军1700多人,由总司令胡琏指挥,在反共救国军副司令黄玉树少将率领下,从湄洲湾南海面进犯湄洲岛。莆田县委、县政府连夜发动组织10万余民众突击抢修笏文(笏石至文甲)公路,确保我军炮兵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文甲码头,对犯岛之敌予以猛烈炮击,敌人被轰隆隆的炮声早已吓破了胆,仓皇逃窜回金门。

      国民党军溃逃台湾后,兵员锐减和严重不足,所以一进村庄,就开始抓人,抢东西。全岛中青年男女被抓的约有1600多人,被关在乌石宫里。后来,除有500多人跳海逃跑外,其余全部被运去金门和台湾岛。此外他们上岛还炸毁乡政府住址、学校以及干部的房屋等十余座,民房20多间,被抢走的各种物资共折合旧币约2.3亿元。一个好端端的湄洲岛,一刹那间被抛入深渊,成为一片黑暗。此时此刻,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对岸亲人解放军的早日到来。

      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忠门区民兵联防队副主任兼湄洲北埭民兵队长陈瑞清和朱宫乡副乡长周文仁同志,他们俩肩负全岛数千民众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冒着生命危险,在组织民兵和群众安全转移之后,绕过敌人重重封锁,偷偷地摸到宫下沙滩边,在一位渔民的掩护和帮助下,囚渡过海,来到对岸的莆禧村,向解放军报告犯岛敌情。请求部队出兵,解救岛上百姓。

      当时,莆禧驻军只有一个连。系解放军某师侦察连,共120余人。经受长期战争考验和磨炼的全连指战员,听了王东岭连长的战前思想动员后,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求战情绪十分高昂。具有对敌斗争光荣传统的沿岸民兵,得知解放军要渡海作战的消息后,主动前往支前。地方政府支前小组和忠门区公所办事处秘书郑文达同志,及时组织和率领沿岸各乡民兵500多人赴文甲前线。特别是部队驻地的莆禧民兵,他们一接到战斗的通知后,马上由民兵队长陈文涨和农会主任武江八等12人组成的战斗班,直接配合部队参加作战。其余的民兵编为3个队即:担架队,后勤物质和弹药运输队,道路抢修和突击队;还有治安、群众、宣传工作等3个组,共计100余人。当时莆禧军民的战斗口号是:“消灭蒋匪军,保卫南大门。”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王连长把出战部队和民兵编成3个梯队。早上七点十分,正是潮涨船浮之时,王连长向部队和民兵下达了“出发”的命令后,我第一梯队全体指战员和民兵在王东岭连长的率领下,乘坐4条木制电机船,从文甲码头飞速地向湄洲岛进发。从而拉开了“湄洲岛保卫战”的序幕。

      五分钟之后,当我电机船驶至距湄洲岛约一半时,突然遭到早已埋伏在湄洲岛海面上敌军舰炮火的猛烈袭击。炮弹像雨点般地落在我船周围。一丈多高的水柱挡在我军前进的方向。紧接着,又有几艘敌炮舰迅速从我船后面穿插过来,切断我军后路,对我军形成包围态势。我军迅速予以猛烈反击,敌有两艘炮舰中弹起火,拖着“尾巴”逃离战区。这时,王连长乘坐的1号指挥船和侦察排长洪树清乘坐的3号船均被炮弹击中,海水迅速涌进船舱,船身渐渐倾斜,船上有水兵部队二分队队长韩义亭和轮机兵小王及数名战士伤亡。王连长一边指挥战斗,命令部队继续向湄洲岛强渡;一边组织抢救伤员,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

      当我军强渡登岛上滩后,分三路正要向祖庙山进攻时,又突然遭到埋伏在岸上敌人猛烈的火力袭击,被压制在沙滩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在这紧急关头,王连长随机应变,马上改变了攻打祖庙山的计划,就是先打敌薄弱点。王连长根据敌火力暴露的情况判断,发现犯岛之敌的主力部署在祖庙山和宫下沙鲎壳顶这两个高地上。王连长对两个阵地进行分析比较,发现2号阵地是个薄弱点。在攻打宫下沙敌二号阵地时,我军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保持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仅用了15分钟时间就攻克了宫下沙敌阵地。共毙伤敌58人,余敌败逃下山村。这一仗,我军和民兵有班长刘志佑和忠门区民兵联防队副主任陈瑞清两位同志壮烈牺牲。莆禧民兵排长方亚圆、湄洲高朱民兵排长朱黄霜和两名解放军战士光荣负伤。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

      我军攻克宫下沙敌阵地后,部队迅速向祖庙山靠拢,实施第三个作战方案。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夺取祖庙山。祖庙山有反共救国军副司令黄玉树少将亲自督战指挥的一个加强营600多人,指挥所占据在制高点,从山下到山顶设三道防线。当敌宫下沙阵地被我军攻克后,他们惊慌失措,马上把部署在第三道防线的一个重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排调到前沿第一道防线,加强防御。这样一来敌第三道防线(营指挥部)火力就自然削弱了。

      王连长明察秋毫,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策。提出:“攻敌首脑,乱敌部署”的战术,主攻敌第三道防线。搞掉敌营指挥部。上午九点时,我军三个排突然出现在祖庙山敌背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地向敌第三道防线(营指挥部)发起猛烈攻击。据守在该道防线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弹,手榴弹、炸药包等火器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敌人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时,阵地就被我军攻破。敌营指挥部也被我摧毁。我军很快就占领了各个制高点。这时,由一排长郑保忠率领的一个排,突然停止正面进攻,马上调头向祖庙后山挺进,与王连长汇合,保持四个排的兵力,居高临下向敌第二道防线出击。激战了20多分钟,敌第二道防线又被我攻破,共击毙击伤敌60余人。上午十点三十分,敌祖庙山最后一道防线又被我攻破了,敌人丢下70多具尸体后拖着伤员败退至下山北埭和深浦底。我军夺取了整个祖庙山战斗的胜利。然而,我军在攻打祖庙山这一战中,也伤亡过半。湄洲朱宫乡副乡长周文仁同志就在这一仗中英勇牺牲。

      上午十一点五十分,败退到下山村的敌军副司令黄玉树,不甘心失败,集中全部兵力,连续向我祖庙山阵地发起5次反扑,均被我军击退。

      这时,我军对岸文甲码头由李虎指导员率领的第二梯队,载满弹药的5号船,曾先后3次试图强渡,向祖庙山部队增援,因遭到敌军舰的阻击均未成功。船身多处受损,有5、6名战士伤亡,只好被迫返航。

      反共救国军副司令黄玉树在连续5次向我祖庙山反扑无法奏效后,获悉我军已无后援,且弹药供应不足,便又组织了第6次反扑。集中所有的炮火向我阵地攻击。我全体指战员和民兵,因久战力困,弹尽粮绝,又无援兵,部队伤亡惨重。以共产党员郑保忠为首的全排战士,英勇奋战,坚持到最后无一幸存。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妈祖祖庙山的坑坑洼洼。阵地上连伤员和民兵只剩下60余人。王连长正要组织突围,这时,一发迫击炮弹在他身旁不远的地方爆炸,他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在这关键时刻,侦察排长洪树清挺身而出,主动接替王连长指挥。他沉着果断地一边命令战士刘亚红和民兵队长郭亚明,保护王连长转移到安全地带;一边同二排副排长赵有亮组织阵地上剩有的23名战士突围,转移到“牛头尾山”海边,以各海礁为掩体,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这一仗一直坚持到下午四点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军除了洪树清、赵有亮等几名伤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其中有12名党员战士,当子弹打完、敌人包围过来时,他们宁死不当俘虏,砸断钢枪,纵身跳入海里,为国捐躯,表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乌石村民兵队长郭亚明,为了保护伤员王连长的安全转移,自己身负18处伤,致成一等伤残。水兵分队教导员王东海和民兵排长朱亚宾二人,他们同时身负重伤,均处于生命垂危之中,这时,卫生员药箱里只剩下一个急救包,两人你推我让,各自都想把这个急救包用在对方身上,最后两人终因流血过多,先后英勇牺牲,其中朱亚宾牺牲时,年仅38岁。而伤员王连长被刘亚红背到距妈祖庙前不远的一个“观音洞”里,在宫下村群众周文综父子3人的掩护下,由朱黄霜等几位民兵连夜把王连长送到对岸的港里村,转交给徐恶仁民兵队长,并及时送往县城医院抢救脱险。

      湄洲岛保卫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阵地还是在我军侦察排长洪树清和赵有亮二人手里。他们负伤后,被炮弹炸碎的泥石堵在一个小山洞里昏迷过去,没被敌人发现。敌人撤离后,于下午五点多醒过来时,发现从台湾飞来湄洲岛观察战场的两架敌机,便架起机枪,用最后三颗子弹把敌机赶跑。并在阵地上坚持到第二天我军和民兵的到来。

      在湄洲岛保卫战中,我沿岸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共莆田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男女老少共出动10多万人,用锄头和铁铲等农具,在坚硬的山坡上和冰冷的田地里,整整奋战了一昼夜,硬是挖出了一条从笏石至文甲50多华里的公路,保证了我军炮兵增援部队的及时赶到,在我猛烈炮火的袭击下,犯岛之敌于天亮前仓皇逃窜回金门。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地、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3个慰问团,前往湄洲岛慰问烈士家属、伤残人员和被敌人抓去台湾的亲属;救济困难户、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做好追认烈士和评残等善后工作,增进了军政军民的团结。湄洲岛反击战中,军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英勇善战行为,为我莆田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组织上万人协助破案保护军事绝密文件安全

      1958年,海峡两岸风云突变,拉响了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警报,美国五角大楼加紧策划操纵台湾的阴谋。同年5月,美国军方在台湾的“军事援助顾问团”、“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等17个不同机构,合并成立了“美军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建立起一个反应迅速统一有效的军事指挥系统。美海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频频活动,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顿时,海峡两岸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图谋,1958年8月23日,我解放军万炮齐轰,炮击金门。为了扭转战略防御上的弱势,台湾当局派出大量特务,深入福建沿海和内陆,频频进行破坏和窃密活动。

      1959年12月11日傍晚,莆田县涵江公安分局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值班民警一拿起电话就听到急促的报案:“我们是福建前线空军部队,刚才在涵江车站丢失了一个蓝色航空包,包的外面印着一架飞机,里面有军装、毛衣、钱等物品,请你们赶快帮助破案。”10分钟后,涵江公安分局刑侦组刘组长带领两个年轻民警迅速赶到车站。一位正在清理卫生的年轻服务员见到民警后,主动地迎上去。她一边将部队同志留下的通讯地址、部队番号和姓名递过去,一边向民警介绍当时的情况。下午5时左右,两位年轻的空军军官乘坐从泉州前往福州的班车,路经涵江车站时,旅客们下车到隔壁涵江饭店吃晚饭。下车时司机将车门关得紧紧的,但旅客们吃完饭回来后,放在班车前面第一排的蓝色航空包却不翼而飞。于是,两位军官立即向公安分局报了案,留下纸条便跟车走了。听完介绍,三位民警不由得皱起眉头,案发现场随车走了,报案人情况一无所知,是真是假难以辨别。如此无头案,该如何下手?刘组长只好回去向分局领导汇报。

      鉴于当时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并大多以军事设施和军人行李为猎取目标。所以,部队同志的报案立即引起涵江公安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当晚,涵江公安分局召开紧急会议,分管侦查工作的副局长林杰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刑侦组的案情汇报,并认真分析了案犯作案的两种可能性:一是政治案件,其目的是盗窃军事情报;二是一般经济盗窃案,盗窃犯顺手牵羊盗走军人的行李。大家认为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从涵江的地理位置和当时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看,不能排除前一种作案的可能性。所以,分局领导要求专案组抓紧排查,及时破案。民警认真分析了案情,认为作案者不可能继续跟车前往福州,一般情况会在涵江下车,且当时天色已晚,案犯逃往外地的几率较小,人和赃物滞留涵江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林副局长安排警力对涵江各旅社进行布控、排查。

      那时的涵江,一共只有大众、大中、人民、和平等7家旅社,排查旅馆饭店并不困难,加上前段时间已经根据上级精神对当地所有的敌情、社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涵江公安分局对当地的治安情况了如指掌。晚上8点多,一组干警在涵江和平旅社发现了情况。据旅社服务员反映,晚上6点多,有一个操仙游口音的中年男子到旅社登记。该男子40多岁,个头偏矮、皮肤又黄又黑,身上背着一个鼓鼓的面粉袋,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上楼后不久就下来溜到厨房。随后,又向服务员索要一把铁锁,锁上客房门就出去了。

      民警们同旅社负责人一道打开该男子的客房,客房内有两个床位,靠窗床位已放下蚊帐。民警们感到诧异,当时正值隆冬时节,没有蚊子,为什么要放蚊帐呢?民警们打开蚊帐一看,凌乱的被子包裹着一只白色面粉袋,面粉袋里有一个漂亮的蓝色航空包。真是“踏破铁皮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民警们一阵惊喜,当即进一步检查,发现草席下面藏有两套军装和一件毛衣。根据现场发现的赃物,可以确定该男子就是盗窃两军官物品的嫌犯。于是,涵江公安分局在和平旅社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

      夜深人静,公安干警在和平旅社周围整整潜伏了3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1时30分,嫌犯终于露脸了。只见一个矮矮瘦瘦的中年男子洋洋得意地进入和平旅社二楼西侧客房。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没等中年男子反应过来,一副手铐已经铐上他的手腕。

      涵江公安分局的干警们连夜进行突审,得知该嫌疑犯名叫谢天富,仙游人。当天上午离家出走,下午3时搭上从泉州开往福州的过路班车,一上车他就盯上了坐在前排两位军官携带的航空包。车到涵江车站后,旅客们纷纷下车用餐,他磨磨蹭蹭最后一个下车,趁司机不注意,迅速将航空包塞进自己的面粉袋。干警们从谢天富身上搜出128.5元人民币,据交代赃款已被花了3.2元。人赃俱在,犯罪嫌疑人供认不讳,涵江公安分局的干警们松了一口气。

      冬季的夜晚风寒露重,万籁俱寂。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涵江公安分局值班室的宁静。值班民警一抓起话筒就听到莆田县公安局王佐才副局长洪亮的声音:“两位解放军同志在涵江车站丢失的航空包有线索吗?”“案件已破,盗窃犯在和平旅社被抓获,航空包也找到了。”值班民警充满自信地回答。“航空包中东西都在吗?”“包中的两套军装、一件毛衣和128.5元钱已一并查获。”“还有没有别的东西?”王副局长追问。“没有啊!”“航空包里有没有发现一袋打字的文件?”王副局长加重语气问。“什么文件?没有发现。”“马上通知分局领导,派人封锁和平旅社,看管好犯人,我立即就到。”王副局长搁下话筒,风风火火赶到涵江和平旅社。此时已是12月12日凌晨3时,涵江和平旅社如临大敌,民警们里里外外认真地搜查了几遍,没有发现新的线索。“留几个人继续监视旅社,其余的人撤回去,立即提审盗窃犯。”王副局长说。

     

      涵江公安分局的审讯室里,灯火通明,6名公安干警神情严肃地坐在一排,每个公安干警利剑似的眼神令谢天富捏了一把汗。审讯开始后,谢天富语无伦次,断断续续地将自己的劣迹抖了出来。解放前他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兵,后来参加了“和平救国军”,还有偷盗、赌博、侮辱妇女等不法行为。然而,当问到航空包内的军事文件时,狡猾的谢天富矢口否认。

      谢天富的矢口否认,使公安人员顿时紧张起来。干警们连续审问,轮番进攻,终于击破了谢天富的思想防线。早上8点多,谢天富终于承认自己偷了军事绝密文件,并说见没有什么用就撕了,有的扔进街上垃圾堆里,有的丢在涵江宫口厕所里。

      公安干警们心中一惊,军事绝密文件竟然丢在大街上!立即行动,涵江分局10多名干警全部出动。他们换上便衣,将涵江镇街道上的大街小巷“搜寻”了一遍,连一张纸片都没有放过。然而,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考虑到环卫工人凌晨已将所有街道清扫了一遍,可能会将文件扫进垃圾箱里。于是,干警们又将涵江地区所有垃圾箱翻了一遍,直到夜幕降临,仍然一无所获。

      绝密文件杳无踪影,惊动了部队首长和地方领导。12月12日下午,莆田县委第二书记赵允福和县公安局局长马有才率一批公安干警赶到涵江,晋江地区公安处杨处长带领几个破案高手随后赶到,省公安厅的破案专家奉命来到现场勘察,福建空军保卫部赵部长也带着侦察员马不停蹄地赶往案发地。究竟是什么文件惊动了这么多的军地领导?不知是什么大案令人如临大敌?群众在猜疑,干警们忐忑不安。

      12月12日晚8点,涵江公安局办公室里坐满了军队首长和地方领导,这是一个有军队、公安、地方党政领导共同参加的紧急会议。福建空军保卫部赵部长通报了情况。他说:我军炮击金门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福建沿海的制空权。对此,蒋介石及美国军事顾问团一直耿耿于怀,企图通过袭击我福建沿海空军基地,削弱我空军力量,夺回东南沿海的制空权。为了粉碎台湾当局争夺制空权的图谋,福建空军司令部月初就召开了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会议形成了一些机密文件,其中一部分保密级别为“绝密”。当时驻闽空军一位首长因公出差没有与会,但急需了解会议情况,故空军前线指挥部特派一名科长和一名参谋将文件副本专程送往福州驻闽空军司令部。由于前线车辆紧张,文件没有按照保密规定用专车由机要人员护送,导致途中出了大纰漏。此事关系重大,文件一旦落入敌特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将会给国家和军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赵部长要求军地联手,动员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查清文件下落,防止出现泄密事件。

      听完赵部长的介绍,专案组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专案组认为此案情况不明,不能定为一般经济盗窃案,立足点要放在政治案件的高度。于是,军地有关领导当即决定,由空军专案组和地方公安部门联合成立“窃密案破案指挥部”,由福建空军保卫部赵部长任总指挥。指挥部决定采取三条应急措施:一是加大警力,对涵江包括莆田县城的所有旅馆、车站、码头进行严密监视,调查案发后所有进出涵江境内的可疑人员;二是对盗窃犯谢天富重新提审,并查清其所有的政治背景;三是对盗窃犯作案后活动过的车站、旅社、戏院附近的厕所进行秘密清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涵江公安分局的大院里如临大敌,一片繁忙;一道道指令从破案指挥部接二连三地发出;一阵阵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一个个公安便衣紧张地进进出出;一条条消息迅速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部的首长神情凝重,公安干警们心急如焚……为了不打草惊蛇,初期的侦破行动是秘密进行的。公安干警打扮成捡破烂的农民,三三两两对涵江镇街道所有垃圾场进行第二次认真清查。干警们将所有垃圾箱翻了个底朝天,但一无所获。另一批公安干警负责清查戏院、旅社附近的厕所,他们不顾扑鼻的臭气,用粪勺和长铁钳将粪便池搅个遍,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盗窃犯又交代:他这次作案窃得一袋文件,见没什么价值,本想将文件扔进旅社厨房烧掉,后见厨房人多不敢下手。于是,夹在棉衣里走到涵江保尾桥头,想扔进河沟里,却见桥上有小贩在卖东西,只好转到汽船站附近的河沟边。开始将一袋文件直接扔进水中,但文件浮在水面沉不下去,担心自己盗窃行为暴露,又将文件捞了起来,卷成一捆塞进河岸边水下石缝里。于是,公安人员马上押着盗窃犯到藏匿文件的现场取赃。但石缝依旧,文件却遥无踪迹。盗窃犯一脸茫然,一口咬定将文件塞进了该石缝里,并重演了当时的过程。文件究竟是掉进河里,还是被人取走?为了证实盗窃犯的口供,公安人员又向和平旅社的服务员调查取证。经查当时盗窃犯确有进入厨房的举动,犯罪嫌疑人的供词有一定可靠性。于是,指挥部决定将排查重点放在汽船站附近的河沟中。

      涵江是个古老小镇,水网纵横交错,河沟中的流水缓慢,尤其是冬季,水源不足,闸门很少开放。所以,绝密文件如不是人为移动,就不会流得太远。而且码头附近又是死水,没有其他因素,绝密文件一定还在水中。破案指挥部认真分析案情之后,决定缩小排查范围,集中排查汽船站附近的河沟水网。

      12月13日子夜,涵江保尾的古桥边驶来了两艘神秘的汽船,船上10多个年轻小伙子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冒出水面,像是摸鱼人,却又两手空空。约半个多小时后,这些人上了岸,随后消失在夜幕中。“摸密”行动未果,绝密文件石沉大海,破案指挥部领导的心一下子提到嗓门眼上。鉴于当时的局势,敌特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军队首长深感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将案情上报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公安部。随后,各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空军司令部立即派出富有侦破经验的侦察处处长,带一批破案高手和电台、设备,从北京赶到涵江,并在涵江公安分局的屋顶上架起了电台天线。中央军委也将情况通报给福州军区,福建前线海陆空三军几十万大军骤然绷紧了神经,沿海各守备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空军司令部专案组到达之后,要求扩大侦查范围。于是,指挥部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查外调,对犯罪嫌疑人谢天富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和平时经常接触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并派公安干警对谢天富老家进行监视,重点排查12月11日那天谢天富在仙游、郊尾和途中所碰到的熟人,以及他去过的饭店、杂铺店等,同时对和平旅社所有住宿人员和当晚坐在他周围看戏的人员逐个进行排查。二是对涵江汽船站周围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根据谢天富的口供和案情分析,敌特直接插手此案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案发后捡到绝密文件的偶然性,从藏赃现场找不到绝密文件与码头周围的情况分析,绝密文件被周围群众捡拾的可能性很大。这样,排查对象扩大到汽船站附近的100多户人家。于是,经破案指挥部批准,将部分案情秘密传达到涵江人民公社及其下辖的保尾街、宫下街、前街、青年街和下徐街居委会,要求公社和街道干部以及广大民兵配合公安干警进行调查。

      公安干警们将与犯罪嫌疑人接触过的人与地点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筛查,对汽船站周围的居民过滤了一轮又一轮。目标渐渐集中到盗窃犯藏匿文件地点旁边的居民家。这户人家大门对着赃物藏匿点,人员进出要经过河沟旁的石阶,看到和捡拾到赃物的可能性最大。而该户女主人承认,几天前曾在石阶上拾到一捆纸,已当卫生纸用掉了。同时,治安人员又反映了一个新情况,即几个月以前这户人家有一海外客人回来,并用小型照相机在房前屋后拍了不少照片。破案指挥部对这户人家的社会关系、心理状态和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设和分析,认为海外客人对家乡照相,可能只是留个影作个纪念罢了,对文件进行窃密拍照的可能性不大,带走文件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那么,文件会怎么处理呢?大家认为最便利的方法就是烧毁文件,将纸灰倒进门前的河沟里。但文件上带有的订书钉,既烧不掉也冲不远,只要能在这户人家门口的河沟里找到订书钉,案情就明朗了。

      12月18日晚,恰逢西伯利亚寒流袭击福建沿海,气温骤降,寒风凛冽。莆田县公安局马局长和王副局长带领10多名年轻公安干警,乘坐一艘木船悄悄地接近那户人家附近的河沟旁。他们两人一组,猛喝几口高粱酒后,脱下衣服扎进水中,把附近河床的淤泥杂物用锄头耙进土箕,然后倒进木船,把它们送到县公安局后院。第二天一大早,干警们将淤泥一一摊开,用磁铁在淤泥中寻找订书钉。然而,忙了两天一夜,一根订书钉也没有找到,案情再次陷入困境、迷途。

      绝密文件下落不明,上上下下寝食难安,专案组大部分同志每天除抽空打个盹外,已经7天7夜没有睡好觉了。在所有线索已断的情况下,破案指挥部下定决心,从秘密侦破转向公开发动群众。

      1959年12月20日,涵江更加沸腾了,涵江人民公社召开了全社干部动员大会,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学校、工厂也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大家搜查、寻找、反映一切与案情有关的蛛丝马迹。一时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军用文件失窃”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在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的同时,破案指挥部还是把重点放在码头附近的河沟里。莆田县政府调来5辆消防车,两部抽水机和2000公斤汽油。涵江人民公社调集了全社100多架水车、300多只戽桶,借用了2000担水桶和3000个脸盆,号召7000多名警民参加排水战斗。各学校动员学生利用放学时间,沿途注意捡拾丢失的纸张,加上学生这支庞大的队伍,参加破案人数达到了万人之众,史无前例。

      12月20日下午,破案指挥部在涵江保尾汽船站筑起拦河大坝,堵住上游的水源。然后,在下游出口处安上了尼龙网。当日午夜,开始打开水闸放水。与此同时,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性排水战斗也打响了。几千名干部、职工、民兵、群众和学生,有的挑、有的端、有的提、有的抬,穿行如梭,川流不息。经过5天5夜的突击,800米长的河道终于被人工淘干了。

      为了确保绝密文件的安全,破案指挥部经过严格审查,挑选了200名出身贫穷、表现积极、思想进步的公安干警和基干民兵下河搜寻文件。200人搜索队摆成200米长的一路横队,每人负责1米,从西岸向东岸慢慢搜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个小时后,搜索人员终于在河岸边的淤泥中找到了几份字迹尚清楚的打印件,确认为空军丢失的机密文件。顿时,两岸一片欢腾。随后,干警们又在涵江保尾的桥头找到几份绝密件,从而证实了绝密文件确系盗窃犯塞进河沟旁的石缝里,可能因汽船来来往往,波浪将绝密件冲落在河水中。破案指挥部的军地领导、公安干警和涵江公社的干部群众,上上下下终于放下了悬了好几天的心,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12月28日傍晚,空军专案组、地方党政领导和公安干警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根据整个案情的发展脉络,定性为一般经济盗窃案,其他绝密文件虽然没有找到,估计不会造成失泄密,认为此案可以结案。会后,破案指挥部将结案报告用电文报送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当晚,福建前线空军司令部送来了锦旗和酒,并委托破案指挥部在涵江公安分局举行盛大庆功会,慰问参加破案的地方各级领导、公安干警和当地干部群众。福建空军司令部还派来电影放映队进行了现场慰问。

      正当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沉醉在庆功喜悦之时,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一纸电报飞来:“希再接再厉,找到全部密件”。福建省公安厅也打来电话,告诫专案组人员,要力争全案侦破。电影放映立即结束,庆功大会变成了再战斗再动员部署会,公安干警刚刚松弛的神经又紧绷起来。“为了祖国利益,我们要把整条河淘干!”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的豪言壮语掷地有声,响彻云霄。

      破案指挥部权衡利弊,决定在离第一次拦水坝下游的2000米处,再筑起第二道拦水大坝,几乎将流经涵江镇辖区的河段全部拦截其中。原有的抽水机、消防车、水车、水桶、脸盆及参加排水的人员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不断增加。

      人多力量大,整整8天8夜,数十万方水硬被人工抽干了。1960年1月6日上午,300名公安干警和基干民兵又下河摸“密”。经过半天的搜索,公安干警们在涵江宫下荔枝埕附近相继找到几份文件。当天下午,公安干警又在望江桥前的河滩附近找到最后几份密件。失窃密件找到后,空军司令部技侦部门和公安部技术部门对其进行了认真鉴别,并结合福建前线近期的敌情动态,向中央军委递交了结论报告:绝密文件没有泄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盗窃军用航空包的犯罪嫌疑人谢天富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两位丢失绝密文件的空军军官及其所在部队首长也因严重失职而受到相应处分。涵江公安分局干警们还妥善处理了破案期间相关的事宜,特别是对在破案过程中被怀疑和被打扰过的人家,一一登门致歉。

      轰动一时的绝密文件失窃案在军队保卫人员、地方公安干警、干部职工、学生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告破,书写了万名军警民同心戮力侦破案件,保护军事绝密文件安全的壮丽篇章。

      (三)

      组织上万人兴建东圳水库解决防洪抗旱饮用水问题

      巍巍天马山旁矗立的一座大坝横跨延寿溪中游,宽阔的湖面,蓝天碧水,交相辉映,小山丘矗立在水中,星罗棋布。她就是莆田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东圳水库,莆田县委、县政府发动和组织全县两万名干部群众于1958年6月起动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通水。如今,它已成为一座融灌溉、防洪、发电、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水库。

      人们都清楚地记得,解放前,莆田历代所建的水利设施长期失修,小型水利发挥不了抵御旱涝作用,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沿海连年干旱无雨。庄稼欠收,生活贫困。直至解放后,莆田仍受旱涝灾害威胁,南北洋几座近乎千疮百孔的水利陂防,怎抵得住频繁的旱涝灾害呢?1952年至1956年4年间的4次旱灾、8次水灾,给莆田造成巨大的损失,牵制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旱涝灾害和饮用水问题,保障农业丰收,改善农民生活,早已成为莆田县领导班子议事的首要工作。

      1956 年初,省水利厅根据莆田县委县政府的报告,派出以设计室主任高大年为队长、陈章钦为副队长的 40 名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小组来到莆田,帮助解决根治南北洋的灾症。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论证,第一次提出在延寿溪的东圳一带建设东圳水库的设想。

      一次又一次的县委、县政府会议,各路诸侯为东圳工程这一庄严命题切磋着,商讨着,争论着,碰撞中达成了统一认识,但由于资金、物资、机械的因素,工程一直处于“涛声依旧”的冷却状态。

      1957年初夏,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呈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根本性转机。国家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省水利厅副厅长曹玉坤的陪同下来莆田视察水利工作。作为东道主的原鲁山此时恨不得把肚子里要说的话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易旱易涝,灾害频繁,农业欠收,我们拿不出千万元来建造大型水库,却不得不拿出千万元来救济灾民,而且失去了远远超过千万元创造出来的财富。在徒步踏勘东圳库区的一路上,傅作义对原鲁山的汇报频频点头,此时此刻,他当然理解原鲁山的心情。即将离开莆田时,傅作义拉着原鲁山的手说:“东圳水库工程要搞,搞起来对莆田有好处……”

      1957年9月24日,原鲁山指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孔令杞起草了《莆田县人民委员会关于要求迅速兴建东圳水库的报告》,径送国务院,报告同时阐述了水库在工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恳求列入中央1958年施工计划。在国家水利部的重视和支持下,东圳水库作为福建省重点水利工程通过立项审批。1958年春节刚过的正月初五,“莆田县东圳水库工程筹备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并迅速展开运作,由县委书记赵永福任主任,县长原鲁山任副主任,县直机关11个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委员,下设办公室、调查科等。拉开了东圳水库建设的序幕。大跃进浪潮推波助澜,原定1960 年兴建的东圳水库“热”起来了,干群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工地上万炮齐鸣,口号如雷,一片沸腾,大家以苦为荣,干劲冲天,叫响的劳动口号是:“东圳水库气象新,战天斗地出黄金。一年艰苦万年福,男女老少下决心。人定胜天建东圳,水库不完不收兵。”参加建设东圳水库的主力军主要来自当时莆田县除南日岛以外的所有公社的青壮年民工。

      每个公社不分农牧林副渔业,统一按劳力比例分配施工任务,实行包干、包劳力、包工具等“十包”举措。在那特殊的年代,数万民工按照部队编制,过着组织集体化、生产战斗化的生活。提出的劳动口号是“工地为家苦作乐,任劳任怨不计酬,齐心协力战犹酣,不甘落后争上游。”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吃的是各自社队供应的口粮 (每人每月生活费用折合10元,具体为米50斤 6.0元,柴60斤0.9元,菜金每餐3分2.70 元,草鞋、火油、纸等0.40 元),以铁锹、畚箕、手推车等简陋的工具为武器,抢修大坝,输送材料,开凿隧洞。每天工地上有 2.5 万民工,最多可达7万人。在水库的修建过程中,离不开驻莆部队的大力支持,当地驻军首长詹大南将军对东圳水库建设十分关心,当工程指挥部决定向驻莆部队求援,希望能借助部队的最新设备开凿输水隧道涵洞,他就派出一个工兵连支援,1959年3月,仅用 96 天凿通了一条长332.6 米、内径4米的隧道,比预定工期提前26 天。在驻莆部队官兵的鼎力相助下,不但增强了工地上民工的士气,而且节约了资金和材料。输水涵洞工程竣工,使上游迳流水能得到有效地疏流,为大坝合拢创造了有利条件,减轻了洪水对大堤合拢后的压力。驻莆部队还派出300多辆汽车运送沙石料,在大坝合拢不久的抗洪抢险紧张日子里,驻莆部队又派出了3个营的兵力增援工地,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

      随着水库工程的动工,库区的1.2万亩土地就要一步步地被溪流淹没,移民安置是水库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国家要搞建设,翻身的群众怎能不听党的话呢?于是三洋、长基、岭下等7 个社,2666 户,13382 人的移民搬迁工作展开了。常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区,当地群众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如今又如何忍心向他们开口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牺牲”呢?由于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和因素,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很多,安置补偿严重不足。但到底是善良淳朴、通情达理的老区人民,他们承受着经济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压力,以大局为重,服从国家建设,舍小家顾大家,扶老携幼,迁出库区。除部分就地安置外,大部分移民成批迁往大洋、庄边、西天尾、城郊、华亭等地,仅用2个月时间就全部搬迁完毕。东圳水库渠道是水库的配套工程,1958年6 月完成干、支渠的勘测任务,1959 年9月开始全面施工。工程指挥部按11个公社的劳动力比例分配包干施工任务,确保工程于 1960 年春耕时实现通水。

      东圳渠道,经过天马、凤凰、下林,在山牌地段横跨福厦公路和木兰溪,沿壶公山麓蜿蜒南行,南奔沿海丘陵地区。至笏石丙店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东峤、埭头贯穿平海半岛,直达上厝村;一支南行至田头店,又一分为二,分别向东庄半岛和忠门两个半岛穿行,抵达东庄镇的前运村和山亭乡的莆禧村,干、支渠全长 176 公里,可灌溉农田 30 多万亩。

      东圳水库从1958 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在当时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莆部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建设的两万多名员工夜以继日地忘我劳动,终于战胜了酷暑、暴雨和寒冬,于1960 年4月提前三个月建成。共投入1899.7万元,完成土石方1437.31万立方米。总库容量 4.35亿立方米,上游积雨面积达321 平方公里,坝高 54.6 米(1982年又加高到 58.6米),坝长367米,顶宽8米。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具有永久性堤坝的性能。并开始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它的建成不但结束了沿海地区十年九旱的历史,而且拦蓄了南萩芦溪上游的洪水,免除了北洋5万多亩的涝灾。如今,东圳水库主要担负着莆田市 18 个乡镇几十万亩农田的灌溉,担负着城乡的工业、生活供水,担负着秀屿区、湄州岛和南北洋的饮用水以及下游地区防洪抗涝的任务。在大坝涵洞出水口处还建有坝后水电站,装机容量6320KW,年均发电量为1800万度。它已经成为一座融灌溉、防洪、发电、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水库。

      清清东圳水,它以浩瀚的库容滋润着莆阳大地,哺育着广大兴化儿女,保护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莆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为莆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莆田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东圳水库是一代莆田人心血、汗水、智慧、力量的结晶,这里面有许多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东西值得我们汲取。回首创业艰辛,我们心中充满了对老一辈建设者的感恩和敬仰之情,他们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充分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铸造着这一千秋伟业,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现在大力继承和弘扬的东圳精神。在今天,当我们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之时,这些精神都是弥足珍贵的,更要发扬光大,为我市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