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千年古港之恋——记情系贤良港天后祖祠的著名专家叶明生

    千年古港之恋——记情系贤良港天后祖祠的著名专家叶明生

      □陈天宇

    1.jpg

      2021年10月17日上午,贤良港天后祖祠接待处会议室,一场专门为叶明生教授担任主编编撰中的作品讨论会正在进行。这是继九月初九(10月14日)妈祖羽化升天海祭活动及“明成祖派内官整修天妃祖祠六百周年专家学术研讨会”之后,几乎马不停蹄举办的又一次学术会议。参加完这个讨论会,叶明生教授就要赶回福州了。

      叶明生教授的这部学术著作编纂方案及文稿,恢宏大气,体系严谨,虽已数易其稿,却依然在精雕细琢。目前初步定稿的文字有35万字,已撰写的书稿超50多万字。叶明生老师依然在广泛征求意见,力求精益求精。在讨论会上,他对自己的编纂方案及书稿提出了近乎严酷的修改思路。他这种执着认真的精神,让人们不能不为这位早逾古稀之年的老者所感动。

      参加讨论会的专家及妈祖文化工作者也都快人快语,提出各自的见解,务求能协助叶教授的写作团队雕琢出一部精品之作。我们期待着这部许多妈祖文化人寄以厚望的书能早日面世。

      一位学术成果突出的专家

      叶明生是我省著名文化学者,1946年出生,福建寿宁人。曾担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福州市政协文史委兼职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宗教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委理事,《福建道教》编委会顾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他主要从事有关中国戏曲史、戏剧文化学与民间宗教文化研究,先后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大学访学及讲学。撰写学术论著近百篇,分别发表于《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戏剧艺术》《文艺报》《戏剧》《中国戏剧》等国家权威期刊及日本、韩国等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的杂志或论文集上。曾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应该说,他是国内社科界人缘很好,学术成果突出的专家。

      坚持17年的深度田野调查

      人们很难想象,也很想了解,像叶明生教授这样一个著名的学者,究竟是怎样和贤良港天后祖祠结上缘的。

      2004年,叶明生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撰写一篇关于妈祖的课题调查报告,到湄洲岛作田野调查。误打误撞,也十分偶然地来到贤良港天后祖祠。经过3年深入的调查,他撰写出一篇7万字的《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祭祀仪式与音乐研究》的调查报告,发表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民间仪式音乐》专辑,使得贤良港妈祖文化史迹第一次在学术刊物上得到全面揭示,并展示于社会,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17年来,他坚持在贤良港做妈祖文化深度田野调查,把自己学术研究的黄金年华献给了贤良港及天后祖祠。让人们更难以想象的是,这17年中,居然有好几个春节(其中包括五个除夕)他是在贤良港村度过的。这些年来,他几乎把忠门半岛及周边地区犁耙过了好几遍,采访过成百上千的当地村民、庙董和知情者,其中不乏百岁的野老村妪,他通过录音、录像、照片及文字采访等抢救了许多珍贵的妈祖文化口述史和民间传说,整理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献出了一个严谨学者的满腔心血。正是由于他在贤良港天后祖祠最拮据最困顿的时刻带领他的学术团队,无私奉献、顽强坚守,使得贤良港这个海丝路上重要始发港的历史、人文资料得到挖掘、整理和保存。叶明生教授以正直严谨的学者素质,执着坚持,体现出了一个妈祖文化人特有的操守和良心。

      至目前,他已成功筹办和主持两届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文化论坛及其他几次学术活动,付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为了考证贤良港妈祖信俗所进行的一丝不苟的田野调查。人们更不会忘记,他努力把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引来与贤良港天后祖祠结缘,在贤良港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贤良港妈祖研究基地”,把海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带到贤良港这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东方古港。近几年,他不顾已逾古稀的高龄之躯,兢兢业业,就为了完成自己的另一个心愿——把贤良港天后祖祠丰富资料系统整理,完成一部有史料价值的大型著作。我们真诚期盼他的这个心愿能圆满成功!我们真诚期望他为之不倦追求的妈祖文化事业能因为此书的出版而锦上添花。

      无论是海上吹来凛冽寒风的严冬,还是赤日炎炎的酷夏,他都顽强地坚持下来。从50多岁的学术盛年,到如今已成75岁的古稀老人,十七载光阴,他把贤良港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把妈祖文化的深度发掘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学术任务。他一次次地参与民间的各种信俗活动,考察、感受、体会、领悟其中的文化意涵,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特的文化传承。

      一段采访民谣的传奇经历

      他采访民谣《湄洲九十九乡》的传奇经历,在民间传为美谈。2019年他在林自东先生陪同下先后采访了好几位据说会吟唱这首民谣的老人。山亭镇港里村林阿云(女,时年88岁),少时与同伴一起唱过此民谣;莆禧村北门的曾凤兰(女,时年70岁),原是西沙村人,少时,其父曾阿德口传教其孙女,她耳闻目濡学会至今;而采访山亭镇西前村后蔡门时年107岁的杨冬梅女士,更是堪称让老人留下了绝唱。杨冬梅原是山亭镇利山村人,生于1913年9月,13岁被送到后蔡村黄家为童养媳,她说从小喜欢民间歌谣,少时得同村老一辈口传,学会吟唱这首歌谣。2021年1月14日,叶明生老师又一次采访她时,进行了吟唱录音,此时她已卧病在床,不久就去世了。

      《湄洲九十九乡》民谣(莆田方言“顺口溜”),不仅罗列了当年民间认可的“湄洲”境内九十九乡,而且生动介绍了这些村落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比如,“姑田西许尽红空(骄傲、自豪的意思),走出前培到东坑。走落乌哆山塘边,东峤西何也浓吒(莆田话“也就就样”的意思)”。比如“渡口厝起大路岑,下坑东埔真有名。田头嶺头牛狮山,中兜红楼重最明。塔林一乡做红腾(籐),东前西路到西亭。也有衙前共城利(内),海边船‘誓’(多)钟市市。鸡(吉)了古时大出名,卜到东店往东走。狗头一乡人无钱,再到后前近海岑。”再如“山柄一乡人牙举,乌垞大乡有作主。给法(置办)几艘石码船,上落尽载猪共米。过海就是贤良埔,大港搬到小港‘妬’(住)。”而最为难得的是,民谣结尾唱道:“妈祖实在大灵‘异’,朝廷封她为天妃。走船讨海求‘补意’(保佑的莆田话读音),顺风顺水大吉利!” 把妈祖信仰传诵开来。

      叶明生教授凭借他在贤良港多年不知疲倦的努力,凭着他在学界的影响力,成功策划和主持了三次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考察活动,并举办两届有着不同文化内涵的妈祖文化论坛,还举办了《贤良港妈祖回娘家调查与研究》首发式暨妈祖文化及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收集到台海两岸及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三大本论文集,见证了叶明生老师倾注的心血。他把许多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吸引到贤良港这块浸润着浓浓的妈祖文化汁液的风水宝地,让他们领略了作为妈祖文化原乡的莆田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生态环境。从《贤良港妈祖回娘家调查与研究》首发式暨妈祖文化及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的参与专家学者可以看出,其阵容十分强悍。更让人们高兴的是,在他的影响和凝聚下,许多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都加入了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文化研究的队伍中。看着参与和关注贤良港妈祖文化学术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的长长的名单,不能不为这块蕴藏着丰厚妈祖文化的五色祥土的巨大吸引力而感到震撼。

      一个传承妈祖文化的重要共识

      叶明生教授对贤良港文化建设有着炽热的情怀,而且具有长远的规划,他知道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靠团队和接班人,才能使妈祖文化薪传火继、传续不息。十几年中他带出博士生、硕士多名,安排他们在贤良港做考察,给他们的课题项目多为贤良港妈祖文化史论研究。据初步统计,在他的弟子中专门以贤良港妈祖文化不同角度为课题的博士和硕士毕业论文就有10篇(其中5篇已正式发表),使妈祖文化得到极大的弘扬,这在全国高校中极为罕见。

      叶明生老师有着妈祖文化人具有的包容心态。在“明成祖派内官整修天妃祖祠六百周年专家学术研讨会”上,他说:“这些年在与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的接触中,我们达成一个重要共识:无论是在祖祠文化建设,还是学术研究上,我们都应建立一个基本的原则,在相关问题上采取不争、不吵的态度,只要把自己有的东西挖掘出来,揭示、整理出来,留给社会和后人,就能建立文化的自信。”他强调:“我们不仅要把论证做扎实,把理论基础打好,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和信息库。这样的话,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把贤良港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做起来,把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发展好。我想,未来北岸贤良港和湄洲岛发展的趋势,有可能形成统一整合的‘湄洲湾经济和旅游发展开发区’,那时妈祖文化肯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把妈祖文化做强做大,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对妈祖文化建设最大的贡献。”

      叶明生,妈祖文化学者群体这棵大树上长出的这片闪耀着炫目光彩的叶子,虽然已经75岁了,却依然绽放着他特有的明快坦诚的学术魅力,展示着他执着坚韧的学术风格,让妈祖文化专家队伍这棵大树更加繁茂青翠!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