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城市“老漂族”:无处安放的孤独

    城市“老漂族”:无处安放的孤独

    1.jpg

     

      曾经,提到“漂”一族,人们想到的多是充满了理想与干劲的年轻人。他们为了理想、事业或爱情,不得不远离家乡。时至今日,因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中出现了另一群特殊的城市漂泊者——“老漂族”。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担心孩子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是为了照看第三代,加上自己日趋年迈,为了和子女团聚,他们远离家乡,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于是出现了孩子在外闯事业,父母跟着“漂”晚年的现象。“老漂族”一面着享受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无处安放的孤独与烦恼。这个群体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他们的幸福滋味很复杂。

      烦恼:家乡很近,回去很难

      每天清晨5点,吴阿姨的闹钟总是准时响起。为了帮助在城里工作、生活的儿子儿媳照顾孩子,去年9月秋季开学前,她就从生活了30多年的老家仙游县园庄镇来到城里。清晨5点起床准备早餐:煮一锅稀饭,炒两个小菜,再煎几颗蛋。不仅要保证大家吃得上热乎的早餐,还要兼顾到营养均衡。

      做完这些,刚好是叫醒孙子孙女的时间。张罗着儿子一家人吃完早餐,大约7:30,目送他们分别离开家门去上班或上学后,吴阿姨才开始吃早餐。吃完早餐、收拾好家里,时间也不过是早上8点多一点,距离准备午餐还有两三个小时。而恰恰是这独处的每一分钟,都让吴阿姨觉得度秒如年。“来城里以后,总觉得日子变得特别漫长。现在我能叫出小区的名字来,刚来的头一两个月,偶尔老家的老邻居、好姐妹打电话问我住在哪个小区,我也说不上来。我就是天天在这里做饭、收拾家里。在这里我也没有朋友,自己一个人不敢走远。每天儿子儿媳都去上班、孙子孙女都去上学以后,我唯一可以去的地方就是小区附近的超市。”说到这,吴阿姨抬起头,脸上挂着些许的落寞。

      “其实在家的时候,我和老伴挺自在的。可是老伴必须在家照顾家里的老人,我得在城里照顾小的。只有周末的时候,儿子儿媳和孩子们都放假了,我才能回老家,我们老两口也才能见上面,说点体己话。”吴阿姨说,有时候看着城市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姐妹们,她也会怔怔出神。那时,她的心里有羡慕、有怀念,也有心酸。“乡下的房子前后有园子,没事的时候伺弄伺弄花草;每天吃完午饭晚饭,左邻右舍也经常坐在门口的长凳上聊聊天,张家长李家短的,每天过得都挺舒心。”忆起在老家的生活,吴阿姨的脸上现出笑容。“真的挺想念和老家的老邻居、好姐妹们一起种菜、聊天、爬山、跳广场舞的日子……”然而,和许多为了孩子而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生活的老人一样,吴阿姨只能在城市里“漂”着。因为他们都一样,儿孙的需要将他们牢牢拴在这座城市里,回乡的脚步总是舍不得跨出去。

      释怀:家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来自龙岩的陈阿姨今年已经65岁,因为要帮远嫁莆田的独生女儿带孩子,3年前她从龙岩来到莆田。从起初因为语言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因素而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到现在成为给新来小区的老人们做“思想工作”、帮助新邻居接受新环境的“陈大姐”。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陈阿姨说,刚开始时,她也总觉得自己是这个陌生城市里的漂泊者,是个“失乡老人”。离开老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家人那么近,但家乡却那么远。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观念渐渐变了。今年春节,陈阿姨原打算要在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但只待了不到半个月就又回到了莆田。一方面她惦记着小外孙;另一方面,老家也已经不是她记忆里的老家了,很多老朋友一过完年就离乡去跟儿女住了,“我和老伴在家里,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只能看电视了。看了几天,也觉得特别无聊。所以就和老伴一起回了莆田。经过这次,我也明白了,其实哪里都一样,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如今,陈阿姨已经完全适应和习惯了莆田的生活,在这里的3年时间,她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号邻居、好姐妹。提起“老漂族”,陈阿姨觉得,每一个离开了家乡的人,都可以说是“漂”着的群体。可是,只要认定“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的观念,“老漂族”才不会成为一个心酸的词汇、一种孤独的状态。

      关注:愿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早日回“家”

      据一份网络调查显示,7成以上的网友表示自己身边有“老漂族”。而在另一份调查数据中,“老漂族”中近8成老人表示感觉生活孤独,超过6成老人休闲时选择“在家独处”,近一半老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后“憋”在心里不说。“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想家”、“本地没医保、有病自己扛”成为“老漂族”最大的烦恼。

      来莆工作10年的谢瑞琪去年年中拿到了新房钥匙,今年春节后,她终于实现了将远在湖南老家的父母接到莆田共同生活的愿望。然而,和许多老人一样,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故土的父母早已习惯了鸡犬相闻的生活,一旦到了城市,尤其是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陌生城市,父母对于新城市的新鲜和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老人本来学习和适应能力就不比年轻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看着他们日渐表现出疏离、孤独和寂寞的无所适从,我也开始怀疑自己接他们过来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即使如此,谢瑞琪还是希望再努力一下,帮助父母融入现在的城市生活。“也许对于老人来说,与子女团聚,虽然结束了‘身体空巢’,却进入了‘精神空巢’。要填补他们的‘精神空巢’,作为子女,除了要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互动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陪伴之外,鼓励他们多走出去,主动去融入和参与社区生活,更多地去体验和认识社区里的新事物、新乐趣、新朋友。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圈子,只有在熟悉的朋友圈里,人才能找到自我角色的存在感。”

      让“老漂族”感到孤独和烦恼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身在异乡”。如何使“老漂族”主动从心理上把异乡变故乡,长期从事老年公益性服务的陈岚岚认为,子女的陪伴和沟通、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周围人群的善意和接纳,都会让这些老人“漂”得更自在、更幸福。是的,“老漂族”的养老问题和幸福指数,是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对整个社会提出的新的思考和责任,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不仅仅是每一个个体小家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大家的应有之义。

      愿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早日回“家”!晚报记者 欧碧仙 实习生 戴雪滨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