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妈祖情结举要

    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妈祖情结举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妈祖精神在神州大地不断深入人心,妈祖文化更是在五洲四海广泛传播。2009年国庆前夕,妈祖信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俗申遗的成功,凝聚着多少妈祖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广大信众的心血,而妈祖文化在今天之所以能广播世界,不能不说是有许多文化名人曾发挥出旁人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中,有享誉文坛的作家、诗人,也有闻名中外的书画家、雕塑家、作曲家、编导等,虽然有的已经去世,但他们为弘扬妈祖文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能遗忘的。这里试列举部分与妈祖文化结缘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

      林散之(1898—1989),安徽和县人。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对诗、书、画皆有很深的造诣,其字被称为“散体”草书,其人亦被称作草圣。1987年莆田市人民政府邀他为湄洲岛妈祖千年祭题字,他十分激动,欣然命笔,写下“海峡和平女神之岛”八个隶体大字,每字一尺见方,下面落款为“一九八七年为湄洲祖庙纪念女神羽化一千周年,林散之九十一岁书”。当时他已40多年没有写过这样大的字,他写的这八个字被扩为每字三尺见方,由石工精心镌刻在湄洲祖庙后的巨岩上,乘舟来岛朝拜妈祖祖庙的信众在海面上就可远远望见。林老在题字两年后与世长辞,现在刻在巨岩的字也由于被行道树所遮挡,已很难看清了。

      李维祀(1937—  ),辽宁黑山人,著名雕塑家,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其雕塑作品《林则徐纪念像》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1987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全国征集妈祖巨型石雕像设计方案。至10月底,共收到北京、四川、福州、厦门等四个设计单位送审的十几个方案,经过中央美术学院和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及教授、专家、学者共20多人评选,李维祀设计的作品中选。李维祀时为厦大艺术教育学院雕塑室主任,他创作的妈祖,头戴冕旒,身着霞披,手持玉如意,面容慈祥、仪态端庄。作品中选后经过修改,于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千年祭这天在湄洲祖庙举行奠基仪式,动工兴建。石雕像于1990年建成,高达14.35米,用365块花岗岩雕砌,屹立在湄洲岛最高处,成为湄洲岛妈祖文化中心的标志。由大陆运去台湾鹿港朝天宫的妈祖石雕像,以及送去上海世博园福建馆的妈祖汉白玉雕像,均依照李维祀创作的作品雕塑。

      万维生,著名邮票设计家。1992年10月4日,邮电部发行万维生设计的《妈祖》特种邮票一套一枚,票价20分。为此,福建邮电管理局、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邮电局、莆田市政协、湄洲妈祖董事会在莆田市联合举行《妈祖》邮票首发式,福建省邮票公司、莆田市邮票公司同时发行《妈祖》邮票纪念封,万维生还为纪念封设计封戳。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近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散文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及《冰心全集》(8卷)。冰心老人敬仰妈祖,当邮电部将发行万维生设计的《妈祖》特种邮票时,她亲自为纪念封封面题写“护海女神﹒题妈祖邮票”和“妈祖邮票发行纪念”两组字。后来在2004年第六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上,万维生特地把冰心老人的题字赠给湄洲妈祖祖庙收藏。此外在1994年,冰心老人还为汕尾凤山妈祖石像题写“天后圣母”四个字,这四个字被镌刻在一块西山花岗石上。

      孙大雨,天津歌舞剧院编导。他原是京剧武生,1964年转为舞蹈,先后在八个舞剧里担任主角演员。他主演的《孔雀恋歌》曾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1985年他告别舞台转任编导,曾编写电视剧《秋之恋》、舞剧《十五贯》、《徐福》。《徐福》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轰动京都。1993年元月,他带领创作组到湄洲岛采风,同年三月底,舞乐《妈祖》脱稿,经过征求专家意见和多次修改后搬上舞台。1994年1月27日,大型舞乐《妈祖》在天津大礼堂首演,成为天津市第三届戏剧节的重点节目,并获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八项十二人次大奖。5月上旬,应妈祖文化旅游节组委会邀请,舞乐《妈祖》在莆连演四场,场场爆满,之后又南下泉州、厦门、汕头等地演出。

      李仁堂(1930.—2002.),山东渚城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在电影《青松岭》、《创业》、《泪痕》、《如意》、《元帅之死》、《被告山杠爷》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曾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及上海电影“文汇奖”

      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他在电影《被告山杠爷》中扮演山杠爷,荣获电影“百花” 、“金鸡”双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1995年他又获得“中华影星”表演成就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和“世纪影星”中国电影百年世纪奖。李仁堂也是一位书法家,系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出版有《李仁堂书法》。1998年11月27日,他与北京著名画家孙泳新来莆田采风,下榻在才子大酒店,29日上湄洲岛拜谒妈祖祖庙。孙泳新为祖庙画了一副《满春图》,李仁堂则为祖庙题写“恩泽万世”四个字。

      荆鸿(1946—  ),山东烟台人,著名篆刻家,原辽宁日报副刊编辑。他15岁始学篆刻,师从蓝菊孙、宗白华、臧克家、赵阜、吴兰英等诸大家,曾为郭沫若、谢无量、臧克家、茅盾、巴金等文化名人治印,其篆刻技艺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等数十家报刊及港台报刊上专题报道,著有《书法基础手册》、《九体硬笔书法字典》等二十余部专著。1998年4月8—9日,他在莆田古谯楼举办个人篆刻作品展。4月10日,他专程去湄洲岛拜谒妈祖祖庙和展览篆刻作品。在岛上时,他还篆刻了《湄洲祖庙圣迹印谱》计28方,印文有朱文、白文,字体有大篆、小篆。

      印青(1954—  ),总政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其代表作品有:《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世纪春雨》、《江山》、《望日》、《芦花》、《在灿烂阳光下》等。2001年10月18—21日,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莆田举行。莆田青年诗人王鸿应邀为艺术节写主题歌《相聚在妈祖故乡》,时任总政歌舞团副团长的印青应邀为该歌词谱曲。此歌在央视一套、三套、四套中多次播出,福建电视、东南卫视也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马金星,已故著名海军诗人、歌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15岁入伍,长期供职部队文艺团体,曾以《军港之夜》闻名军内外,代表作有《泉水叮咚响》、《幸福不是毛毛雨》等,著有长篇叙事诗《启明与阿霞》、歌词集《马金星歌词100首》、诗歌集《我心的月亮》。2003年与刘益民合作编剧京剧《妈祖》,由天津市京剧院实验团演出。该剧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梁披云(1907—2010),祖籍福建永春,长期居住在澳门。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委、华侨大学副董事长。2004年10月31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湄洲岛隆重成立,会后编印纪念册,年近百岁的梁披云为纪念册封面题写“中华妈祖文化”六个字,并署上“九八叟披云”。后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杂志刊物《中华妈祖》就采用梁老所题写的书法。2006年6月,妈祖学术研究专家蒋维锬著作的《妈祖研究文集》由海风出版社出版,梁披云又为该书封面题签。

      郑怀兴(1948—  ),福建仙游人,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至今已创作20多个戏曲剧本,其中《新亭泪》、《鸭子丑小传》分获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他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武夷仙凡界》获福建省第二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林则徐》获全国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他创作莆仙戏《妈祖—林默娘》,由仙游县鲤声剧团排演,著名莆仙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少媛扮演妈祖。此剧曾北上京、津地区及福建三明、惠安等地演出百余场。2006年,该剧又被中央电视台与福建省威洋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成戏曲片。

      郭风(1917—2010),福建莆田人,著名散文家。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福建省作协名誉主席。193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迄今已出版散文、儿童文学和杂文集50余部。一些作品被译成俄、日、法、英、波兰等国文字。其中《孙悟空在我们村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郭风散文选》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鲁迅文学奖,《汗颜斋文札》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作为妈祖故乡人的郭风十分敬仰妈祖,他晚年曾多次到湄洲岛拜谒妈祖祖庙,留下许多赞美湄洲岛和歌颂妈祖的美文。如《汗颜斋文札》就收进《湄洲湾记》一组散文,其一《湄洲海滩﹒海巷》中他写道:“建筑于本岛北部宫山上的妈祖庙,她作为一部古典庙宇的建筑群,其中如梳妆楼、太子殿、朝天阁、香亭等,已具有当代学术界所称谓的“妈祖文化”的建筑特征。由于妈祖关系,岛上民间流传不少有关妈祖传说,这些传说剔除其宗教神秘色彩,同时具有史料价值,又由于妈祖关系,岛上的许多奇石以及海上许多礁岩,其命名又往往与妈祖生平史迹以及传说有关,或寓有尊崇妈祖之意。”在《湄洲的人文景观》、《湄洲湾》等散文中,他以同样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岛上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许怀中(1929—   ),福建仙游人,著名作家、教授、学者,曾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主席等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委员。著有《鲁迅与文艺批评》《鲁迅创作思想辨证法》、《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变迁》等学术专著、散文集《秋色满山楼》、《月满西楼》、《芬芳岁月》、《月色撩人》等。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曾应邀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也曾多次参加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的妈祖文化工程国际恳谈会上,他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妈祖的先祖与身世,以及妈祖和南京的密切关系。与郭风一样,他也写下许多赞美湄洲岛风光与歌颂妈祖的散文,如参加湄洲岛妈祖千年祭和学术研讨会归来后所作《海神之岛》,其文末写道:“一个生在普通渔家的姑娘林默,居然成为四海共仰的人物,这显示着她生前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替人化险消灾的行为力量凝聚着真善美的精神能源,她表明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一种超越力量的追求,尽管有时它被涂上神话色彩,或掺入迷信成份,但这种向往和追求,正如奔腾不息的巨浪,是不可遏止的。人类在社会生活的航程中,犹如航海,需要进取,但也祈求平安、安稳,是为了进取;不进取的安稳便成为保守。”文中无不洋溢着他对妈祖的敬仰之情。

      冯骥才(1942—   ),浙江宁波人,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出版50余种作品集,被翻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他还是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一名顾问,曾在《中华妈祖》杂志上撰文《我说妈祖文化》。其文末云:“今天,妈祖文化不仅有它的文化价值,认识价值、欣赏价值、审美价值,当然还有它的旅游价值。从经济上说它是一个永远的‘增长点’,从精神上说,它保留了这个地方文化独有的特性,而这个文化特性只有在不断发扬的时候,才能传承下它的历史精神。”

      陈章武(1942—   ),福建莆田人,当代散文家,曾任《福建文学》、《港台文学选刊》副主编、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仲夏夜之梦》、《生命泉》、《飞越太平洋》、《章武散文自选集》等。其散文《北京的色彩》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他也敬仰妈祖,曾多次参加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写了不少歌颂妈祖的散文,如发表在《中华妈祖》杂志上的《在日本拜妈祖》、《在天津拜妈祖》等。在散文《在日本拜妈祖》一文中,他写道:“作为一个莆田人,一个妈祖故乡的人,我自幼便崇仰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又法力无边的女神,犹如儿孙对待先辈,崇仰中还特别包含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但妈祖并不仅仅属于莆田,属于福建,属于中国。世界上,凡有海潮涨落的地方,凡有海船进出的港口,凡有炎黄子孙的血脉,便都有她的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她,毫无疑问,属于全人类。”

      林天衣,台湾著名书法家。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申遗成功,仙游籍的彭嘉庆闻讯喜作七律《妈祖颂》,在湄洲日报上发表,尔后步韵和诗者达50多人,林天衣不顾98岁高龄,挥毫泼墨写下“妈祖颂”三个字,并抄录彭嘉庆的《妈祖颂》诗。

      周秀延(1928—2007),福建莆田人,福建省美协会员,莆田兴安画院院长,早年师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先生。1959年以来,曾先后五次晋京,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作画,创作有《松鸽颂》、《旭日雄鹰》、《松鹤朝阳》等巨幅作品。他敬仰妈祖,不遗余力弘扬妈祖文化。2000年他创作《妈祖恩佑澳门》,入选画册,2005年创作《中国传统人物画系列——妈祖》,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金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