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学以致用,林龙江新思维

    学以致用,林龙江新思维

      □林劲松

      对于林龙江先生来说,学以致用,这是既古老而又新颖的一种思维。所谓古老,是因为学以致用曾经是老子、孔子思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绝大多数人也是这种思维。

      例如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君子,吃食不求饱足,居住 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 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在这里,孔子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说得多好啊。否则,像君子这样的人才要依靠什么途径去培养,去造就?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的是艰苦奋斗精神。有了这 种精神,干工作就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挑历史使命。至 于那些一事当前,先打自己小算盘,挑肥拣瘦,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争名争利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或者一时有了这个念头,人们自己会自觉纠正了。而且社会上存在的“跑官”、“买官”现象也就会失 去土壤和气候,烟消雾散了......

      “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谨慎,办事勤快,有着良好的工作 作风。毛主席诗云:“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强调的便是办事效率。在这里,说话谨慎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前提和 条件,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口无遮拦,想当然,一旦出了差错, 就会给人民的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勤快则是工作能力水平高 的体现。

      “就有道而正焉”,说的是学习方法,要有虚心学习精神。好学是多方面的,向周围人学习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人的聪 明才智是十分有限的,即使读了许多书,所能获得的间接经验也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人民群众却有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们 人多智慧多。所以,有事情找群众商量,往往可以及时解决问题。 但是,许多人却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特别是当了官,觉得请教他 人是件没有面子的事,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质量。所以,孔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好学精神进行了新的解释。

      所谓新颖的思维,是因为有比较才能鉴别。说三教先生之所以会成就他的事业,是因为勤奋好学,精通《道德经》、《论语》和《佛经》,有着自己独到见解。例如,《夏午真经》开门见山说:“三一教主言:道也者,所以本乎其教也;教也者,所以明乎其道也。但世人不识道与教之分也,故以教为道焉,岂不谓之教三而道亦三邪?殊不知儒氏以其道而儒之以教人,而非儒自儒以为道也;道氏以其道而道之以教人,而非道自道;释氏以其道而释之以教人,而非释自释以为道也。”(第3页)意思是说,教材是本,教本与教育有别,一定要区分好,切不可混为一谈。教本只有通过教育者传道授业给被教育者以后,才能起作用。例如,孔子创办私学,用六经做教材,传承尧舜禹之道,你就不能说他那是六道。同样,三一教以《论语》、《道德经》和《佛经》为教材,传承的也是尧舜禹之道。所以,道一即尧舜禹之道不变,这是宗旨。这样做就等于在出“安民告示”,以确保三一教传教顺利进行。

      又说:“三一教主言:儒氏之执中,其与道氏之守中,有不同乎?道氏之守中,其与释氏之空中有不同乎?而其所以持心法以入门,以造于执中守中空中之极则者,不可不知也;儒氏之一贯,其与道氏得一,有不同乎?道氏之得一,其与释氏之归一,有不同乎?而其所以持心法以入门以造于一贯得一归一之极则者,不可不知也。”(第4页)这是三一教学说的总纲领。这说明,林龙江先生是非常重视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特别强调“得一”和“一以贯之”,这是他与同时代人不同的地方。

      但是,韩愈在《原道》却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还有的呢?韩愈却没有去研究。

      韩愈又说:“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就这样,从此开始,老子和孔子思想开始被人异化,后来越来越严重;到了明代中后期,甚至濒临失传境地,导致东南沿海抗倭形势严峻,《明史》的《朱纨传》记载了这个触目惊心事。

      所以,通过比较,我们终于发现,学以致用是林龙江先生新思维。他认为古老的老子和孔子思想是无价之宝,可以焕发青春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国为民再立新功。而且,说干就干,创立了三一教。

      明代卢文辉《林子本行实录》说,嘉靖三十年(1551),林龙江三十五岁。“教主虽倡明三教,而未受徒。黄州素与教主友善,每详察言动间,心悦诚服,乃执贽长跪,愿为弟子而受教。教主见其志意恳切,始以心法语之,而黄大本、黄应麟、黄崶、林兆居、郑泳、黄阳、黄辉阳等,相继受业矣。”林龙江先生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一教诞生了。过去,他孤军作战,到了三十五时变化了,开始拥有一个战斗的集体。这对林龙江先生来说,是个极大的的鼓舞。

      又说,次年,“教主请辞庠士名籍,督学朱公衡爱教主之才,不许。教主遂于督学门首拜谢,焚衣巾,野服而归。朱公大怒,欲执之,郡守董公士衡为言曰:‘此人真为道不为名。’朱公少释。”(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就这样,林龙江先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告别了母校,登上了挽救民族危机新征程。

      第一步是培养和造就学以致用骨干人才。

      去年,我在莆田文化网2020-11-26发表的拙作《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林龙江》,总结了这条历史经验。面对国宝、民族危机,林龙江先生和他的门徒不是理论脱离实际,夸夸其谈,而是学以致用,拿出实际行动,站在抗倭、抗瘟疫第一线,言传身教。结果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三一教越战越勇,队伍越来越壮大,推动和促进了明代莆田人民的抗倭斗争。

      第二步是嘉靖四十五以后,三一教主加大了在本省及其他省传教步伐,让三一教学以致用优良学风在全省和全国更大范围传播。嘉靖四十五年,林龙江先生五十岁,去福州,寓洪塘金山寺;隆庆四年(1570),林龙江先生五十四岁,不在家安度晚年,却去南京传教,图的是什么?拙作《三一教主加大传教力度的历史意义》说的是这件事,莆田文化网2021-4-30发表。因篇幅有限,这里没有全文下载。

      在这里值得指出,林龙江先生新思维的出现是一件大事,无论其后三一教在全国各地发展与否,但是,学以致用好学风却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顾炎武便是明末清初一位学以致用思想家。那么,康熙皇帝呢?则称得上是学以致用天子。我曾经在拙作《妈祖庙富有教育功能》介绍了他的业绩。“1669 年,16 岁的 康熙设计逮捕 鳌拜,革职拘禁。1673 年,下令撤藩,1681 年平定 了三藩之乱。 1683 年,出兵统一台湾,次年设置台湾府,把台湾 纳入清朝版图, 增强了东南海疆抗击外敌的实力。1685 年、1686 年,康熙帝两次 派兵驱逐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 略的野心。1689 年,与沙俄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 俄东段边界”等等。(莆田文化网2020-7-30)

      你说,我称康熙皇帝是学以致用的天子,对不对?三一教主新思维对后人影响大不大?历史研究就是这样,一定要逐步深入,切不可蜻蜓点水,以为大功告成,从而导致半途而废。

      而且,在今天,三一教历史研究深入了,会增强爱祖国爱家乡之情,走起路来也就不一样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