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三一教主建功立业历史经验

    三一教主建功立业历史经验

      □林劲松

      一

      首先,三一教主重视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著作丰富,《道德经释略》是他的专著,在三一教内部,出版了出版,用来纠正错误思想,统一前进步伐,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道德经释略跋》开门见山说:“夫老子道家之祖也,而老子之道德五千言,则又千经万论之祖也。”(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第562页)意思是说,老子是道教祖师爷,但是,他的道德经却是指导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就从根本上纠证了宋明理学对老子《道德经》的错误认识。在这里,三一教信徒称《道德经》为千经万论之祖,说明三一教主著作拨乱反正,对后人影响大,效果好,学习和研究《道德经》,受到信徒们重视。

      该书又说:“林子在武夷,有儒生邹姓者,览《道德经》‘绝圣弃智’有疑”,谈了自己的观点。三一教主答:“子曾遍览老子之言未?五千言每举圣人之教以教人,何其多也,夫岂有举其教以教人而轻绝之邪?”于是邹生归览五千言,乃以林子之言为然。这就是说,三一教主读老,不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夸夸其谈,而是坚持述而不作,慎之又慎。为了把老子的观点吃透,他反复学习《道德经》,然后才去解释,十分认真。究其原因,在那时,读老、读孔没有到位的著作多,孔子、老子的思想被异化,面临失传的境地。三一教主注意吸取这些教训,防止上当受骗。

      二

      其次,坚持依法治教,增强三一教战斗力。林龙江先生三十五岁创立三一教,黄州是促进者。他长跪不起,决心跟着他干到底。林龙江先生就把心法传给他。后来,三一教主回忆地说:“余初倡明三氏之教,曾作数语,令诸生日夕诵之曰:勿起邪心,勿为邪事,三教先生,教我如此。若不如此,便是心死。哀哉心死,孰若身死。住世百年,谁能不死?身死心生,方为不死。”(明卢文辉《夏午尼经训》第二页)在这里,三教先生所说的“身死心生”是充分肯定精神力量的作用,用的是辩证法。例如雷锋身死了,但是,雷锋精神却激励着人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妈祖也是这样,虽然她“升天”了,但是,她的优秀品质却激励着人们去继承和发扬。所以三一教主的道德规范教育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

      三一教主这样做,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说到做到,培育勇敢不怕死精神,国家一旦需要,他们就会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民族权益,保家卫国。与此同时,也是与宋明理学家在组织上划清界限。这是因为嘉靖十六年(1545),海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那时三一教主29岁;过了六年,创立三一教。所以,三一教是时代的产物,是爱国爱民先进群众团体,是莆田抗倭斗争的中坚力量。

      相比之下,三一教道德规范教育才开始时比较简单,像上面列举的那个例子,到了后来内容丰富了,《夏午尼经训》里说的就有好几方面内容,装订成一本书。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重申,一,重申重视国家政权建设,尧舜禹之道不可丢;二,重申三纲五常制度;三,重申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原则。要求三一教信徒坚决贯彻执行。

      三

      其三,分清大是大非,加大建功立业宣传力度。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批判的武器,用于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诸如解决路线、方针、政策等。它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三一教主正是这样,摆事实讲道理,分清大是大非,加大三一教建功立业宣传力度。

      三一教主还对宋明理学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揭露。例如,在《夏午真经》中,他指出:“世之儒者,终日口说孔子,不识自性孔子。终日纷纷争辩,不知心上工夫。支离谬漫,似足听闻,若语之以入门工夫,根本学问,则亦未之知也。然儒者之病,不特支离为然也。有专主尊德性者,有专主道问学者;有专主先知者,有专主先行者;有专事考据以为博物者,有专事援引以为明经者;有自谓崇正之儒而身不正者,有自谓辟邪之儒而心自邪者;有藉此以为进身之阶者,有假此以为邀誉之媒者。如此者流,难以悉举。”(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第20页)在宋明理学家那里,孔子思想是这样,被异化了,老子思想、释迦牟尼思想也是这样,被异化了,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什么怪事情都发生了。其结果是理论脱离实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灾多难。所以,历史经验值得注意,三一教主这样做,摆事实讲道理,理论联系实际,让信徒们牢记历史经验,以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战斗力。

      拙作《理论上不了,宋朝末期危机四伏》说:“但是,宋理宗尊孔却把司马光为代表的元祐大臣作为人们学习 的榜样,这就等于是背叛了熙宁新政。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宋朝进入‘朝代尾’的重要标志是理论上不了,宋理宗在位一 直希望使理学成为正统官学,早在宝庆三年(1227 年)就封朱熹 为信国公。端平更化后,朱熹和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 载都先后被入祀孔庙。淳祐元年(1241 年),理宗又分别加封周 敦颐为汝南伯、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张载为噤伯。景定 二年(1261 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庙的名单包括:司马光、周 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张拭、吕祖谦。其中除司 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学代表人物。那时这样做,完全是理论上不 了的具体表现,宋朝政治危机日益加深。”(莆田文化网2020-9-3)

      宋朝是这样,明朝也是这样,朱纨与戚继光抗倭的不同命运,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三一教主越是加大三一教建功立业宣传力度,越得人心。

      四

      其四,言必行,行必果,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挽救国宝和民族危机,社会效益显著。

      《道德经》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 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 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意思是说,圣人常常关心老百姓利益,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 想。圣人办事的原则:对于善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的人, 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 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 从而使人人守信。圣人治理天下,显得安祥和谐,使天下的心思归 于浑朴。百姓们都运用自己的聪明,耳目都有所关注,圣人都把他 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说,圣人经常把老百 姓油盐酱醋柴、穿衣吃饭等放在心上,无微不至关怀,却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 圣人做事情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三一教主正是这样,按照老子的教导去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所以,明代莆田人民抗倭斗争取得彻底胜利以后,林龙江先生成为了最受人尊敬的英雄人物。

      《林子本行实录》说:“隆庆四年(1570),林龙江五十四岁。时人有以三教为声,规利于金陵者,教主耻之。遂拟之金陵,道经丹云,凡大夫、士、庶及诸官寺,素闻教主名者,咸焚香拜于道左,及抵金陵,居朝天宫西山道院,拜者甚众,复居城外普惠寺,拜者尤众。九月初二日,别诸生而还,命佘芹在金陵倡教,兼掌书籍,复倡有力者,置立义冢焉。”(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第69页)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来朱棣称帝,迁都北京。南京人口众多,洪武末年,在籍人口达百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那里,外国侨民多。很显然,在那时,南京各个阶层对三一教主的无限热爱,自然而然地会引起欧洲及其世界各地侨民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欧洲人,他们有的曾经伙同日本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掠抢,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差一点丢了脑袋。这次见到三一教主来到南京传教,理所当然会更加认真学习《道德经》和《论语》,亲自体验一下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威力。奇怪吗?不奇怪,失败的军队就是这样善于学习。这叫做不打不相识。他们挨揍以后,就要查明失败的原因,亲自得出了东方哲学威力无比的结论。所以,联系实际分析一下,《道德经》传入德国时间,很有可能是在莆田大捷胜利以后,三一教主离开莆田,去福州、武夷山、南京等地传教期间。

      《实录》接着说:“教主初倡教,一切费用咸出自囊中,至丁卯告匮。诸生因请受贽仪(拜师礼),曰:‘非此将何以宣其教于四方,以易天下万世也?’教主始收贽。至戊辰(1568)又因贽不足用,诸生请受赆仪(送别礼),曰:‘非此何以宣其教于四方,以易天下万世也?’教主始受赆。其综理籍记,各有司存,或以刻刷书籍,或以应助贫病,毫不以自私自利,详具《疏天文稿》中。”这个记载告诉我们,三一教主及其信徒,都是胸怀大志,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们即“以易天下万世”者,其精神面貌是十分感人的。所以,他们无不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莆田大捷以后几百年间,中国沿海平安无事,证明了这一点:传播和普及《道德经》和《论语》,有益于推动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事业发展的进程。

      以上四点是三一教主建功立业成功经验。第一点,指导思想明确,这是三一教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条经验。,老子《道德经》好就好在启发式教育,“言有宗,事有君”, 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应该掌握的知识。填压式则是相反, 言无头绪,事缺主次,盲目从事,不看对象,搞的是疲劳战术,教 学效果可想而知。《道德经》八十一章,每一章上一个或者不到一 个课时,81 个课时或者不要这么长时间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效果 呢?却是十分突出。重视研究历史和重视研究现状是《道德经》一 大特色,到了战国时期,这个特色 蔚然成风,成为了诸子百家的共识。

      与此同时,研究人类社会 和大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即“道”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名篇名言有荀 子的《天论》、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所以,三一教把道德经视为千经万论之祖,这是学习前人间接经验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

      第二点则是依法治教。这是三一教主法制观念高强具体表现。老子认为,依法治国,国之福。所以,依法治教,也是这样,国之福。

      第三点则是大批判武器神通广大,看你用不用。从三一教主著作内容看来,三一教诞生和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加大建功立业宣传力度,让更加多的人加入到挽救国宝和民族危机的队伍来。

      第四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林龙江是公认的明代抗倭民族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条直接关系林龙江政治生命。试想,这次抗倭斗争要是失败了,莆田沦为了殖民据点,三一教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值得指出,万事开头难。三一教主建功立业也是这样,创立三一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让周围群众接受新观点要有一个过程。正因为这样,所以,拙作《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林龙江》说:“说到这里,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三一教创立时间,那时林龙江先生才三十五岁,七年即四十二岁时,已经‘一卷全城’即里人公认的英雄好汉,效果多么快啊!究其原因,创立三一教正是时候,用《道德经》、《论语》等教材来普及和推广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三位圣人思想,做到了及时。”(莆田文化网2020-11-26)

      与此同时,倭寇对莆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宋明理学家改变了对三一教的错误认识,接受了林龙江先生的正确观点。这就是说,大敌面前,推动和促进了抗倭力量内部的大团结,统一了步伐,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所以,三一教创立显示了林龙江先生创新精神,濒临失传的《道德经》和《论语》焕发青春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