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和平发展是硬道理

    和平发展是硬道理

      □林劲松

      《宋史》说:“张浚视师江淮,茂良言:‘本朝御敌,景德之胜, 本于能断;靖康之祸,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 ’ 除监察御史。”(《龚茂良传》)

      “张浚视师江淮”,即隆兴元年(1163)五月,宋孝宗不听周围大臣的劝谏,一意孤 行,悍然发动了“先发制人”的北伐战争。十二日,张浚渡江视师。 李显忠自濠梁渡淮,收复灵壁,首战告捷。十六日收复宿州。《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八说:“捷闻,帝手书劳张浚曰:‘近日边 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但是,一星期后即二十三日,面对金军强大攻势,李显忠连夜 弃城逃跑。次日,金兵“追至符离,宋师大溃,赴水死者不可胜计。 金人乘胜,斩首四千余级,获甲三万。于是,宋之军资殆尽。”

      在历史发展关键时刻,龚茂良站出来,认真总结宋朝历史经验,上了奏章,请求宋孝宗效法宋真宗亲征,走和平发展之路,得到采纳,出任检察御史。

      “景德之胜”即 1004 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 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亲征,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 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 提出和议。宋真宗当机立断,派人和辽谈判,于十二月订立和约, 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此后宋、辽之间百 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辽朝边地发生 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 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龚茂良的决策,宋孝宗仅仅采纳了一些,就大见效,加强战备, 注意发展社会经济;对于谈判,不是妥协而是据理力争,到次年十二月十六日甚至于还颁布诏书,派遣王抃出使金国,到谈判桌上照章办事。《续资治通鉴》说:“制曰:‘比遣王抃,远抵颖滨,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不遣,可使归正之人,咸起宁居之心……’ ” 比宋高宗时口气硬了。

      结果呢,据《宋史》的《孝宗纪》记载,王抃出使金国,据理力争,按宋孝宗的指令办事:1,由原来的君臣关系改变为叔侄关系,皇帝之称正了;2,改岁贡为岁币,由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减为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岁币减十万之数实现了;3, 地界如绍兴之时;4,约叛亡之不遣,让他们安居乐业。所以正月 十七日,“以王抃使金有劳,加五官,抃由是见知于帝”。

      之所以乾道盟约比绍兴前进了一步,是因为和平发展是硬道理。1141年宋金绍兴盟约签订,长达15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那时所以宋向金称臣,是因为宋高宗忍辱负重,认识到争取和平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中国南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愿意这样做。仅仅经过了23年,乾道元年(1164)盟约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宋不再向金称臣了。所以,和平发展是硬道理,宋高宗忍辱负重精神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也说明,宋金战争的过程也是金不断接受宋化的过程。初开始,金比较不文明,到了后来就把宋朝的先进文化全部学到手,并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等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以后,宋金双方开始了以榷场为主要形式的交换活动,金以泗、寿、颖、蔡、唐、邓、风翔府、秦州、巩州、以及密州胶西县等处置场,进行贸易活动管理。

      乔幼梅先生在《宋金贸易中争夺铜币的斗争》中说:“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国榷场之法与南宋完全一样,即‘商人货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南边榷场贸易。俟得南货回,复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俟南贾之来’。(《历史研究》1982年第四期)这就是说,把商人分为小商和大商,一百贯以下为小商,十人为保,可以分批到南宋榷场贸易;一百贯以上则是大商,一律不准过界,单等南宋商人前来贸易”。这样做是为了谋求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争取得到更多铜币。这是其一。

      二是规定征税交铜钱。乔幼梅先生说:“襄阳榷场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说明:‘每客人一名入北界交易,其北界先收钱一贯三百,方听入榷场,所将货物又有税钱及宿舍之用,并须现钱,大约一人往彼交易,非将现钱三贯不可,岁月计之,走失现钱何可纪极!’可见,通过课税,金又吸收了大批南宋铜钱。”

      三是以短佰吸引铜钱。宋以七十七、七十五为佰,金在大定十年(1170)以七十为佰,后来在与宋人贸易中,六十为佰还为高,往往有以“一二十数当佰者”。这就是说,因为对外贸易缺乏铜钱,货币升值到了惊人程度。这样,自然而然会吸引宋人前往贸易。

      四是压低物价,套购铜钱。宋不缺盐,但是价格高,金则压低价格,向边界地区倾销,大获其利。

      金的另一个优势是绢。宋朝中期,青齐河朔是著名的产绢区。一是产量多,号称“河北衣被天下”;二是质量好,与蜀锦并列为头等产品。由于产量多,价格便宜,宋商求之不得,自然而然为之推销。从中可以看到,在宋金并存时期,王安石变法,后继有人。扶植商业,实行农工商并重,通过双方贸易往来,体现出来。

      凡此种种说明,宋金绍兴盟约签订以后金统治者,特别是金世宗,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并且收到了效果。例如河北绢,原来是优势,但是宋金战争中,中原地区是重灾区。战争结束后,能够打出品牌优势,是很不容易的。商业,北方也有优势,东京曾经是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城市,就说明了这一点。宋铜钱北流,说明金对南北贸易十分重视,有创业精神,说到做到。继金世宗之后,宋人发动的几次北伐战争都一一失败了,说明金世宗改革是全方位的,并且后继有人。

      金世宗虽然是金统治者,但是,他的改革也有利于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吸引铜钱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北方对外贸易,并没有灭宋的念头,所以,南方商人也喜欢去北方做生意,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就是说,在今天,研究宋金并存时代历史,如果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去欣赏,去认识,去评价,那就会有许多新的收获。

      而且,金世宗还能尊重盟友的意见,宋孝宗建设性四点意见他都一一采纳了,使新的盟约付诸于施行,宋金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宋朝也因此迎来了乾道中兴。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

      但是,相比之下,在北方,金世宗改革顺利进行;在南方,宋孝宗中兴却大打折扣,国内主战派势力十分强大,足以动摇他的统治,1163年北伐战争和后来龚茂良之死都说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理论学习受到理学等派别干扰和破坏,正确理论上不了,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所以,这是我们研究宋朝历史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历史研究》1982年第四期乔幼梅先生的文章说:“由于宋在经济上文化上居当时世界文明的最前列,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铜钱成为海外诸国喜用的通货,有的国家,‘得中国钱,分库贮藏,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因此,铜钱大量地‘渗漏’外流。”“南宋铜钱的北流,更远远超过了流向日本和海南诸国。”(《宋金贸易中争夺铜币的斗争》)在这里,作者通过新的视野,充分肯定了宋代中国的世界地位,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历史研究也要找窍门,用绝招。王安石变法,几百年是是非非说不清,但是,乔先生却用普普通通的方孔钱,一锤定音。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不能老是停留在一种思维上,只知道司马光是怎么说的,后来的朱熹又是怎么说的,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既然要学习和研究历史,那就要广阔视野,多听多了解,参考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做到多多益善。

      而且熙宁新政,威力无比,后来蒙古人联宋灭金,入主中原,又被宋化了,扶植商业,实行农工商并重,成为了不可动摇的经济政策,元代的对外贸易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所以,在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不是失败了,而是不断取得胜利,硕果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