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老家的“突击队”

    老家的“突击队”

      □翁国霖

      我的老家,是莆田的一个叫“沁后”的小山村。小山村面朝农田,背倚青山。在老家,朝朝代代,祖祖辈辈,都是披星戴月,辛苦劳作,或下田耕作,或上山打柴,以养家糊口。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初中还未毕业的我辍学,在老家开始了一个农夫的生涯。

      我开始务农后不久,大队要在山上的水库建设水电站,于是组织了一批人马,我也荣幸地加入了这一行列。要建水电站,先得开山筑路,然后再修建机房,这都需要大量的山石,于是凿石、炸石,成了我们的一项主要任务。幸亏队伍中有人干过开山造田和修水库的活儿,懂得一些门道。

      抡大锤是个力气活,扶钢钎讲究技巧,装炸药、雷管和引信则需要耐心细致。刚开始时,还稚嫩的我负责扶钢钎,才扶了一会儿,手就被钢钎震动得疼痛难忍,很快地就起了血泡。抡大锤的大哥发现了,对我说:“你这样松松地扶钢钎是不行的,双拳要握紧,握得越紧越好,这样钢钎在大锤的打击下,才不会跳动得厉害,对于手掌的摩擦和碰撞才会减少,手掌就不易受伤。”他想了一下又说:“我刚好有一副棉纱手套,下午给你带来,虽然大了点,但有总比没有好。”顿时,我的心头涌起一阵暖流。

      干了几天,炮眼全凿完了,到了该爆破的时候了。虽然事先经过了培训,但在实施爆破的第一天,还是出了点意外。按照约定,爆破总指挥吹完第三声哨子,才可以同时引爆,这样,参与引爆的全体人员才能全部安全地撤离出现场。

      谁知那天,爆破总指挥刚吹响第一声哨子,就有人慌慌张张地先点燃了引信,开始引爆了。这下子可糟了,负责中心点引爆的副队长尚未撤出来,周边已经陆陆续续地响起了爆炸声。我们想,完了,副队长恐怕……爆炸声刚停歇下来,我们就冒着浓浓的硝烟,冲到爆破区,一边呼喊着副队长的名字,一边紧张地四下寻找着。

      这时,突然从一座废弃的墓穴里钻出一个人,定睛一看,竟然是副队长。他满脸脏兮兮的,身上沾满了灰尘和草屑,原来,当副队长引爆炸药后,发现周边已响起了阵阵爆炸声,赶紧跑了几步,发现旁边有一座废弃的墓穴,就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才躲过了这一劫。

      看到副队长没事,又一副狼狈模样,大家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副队长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和草屑,一边恼怒地嘀咕着:“还笑,老子要不是急中生智钻到墓穴里,你们这会儿恐怕连哭都来不及了。”

      经过了一番努力,水电站终于建成了,我们的小山村也像城里人那样用上了电。以后,无论是大队,或是公社、县里,哪里需要,我们这支队伍就开赴那里。于是,我们自豪地称作自己的队伍是一支“突击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参加了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离开老家,来到永安筹建新煤矿。没想到,不久后我接到一个电话,不禁欣喜若狂,原来,老家的“突击队”竟然也“突击”到离煤矿不远的安砂了,参与安砂水电站的建设,约我去会面。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远在他乡,可是,当年老家“突击队”的一切,至今历历在目。我忘不了,那浓浓的乡情;我忘不了,“突击队”同伴们的憨厚淳朴;我忘不了,农民兄弟为祖国建设尽心尽力的那股精气神。来源:《莆田作家》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