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林和义旧居走笔

    林和义旧居走笔

      □谢庆胜

      林和义号称“南洋航运巨头”。我出生地与爱国华侨林和义旧居同属秀屿区埭头镇,从一定意义来讲我和林和义也算是老乡吧!

      小时候,听大人讲他家是“走番”,很“财主”。长大后,又知他父子很慷慨,大笔捐款建设家乡的埭头卫生院、埭石公路、埭头石城学校等;再后来,我又获悉他父子把爱心拓展到全莆田。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孕育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人生的征途中,林和义父子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享誉全球。事业有成后,把家国情怀演绎着淋漓尽致,可歌可敬!

      林和义的旧居位于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修,近年再修。旧居坐落于村中央,交通便捷,水流潺潺,四周民居依势而建,错落有致。

      负责修缮旧居的林顺发介绍,旧居多次重修,皆保持最初的建筑风格,增添了中国结、红灯笼等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元素,让林家后辈留住乡愁,牵牢乡情,铭记乡音,延续深厚的家国情怀。

      走近细细观赏,旧居建筑南洋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趣,完美统一。旧居坐西朝东,为合院式建筑,由院埕、左右两侧厢房及正厅组成。柱、梁用材硕大,柁墩、雀替简约古朴,存有清、民国时期石构件。石磨、石墩等石物件摆放有序,置有其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更替及主人的勤劳朴实。旧居前左右各安放着一个从新加坡特意运回的铁锚、螺旋桨,面向大海,雄伟壮观,象征着主人深厚的大海情结、劈波斩浪的打拼精神。

      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旧居所在地,笔者与当地村民一番交谈,他们一谈到林和义父子就赞不绝口,激动、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重义尚利立根本,心有大爱永无疆”是林和义父子的真实写照。

      莆仙有句方言:“走桥念志,食茄念蒂”,意思是说走过桥就要怀念施舍造桥的人的功德,吃茄子不要忘记长出茄子的茄蒂,规劝人们饮水思源,不忘感恩。

      在旧居旁的一口年代已久的古井,四方形的井口是用条石砌成的,经岁月的洗洗刷与风雨的磨砺,条石光滑透亮,石表面上泛起一层层琥珀,几缕苔绿点缀其间,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故事。听当地人说,林和义父子很关注这口古井,每次回到家乡,必定去看看古井,在古井旁流连忘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挖井人”,他们富而思源。正如他们经常深情地说,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要以更好的方式、更大的投入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和父老乡亲。

      言可寄志,声由心出。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就是一个海外游子的博大家国情怀。几十年来,林和义一家两代人身居异邦,心怀故土,始终不忘“根”,演绎一个个成事报效桑梓佳话。他们无偿修桥筑路、建学校、办医院、兴建码头、修筑海堤、设立教育基金会等,捐赠资金达几千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的发展。同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林和义父子安排石城近2000人到新加坡自己开办的公司上班,给乡亲一条生活出路。每人每年可赚一万多元,这在当时可是巨款!

      林和义父子对家乡建设的关怀支持受到了乡亲们的无比尊敬与爱戴。他们以林和义旧居为荣,当作一种文化精神传承,自发保护修缮。当地党委政府也极其敬重林和义父子的为人为事,在着力规划建设石城渔港小镇的蓝图上,倍加注重对林和义旧居的保护,要求保护好侨乡丰富文化资源,留住乡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城渔港小镇作为莆田特色小镇,已列为建设美丽莆田重大攻坚项目。小镇立足莆田渔村文化,深挖南洋华侨文化,以海产资源、中心渔港、投融资模式等为支撑,将石城渔港小镇打造成福建(莆田)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福建(莆田)民间海丝文化展示窗口,莆田渔村文化振兴典范,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石城渔港小镇”,多么美妙的称呼!多么深情的呼唤!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石城村更加妩媚动人,绚丽多彩。这时,林和义旧居大红灯笼高照,红红火火,古朴典雅。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