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仙方言中几个表示吃的词汇来源

    莆仙方言中几个表示吃的词汇来源

      □吴松江

      莆仙方言的词汇很是丰富,单是表示吃的词汇,就有好几种。比如常听有人说:“我腹肚饿,看有什么东西卖点来刘忠一下。”“刘忠”就是莆仙方言中表示吃东西的一个词汇。还有,常听有骂人说:“这糜(饭)拿去酬孤!”有时骂说:“拿辞别!”有时也骂说:“拿去祭奠!”莆田人则是说:“拿去辞生!”这些“酬孤”、“祭奠”、“辞生”、“辞别”等,也都是莆仙方言中吃的骂人词汇。现就将这些表示吃的词汇的来源分别阐述如下。

      “刘忠”一词的来源

      “刘忠”一词来源于莆仙戏俗语中的一个口头语词汇,出典于莆仙戏《刘忠》。其剧情是:

      在唐代,有刘忠、刘信兄弟妯娌及母亲,一家五口和睦共居。兄弟约说,除非厅堂之上的两巢乌鸦各自分飞,兄弟才能分家。

      这一年,兄长刘忠外出经商,小弟刘信入京应试。刘忠妻子刘忠嫂早怀独占家产的非分之心,就趁丈夫和小叔子不在家的机会,盗取传家宝紫霞杯暗赠家奴王宴,唆使其将堂上两巢乌鸦的雏鸦互换,致使两老鸦各啄死雏鸦之后而分飞离去。刘母见到堂上两巢乌鸦既已各自分飞,信为天意所示,遂予以分家。尔后刘忠嫂又设计谗害小婶,致使她被婆母赶出家门。

      不久刘忠经商归来,见弟弟家庭残破,悲痛欲绝。从妻子种种反常的举动中,觉察到可能是妻子不贤之所致。于是借出外回家的脱草鞋接风洗尘风俗之名,设了丰盛的酒菜饭食,与妻子对酌。在酒席上,刘忠故意大口喝酒啖肉,假装酩酊大醉。妻子刘忠嫂这时也喝得有点醉意,边夹着大块肉,嘴里边喊道:“刘忠,刘忠……。咱齐来……刘忠!”在这其间,刘忠假意在话语间透露说:“分家好,分家后各自吃喝都方便”。刘忠嫂听刘忠说分家好,就得意忘形地表功,说出了自己是如何设计让两巢乌鸦分飞,又是如何挑拨婆母赶出小婶,才独得了整个家产。刘忠套出妻子的醉后真言之后,盛怒之下就将其休了。……

      因刘忠嫂在酒席上嘴里一直喋喋不休地喊道:“刘忠,刘忠……。咱齐来……刘忠!”表演得生动逼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事后就有人在吃东西之时,摹仿刘忠嫂所喊的“刘忠,刘忠……。咱齐来……刘忠!”的话语,引发众人发笑。这样,无形中“刘忠”这一词,就被作为吃东西的一个莆仙方言词汇了。

      “酬孤”一词的来源

      “酬孤”一词乃是由“施孤”一词音变而来的。施孤习俗,来源于佛教,是佛教的“盂兰盆会”演进而来的。“盂兰盆”是梵语,意为“救倒悬”。佛教有一仪式,于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日,教徒追荐祖先举行了“盂兰盆会”。佛经上说:“目连以其母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即可解脱”。目连依佛教导,母亲果然得救。于是此风到处盛行。中国在南北朝时梁代开始仿行。

      以后的施孤习俗,与佛教不同,施孤是对无主孤魂、无依野鬼的一场施济,把供品施给乞丐,并非斋僧。时间也非定于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而是另定一天,总须在农历七月之内。传说地府阎王于七月大开放,让地狱孤魂野鬼都来人间求食。至七月底归回,称“关孤门”。所以施孤都在七月里。

      在莆仙民间中,此风俗又演变在下元即农历十月十五这日施济,称为“普济”。莆田地方,在这日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是祭“亡灵”,称为“普孤”,就是普渡无主孤魂。在仙游地方与称为“酬孤”。

      “祭奠”、“辞生”、“辞别”等莆仙方言词汇的来源

      按莆仙民间习俗,在死者入殓之前,孝眷须为死者送别,即是为死者准备的最后一次告别餐宴。其祭礼是:准备六荤六素共12样菜,请来好命婆把12样菜一一端起,每端一碗就说句吉祥话。如说,豆(泰靠边老老)、鱼(吃有余)、芋头(会做头)、豆干或猪肝(会做官)、芹菜(人勤俭)、菜头(好采头)、韭菜(会长久)……等。

      这种习俗礼式,称为“祭奠”。莆田地方也称为“辞生”,仙游地方也称为“辞别”。以后人们把这些词语引申为骂人的词汇话语。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