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

      我家的三楼有间12平米的小屋,屋虽小,却有个雅号叫“牧之书屋”。房不大,柜三个,全部装满了父亲心爱的宝贝——书法类书籍。桌小,凳斜,纸劣,砚无名,毛毡仅50厘米见方,唯笔为湖笔。仄仄陋室,是父亲长年累月乐此不疲的天地。

      父亲出生于福建莆田沿海“界外底”的一个普通家庭,小名叫飞挺。在曾祖父、祖父的熏陶下,自幼喜爱写字,如今虽然年逾花甲,但他依然痴迷他心爱的事业——书法,这说起来还真的有着写不完的趣事。

      父亲读小学时,为了买本字帖,悄悄地把家里母鸡生下的鸡蛋捡走,拿去卖了。那年头,鸡蛋是我们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害得我祖母埋怨母鸡只管“咯咯”叫就是不下蛋。哪知是自家的孙子偷了。字帖总算买回来了,他又临又写,居然在全校书法比赛夺魁。

      1995年夏天,适逢哥哥中考,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随子女进城陪考。可父亲却躲在小屋里,光着膀子创作蔡襄诗小楷长卷。结果父亲的书法如愿以偿入选莆田县晋京书画展并在中国艺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可哥哥却未能考上重点中学,气得母亲和父亲大吵一次。

      父亲高中毕业后,当过村科技员、兽医,在走村串户的日子里,他总是特别留意别人家墙壁的标语和门上的对联,看到写得好的就对着比划。他白天工作,晚上就挑灯练字,别人是七分临写三分读,他却是三分临写七分读,在那乡间小路上,在农家的屋檐前,他常常默坐静思、背帖、揣摩,实在忍不住就以柴划字。他对书法爱得深,也遇到不少迷茫之处。于是,他鼓足勇气,去拜访福建师范大学朱以撒教授,父亲的执着打动了朱教授,收下了这个带着乡土气息的“老学生”,并赠给我父亲《朱以撒书唐诗小楷》范本和《书法创作论》。

      名师是灯,灯能照亮方向。父亲虽不能一直在朱教授门下耳提面命,但一有机会他就拿着习作向朱教授求教,在名师指点下,他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民间小楷。父亲喜欢民间小楷的古朴稚拙,不断地用魏晋经典对民间小楷进行解读,或许这与他朴实的性格相吻合。于是,他开始下工夫临写六朝写经残卷、禇遂良的《阴符经》和北魏墓志,在用笔结体上求精求趣求童真。

      父亲对书法的真诚、虚心、恭敬、执着深深打动了许多人,朱以撒教授为他写下“书道千秋”的横幅予以勉励,暨南大学的曹宝麟教授、书法名家陈新亚对他的作品都给予嘉褒,该校陈志平教授看了他的作品当即欣然写下“一纸曹娥千岁书,黄庭乐毅总不如。惊寒雁字空折翅,落笔何人到魏初”一诗,鼓励他从经典中继续汲取精华,日臻完美。

      父亲早年为了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上学,白天在外艰辛打工,晚上回家就在灯下临书写帖,直到深夜。父亲书法之路永不歇步让我们骄傲。虽然他在书法上还有欠缺,但他那股发自骨子里对缪斯的热情,令人感叹不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天道酬勤,父亲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近两年,作品分别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老年书法展和首届“沙孟海杯”书法篆刻展。

      着名作家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风景,点缀的花香弥漫……”我想,大半生挚爱翰墨书香的父亲便是那勤于播种的好园丁,可欣慰的是如今牧之书屋已经繁花满枝,期盼不断结出更加丰硕甘美的果实来。□何恩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