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涵江黄氏民居见证复兴梦

    涵江黄氏民居见证复兴梦

    点击查看原图

      这座经历数百年沧桑的老宅有的已出现坍塌现象。

    点击查看原图

      黄希言老人请人自费立起辛亥革命遗址——“黄氏民居”的碑牌,涵江区也在此地建起了文化墙。

    点击查看原图

      在黄希言老人把这些年来找到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及文献资料都收藏起来,他经常翻出来重新整理、归类。

      涵江黄氏民居是莆籍辛亥革命先驱黄纪星的故居,是莆田仅存的辛亥革命遗址、莆田第一所中学所在地,又是重要的涉台文物,还是涵江区唯一一座明建清修的民居。在纪念辛亥革命103周年之际,记者前往探访这座革命遗址的“前世今生”——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革命先驱和志士仁人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他们大义凛然、自强不息、敢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的“黄氏民居”是莆籍辛亥革命先驱黄纪星的故居,是莆田仅存的辛亥革命遗址,又是重要的涉台文物,还是涵江区唯一一座明建清修的民居。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红墙古厝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可颂的革命历史。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3周年纪念日。当天,我乘车前往涵江,探访莆田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的黄氏民居。

      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旁,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我在一条清幽小巷口找到黄氏民居。只见一扇红漆大门紧锁着,屋檐下一只写有“黄”字的大红灯笼上落满了灰,墙上还高挂着“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我朝门缝往里看,院子里长满草。这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一位手里拿着老花镜的老人。问清我的来意后,老人告诉我,他叫黄希言,黄纪星是他的曾祖父,他打出生起就一直住在这里。

      老人告诉我,黄氏故居坐北朝南,分前后两座,分别建于明代和清初。前座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后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老人邀请我到他家里去看看。

      走进大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墙角边还堆放着几处大石块。老人告诉我,这些石块是他这几年购置的,用来做碑石。我随老人又走进厢房。厢房不大,采光不是很好,我看见紧挨着的一间厢房里有几个立柜,旁边还堆放着几个木箱。老人走到立柜前,从里面拿出一叠材料。老人说,他小时候听父母说过曾祖父和几位叔公的革命事迹。1990年,他母亲和家族里的几位老人一起修族谱时,他便开始收集莆田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老人告诉我,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黄氏民居创建成莆田辛亥革命纪念馆,供海外和台湾的乡亲回乡寻根探祖和后人瞻仰学习。这几十年来,他花费近10万元,到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去寻找祖辈的踪迹,找到了近万本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文献资料。此外,他还向海内外十几个兴安同乡会及莆田同乡会致信,了解莆田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我的家人刚开始都不支持我,说我身体不大好,担心我吃不消。我说,我的先辈们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我只做这点事有什么可说的!”老人激动地说道。

      黄希言老人说,他以出生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里感到光荣。今年,他打算写一本有关黄氏民居从清朝末兴盛至今的故事的书。他拿出一本手抄材料说,今年年初起,他已经开始构建这本书的框架大纲。老人说:“我每整理一次,就被先辈们的铮铮铁骨感动一次。”

      老人缓了缓情绪说,黄纪星出生于1875年,祖籍西天尾渭阳村,黄纪星的祖父在涵江开卖桂圆干的商行后发家并买下了这座红砖大厝,黄纪星便也随家人迁居到霞徐,还在年少时就考取了秀才。但由于当时满清王朝腐败,屡屡丧权辱国导致社会动乱,黄纪星目睹国运日渐衰弱,民族危机日重,又受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故立志投身革命事业,走科学救国之路。他放弃了乡试,发愤自学英语、自然科学等。

      我在老人给我看的一本《莆仙历史教材》中看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黄纪星与侄子黄绶、黄缃等人本着“教育救国”的志向,在家宅内创办了莆田第一所中学——崇实中学堂,并从上海、福州、莆田县城聘请回多名留洋归国的教师,率先以新型的西式教育取代迂腐的封建教育模式,为家乡培养社会人才。为了支持革命,他以学堂为名掩护逃亡的革命党人,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由于学堂师生的进步活动被清廷视为图谋不轨的行为,遭加强监视,学堂被迫转移到莆田县城擢英书院内,改名为兴郡崇实中学堂,之后又改名为福建省立莆田中学(简称莆中,为莆田一中的前身)。首创新学的崇实中学堂虽然只办了短短的2年时间,但师生联络革命党人,秘密沟通消息,酝酿革命,称得上是莆田新学的鼻祖,辛亥革命的摇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纪星卖了部分家当,与黄绶一起出资万金,到上海开设“达文社”,聘请革命人士译着中外进步书籍。由于“达文社”宣传革命思想,抨击清王朝及西方列强,最终被当局强行关闭。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黄纪星返回家乡仍大力兴学,开通民智、转移风气、造就人才。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烈火迅速蔓延,福州光复,同盟会莆田分会也宣告成立,黄纪星被公推为负责人,并兼任莆田治安事务所总务长。同年,莆田民众又选举他为福建咨议局议员。黄缃则成为民国时期莆田第一任县长。

      黄纪星爱国爱乡,正直廉洁,毕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积极参加革命,还鼓励和支持自己的8个儿子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他的儿子们参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秘密集会、印发传单和小册子等革命活动。1930年,他最小的儿子黄典麟为革命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6岁,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后到新中国成立时莆田最年轻的革命烈士。由于家当都用于革命事业,晚年时生活艰苦,再加上思念儿子,黄纪星最终于1935年逝世,享年60岁。

      说到这里时黄希言老人几度哽咽,我也无法想象年仅16岁的黄典麟怎么承受住严刑拷打、皮开肉绽之痛?老人说,他的叔公们后来也有去台湾的,现在他曾祖父的众多子侄后代、辛亥革命故旧后代在海内外的有几千人。这些年,他们纷纷回故居探亲续谱、寻根、祭祖。这座革命遗址里还有着两岸同胞割不断的亲情。

      由于年久失修,黄氏民居的西厢房已出现屋顶坍塌、墙体倒裂现象。经过老人的努力,今年3月,福建省申报了2014年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并获批300万元资金用于黄氏民居的修缮,目前已下拨了80多万元,今年年底将启动修缮工程。

      老人领着我到大门外,他指着墙上的石栏说:“我花了几万元做了这些石栏,院子里的那些石头就是准备用来刻上为纪念馆创建及黄氏民居修缮做贡献的人。”

      今年已64岁的黄希言老人,还是福建省十佳职业道德模范。他说,他已没有太多精力和体力去为革命先烈们做更多的事,希望有后人能接他的棒,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施以援手,保护好这个革命遗址。蔡玲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