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田乡村“出游”风景线

    莆田乡村“出游”风景线

      农历二月初一,是北高东乡、后积、汀江、汀峰等十二个村的出游日。据当地一翁姓朋友讲,在出游的前两天各村就已经商议好了出巡的各种安排,这些村的村民家里也早已准备好了各色瓜果,以及年糕、面点,家里是香气扑鼻,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跑前跑后,开心得不得了。当然,最忙的是出巡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荣誉和面子最大。

      出游当天上午,各村出游队伍便早早的来到万灵宫集合。组织者看时辰已到,便宣布出游仪式开始。首先向天鸣放九响“响铳”——一种铁制的冲天礼炮,巨大的轰响声中,壮汉们将大鼓敲得震天响,喜庆的锁呐声便随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经师(道士)吹着牛角,开始表演祭祀仪式,为所有的村民祈福,村民们则在经师的率领下,面带恭敬,无比虔诚地依次拜祭了天、地、宗祠中供奉的列祖列宗和佑护一方的神仙们。拜祭完毕,经师们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将菩萨请下神位,让主神坐上特制的出游专用的轿子,较小的副神则由小孩用棕轿抬着。

      走在最前头的,是一个扛着一面大旗的,各种扮相的巡游队伍紧随其后,有身着戏子服装的男女老少,有骑在马背上扮演着各个故事人物的,扮武将,扮花旦……接着载有数百名小孩的8部拖拉机从村道驶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十音八乐队夹杂其间,不时奏出一阵阵高潮,锣鼓队也不甘示弱,用整齐的节拍抢了不少风头。令人眼花缭乱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彩旗,将村野衬得异彩纷呈。接着是十来个举着扫把的妇女,她们边走边扫,意味着扫清道路,让菩萨通过。据了解,这是她们曾在菩萨面前许过愿。在她们的后面,便是主神的轿子和手捧众多副神的队伍。主神有四位,前面的三位是张公、五路公、妈祖,最后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功臣孔大人(俗称黑大人、台湾爷)。主神要经过时,每个村都会组织人员在村口迎接替换抬主神,抬轿的必须是当年新婚或者喜得贵子的青年男子,抬妈祖则是年轻女子,据说抬轿能带来莫大的福佑,于是这轿子便抬得格外的卖力。

      壮观的出巡队伍如一条长蛇,浩浩荡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沿着6个村约20多公里的村道逶迤而进,形成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路途所过,家家户户忙不迭地燃放鞭炮,焚香祷告。有钱的人家往往为菩萨挂上礼金,为的是让出游的队伍在自家门口多停留片刻,保佑全家平安。这时候,通常经师会专门吹响牛角为其祝祷一番。

      傍晚时分,出游的队伍折回到“万灵宫”中,所有参加出巡的人员都要到宫中朝拜,最后是十音八乐的演出。记者采访了一位刚卸妆的“开路将军”扮演者,他告诉记者,扮演“开路将军”是通过抓阄来决定的,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高兴的事,能够为菩萨开路,这预示着在今后的日子里全家平安、事事顺利。

      同时记者还采访了万灵宫董事会会长陈瑞火,他说,今年出游非常热闹,参加的人数大约有7、8千人,从莆田各地租来的马匹约400余匹,单就戏服就租了3000多套,参加出游年龄最小的只有4、5岁。他还说,我们这边出游人数最多时达1万多人,租用的马匹达到700多匹。

      晚上这几个村家家户户都备上丰盛的酒菜,请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共享“出游饭”。

      当地的村民就是用这热烈却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对日益红火的好日子的喜悦,和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相关链接>>

      “出游”,是农民借农事休闲,开展一种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游行。出游队伍男女自愿参加,老者有八旬老人,幼者有5-6岁稚童,千人列队,一路旌旗飘扬,鼓乐喧天,观者夹道,十分热闹。出游队伍有:大锣大灯、彩旗、横批、旗牌、宣传牌、古铜器、龙虎旗、执事、放事、花担、十音、八乐、车鼓队、军乐队、看马队、弄龙、弄狮、八班、皂隶、神卒、旗牌官、高官、矮吏、香亭、神轿以及种种化装历史人物故事,诸如《迎接澳门回归》、《民族英雄林则徐》、《郑成功收复台湾》、《杨家将》、《穆桂英挂帅》、《西游记》、《八仙过海》、《庆丰收》等古今故事,宣传历史英雄人物,歌颂改革开放,表达了乡人对幸福生活的欢乐心情和对振兴中华和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出游队伍秩序井然,参游人员大多乔装打扮,有古代龙袍凤冠,刀剑弓箭,有当代西装革履,长衫短裙,男女同乐,老幼同春。一路上,鸣锣击鼓,载歌载舞,共庆升平,新潮迪斯科舞,男女双人舞,友谊舞,纷纷结队而来,或就地起舞,或登台献舞,或边走边舞,与古老的皂隶舞,走轿舞、凉伞舞,以及弄龙舞蹈,歌声舞影,古今融合,各逞风彩,体现了乡人迎祥纳福喜庆节日的欢乐及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反映了浓郁的地方民情特色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丰厚积淀。(陈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