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仙人做“头牙”与“尾牙”习俗

    莆仙人做“头牙”与“尾牙”习俗

      莆仙人有做头牙、尾牙的风俗习惯。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二月二”,也称“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

      “做牙”之说相当于地方方言里的“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而吃一顿丰盛的饭。”在莆仙,整个正月虽有“丰盛的菜肴”,但却算不得“做牙”,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在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主于晚上办果、酒、香烛、“贡银”以祭神福余,后请雇佣伙友工匠们聚餐,未得邀请者,就意味着被“解雇”,所以称之为头牙,也称祭牙。旧时,私塾学生要到学馆参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或三教先生),家长亦于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

      做尾牙为腊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故得名。尾牙这日,各行业主略备酒菜,供奉神明“土地公”(大名叫“福德正神”)亦一饱百家口福。礼毕,又在各家门口供家常便饭以祭“地基主”(房舍衔在地上的地神)。开店的、做生意的、木工、泥水匠都要敬神“做牙”,家有雇佣做工的,户主要办简便的酒席宴请做工的饱餐一顿,以借“做尾牙”犒尝和辞退雇员。被辞退的雇员在饱餐之后就得离开,算是特别“礼送”待遇。现在一般用礼品或“红包”作为谢送。

      为什么会形成“做牙”习俗节呢?从时间上看,三月初二是传说中“土地公”(即“福德正神”,另有“社公”、“后土”等俗称)的生日,所以头牙主祭“土地公”。之所以主祭土地公,源于远古农耕时代。在我国,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冷逐渐减弱,东南风徐徐送来暖流,树木缓缓地抽发新芽,而紧张的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莆仙位于南方闽中,气温稍高,二月已可播种、插秧。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近世,汉族多以二月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对象原来主要是社神,社神是土地公人格化。社神不止一个,且分有待级。在古代传说中,一国有一国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乡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社神即土地公。就其外延而言,是一个集体名词,是各地大小土地公的总称。在莆仙民间信仰中,各乡村、各区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商工之家”和乡村为盛,甚至“田头田尾土地公”都无所不在。因此,人们在“土地公生日”都要办果、酒、香烛、“贡银”到田头园头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且莆仙村民雇佣木工、泥工、石工等兴建某项工程时,开工之日,备办果品酒肴祭神,燃放鞭炮,称为“动工”。而村民凡有雇请工匠做工的人家,户主于农历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备办祭品祀神,晚上办酒席请工匠“做牙”。逢年头牙、尾牙尤为隆重。酒席规格视工程规模而定,少者10道菜、多者12道菜。

    ——————————————————————————————————————————————

      莆仙“头牙”习俗

      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

      莆仙人重视做头牙、尾牙,其“做牙”风俗习惯除正月外,每月两次,俗称“初二、十六牙”。那“头牙”为何不在正月而从二月开始呢?

      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谓“打牙祭”,在《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说:“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而吃一顿丰盛的饭。”然而,在莆仙,整个正月里闹元宵,都有“丰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头一次,所以称为“头牙”。

      “头牙”这一天,按传统惯例,各行业、商店铺、包括各户主,一到黄昏前后时段,置办果品酒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摆在自家店门前,乡村的到田头、社庙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然后,以祭神福余,邀请雇佣伙友工匠们聚餐,未得邀请者,就意味着被“解雇”。莆仙村民凡有雇佣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户主须于二月初二晚上办酒席请工匠“做头牙”。

      其实做“头牙”虽然是莆仙民间习俗,但也有时令的科学道理。从时间上看,二月初二是传说中“土地公”的生日,也称“福德正神”,另有“社公”、“后土”等俗称。中国古代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二月二被作为春社节而传承至今。既然以二月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头牙”主祭“土地公”,也源于远古农耕时代。我国的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冷逐渐减弱,东南风徐徐送来暖流,树木缓缓地抽发新芽,而紧张的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莆仙位于南方闽中,气温稍高,二月已可播种、插秧。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头牙”这一天。  修  懿

     

    ——————————————————————————————————————————————

     

      尾牙:闽台同源同俗

      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的“尾牙”,是最能体现闽台同文同俗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海峡两岸民众,商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虔诚祭拜土地公,红红火火过“尾牙”。

      台湾人过“尾牙”,源于早期迁台福建先民从家乡带去的习俗,按照福建沿海民间传统,农历每月初二、十六为“做牙”日。这里的“做牙”,含有吃喝之意,与广东人所说的“打牙祭”相似。其中正月初二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为一年最后一次,称“尾牙”。

      所谓“做牙”,是指虔诚祭拜神明土地公,后共享那些献祭的供品食物,意在恩谢土地公庇佑福荫,祈愿日后平安红火,财源兴旺,地久天长。古代闽人认为,他们的日子能过得平安美满,源于自身依赖和生活的那片土地,而土地公就是本宅环境守护者和吉凶主导者,并拥有广进财源的法力。所以,人们每月都应定时供奉祭拜,表达感恩和祈佑之心。

      作为一年之中最后一次“做牙”的“尾牙”,象征此后将进入新的一年,因此节庆活动尤为隆重。莆田民间,一般都在这一天备齐白粿、猪肉、豆腐干、水果、糕饼、米酒等,在家门、店前或厂内烧纸金贡银,燃放鞭炮,焚香祭拜,而后会聚吃“尾牙宴”庆贺。

      在地缘相近、同文同种的海峡对岸,台湾人过“尾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隆重热度仅次于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上牲礼和五味供品,烧经衣银钱祭拜,全家会聚办“尾牙宴”,吃润饼,以祈家庭富裕润泽。商店厂家老板则大摆宴席,款待全体员工,犒赏一年辛劳。台湾“尾牙宴”很讲究,一般要上12道菜,席间还举行抽奖活动,派发红包,祈求来年生意兴隆,事业发达,已成年终重要聚会。留  晖

    ——————————————————————————————————————————————

      “尾牙”吃欢喜

    点击查看原图

    大厦前“做牙”

    点击查看原图

    老街上烧贡银

    点击查看原图

    住家在阳台做牙

    点击查看原图

    宴桌上摆上丰盛祭品

      在莆田传统风俗上有“做牙”的习惯,做牙,也称祭牙,每月农历初二、十六日,许多商家在店前摆上几盘果品,酒菜,烧几把贡银,举行简单的祭拜祈福,求得生意兴隆,这种原是商家的祭祀方式后来扩散到百姓家中,成为祭拜求平安的一种仪式。腊月十六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尾牙过了等于又平安过了一年,大家认为这是一种福气,所以就有了“尾牙吃欢喜”的说法了。这一天,除了把祭祀搞得更隆重些,老板要请伙计吃饭,决定当年的报酬,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盘算明年的计划。这种源于农耕社会的传统习俗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是否也在发生变化。

      1月19日下午,记者穿行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陆续都能听到街头巷尾传来的鞭炮声,不管是商场大厦还是住家小店,许多妇女还是依照传统习俗在大门口或者阳台上摆上供品,烧着贡银进行祭祀祈福。在她们的内心尽管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但祖辈流传下来的仪式和心愿仍在延续着。而更多的商家和亲朋好友则借助“尾牙吃欢喜”这一传统习俗进行请客聚餐,在他们的心中,尾牙中的各种仪式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消弱,而请客吃饭这种适应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得到了放大和强化了。                        徐学仕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