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仙民俗趣谈之肩挑工具扁担

    莆仙民俗趣谈之肩挑工具扁担

      扁担,也称扁挑。扁担分木质扁担和竹质扁担两种。木质扁担又分加工精制和现成两种。加工精制的扁担称“栓挑”或“铁栓挑”,选用优质刚柔的木料削刨加工成扁圆形,双头削尖,双头套封铁尖的就称“铁栓挑”,这种栓挑长度不一,最长的可达丈余,主要用于挑松柔轻便的柴禾之类的东西。所谓现成木料扁担,就是上山打拾柴栖或去田间收成农作物需要肩挑时,就近山林里选砍平直的竹子或木子,双头削尖,栓入捆扎的柴禾或农作物的居中位置,即可挑走,故称栓挑。铁栓挑的用户广泛,平原沿海及没有森林的地区一般用铁栓挑较多,至于“现成担”在山区有森林的农民取之方便,可使用一次性,也可以用到不能用为止。

      竹扁担使用的范围广,频率最高。竹担可算是居家必备的工具,根据所挑的东西轻重和人力大小,制作竹担承载的长短大小,俗叫大竹挑、竹挑子。农家适宜用的竹担的形状有双头尖,挑担歇时,可将竹担就地插立,另有一种是一头钩一头尖,这一头尖竹担也是便于就地插立,空担时可当柱杖用。

      莆仙人普遍使用的还有一种是双头钩扁挑。提起双头钩扁担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从前,渠桥乡有一位闻名四里八乡的补鼎匠,爱用两头尖尖的扁担,挑着一担补鼎工具,走乡串户,为百姓补鼎。有一天,他来到长岭后寨,刚好这天是八月中秋,是民间的团圆节。当地群众请了戏班来演戏。补鼎师傅是个戏谜,听说有戏,鼎也不补,收拾了担子去看戏。这天,戏演的是《风波亭》。他看着看着,看得入神了。特别是看到秦桧里通外国,假造十二道圣旨,谋杀了尽忠报国的岳飞。补鼎匠看了十分恼火,双手举起两头尖的扁担,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戏台,对着“秦桧”,一扁担就戳了进去。那个演秦桧的演员血流不止,当场死去。台下群众看了这情形,都吓破了胆,纷纷逃走。地保看见出了人命,马上把这个补鼎匠绑了起来,立即送到兴化府查办。知府马上开堂审问:“你为什么杀人?”,补鼎匠答说:“我痛恨卖国贼奸臣秦桧。”“他不是秦桧,是做戏的。”“我当时认为他就是秦桧,所以……”知府无法,只好写了奏本,把这个奇案,带到京都去处理。皇帝看了奏本,经过三审,确认:被杀的与补鼎匠素不相识,没有前仇,是出于痛恨卖国贼秦桧而误杀的。为此,皇上就把这次误杀的罪案,归于两头尖尖的扁担。于是,皇帝便下圣旨,把能杀人的两头尖尖的扁担,烧烫成两头钩的扁担,再把补鼎匠打了三十大板,逐出宫门。皇帝办奇案的消息,很快传遍兴化各地,老百姓都说这个皇帝办案很高明。从此,两头钩钩的扁担,便在兴化各地流行。后来,又传至沿海各地和台南一带。至今这一带的群众,还在使用这种扁担。

      过去交通不便,运输工具匮泛,扁担的用途最为广泛。可以说,一根扁担就是一家的饭碗,山乡的弟子要进县城读书,少不了一头挑着柴禾、一头挑着米,翻山越岭,柴禾作为学费,米和地瓜作口粮,其中有不少挑担下山读书的山里孩子,成了科学家和教授。而农业生产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也是要走路肩挑,那汗流浃背、疲惫不堪,腰酸肩疼的情况至今历历在目。

      在仙游,挑担或扛东西,使用一种配套的工具,叫“勾橹”,用途有二:一是挑担时,把勾橹的一头伸到扁担后头,另一头用手压在没有挑担的肩上,把担子的重量分一部分到另一肩上来;二是歇脚时,用它撑住担子,不必每次歇脚后都要蹲下把担子重新撑起来。

      现在城里人看到的只是零零星星挑着水果、蔬菜的小贩,在街头贩卖,他们的扁担似乎又成了城市里的一道景观。然而,他们用的扁担又勾起了人们对扁担多少的美好的回忆。扁担这个古老的劳动工具,也许最终将从兴化大地上消失。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