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穿越岁月的光与影

    穿越岁月的光与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家乡(梧塘沁后过山)的南面“三山”曾经驻扎着解放军一支部队,每个星期至少放映一场电影,而且是在部队的大操场上放映。“开放式”的露天电影确实给附近的老百姓带来几多欢乐。几十年过去了,再看那些老电影,自然勾起我对露天看电影的回忆。

      家乡与部队驻地的距离只有二三里地。每天傍晚,村里的年轻人都要站在院子的围墙上朝部队大操场眺望。谁要是看到操场上挂起银幕,谁就会大呼小叫起来:“晚上部队有电影啰”!“有电影”的消息也就不胫而走地传开了。

      迈过了一条溪,穿过了一大片田野,再走一二百米的“拖拉机路”就到了大操场。当我们看到灯光、人群、影幕,心里就显得特别的激动。大家情不自禁地加大步伐往前赶。

      电影放映前,各个连队开始互相拉歌:这个连队唱完了,又轮那个连队唱……歌声整齐、宏亮,此起彼伏。他们唱得最通常的歌曲有《我是一个兵》、《学习雷锋好榜样》、《打靶归来》等雄壮的歌曲,全场的革命气氛热烈浓厚。

      部队里放电影,都是用双机放映,两盒拷贝轮换着,周围环境也很安静,声音清楚,看起来真过瘾。不像公社电影队下乡:先是抬来一台笨重的发动机,发电机发动了老半天,才发出“叭叭叭”的声音,没响几声就停了,接下来还得再发动好几回,不但声音嘈杂,而且汽油味呛人。每次放电影,生产队长都要讲话,有的在开影前讲,有的在换片时讲。那队长啊,握着话筒先用手拍拍两下,又用嘴巴“呼呼呼”吹几口气,然后再朝着话筒“唯、唯、唯”几声……弄得大人烦,小孩耐不住性。相比之下,还是看部队的电影舒服。

      那时,我已经在莆田七中(梧塘)读初中了。本来母亲要我寄宿,我不愿意,只是寄午(自带大米到学校食堂蒸饭)。因为“通学”晚上可以到部队看电影。在我们班里有许多同学都是寄午生,没想到他们也是“电影迷”,几乎也是逢场必看。中午,我们经常在教室里开展精彩的“影评”。其中有一个同学喜欢模仿日本鬼子讲鬼话;什么“金票大大的有”、“花姑娘,你的过来”、“八格牙路”……我总把他当做“日本鬼子”。有一天,我故意找他的茬,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下午放学时,班主任把我留下来,足足训了半个小时。当我回家路过“杜鹃山”(旧荔丰鞋厂西门)路段,举目三山,透过暮色,惊喜地发现部队大操场已挂上一方影幕。我不加思索,踏着茫茫暮色,决定去看电影,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母亲还在家等我回家吃饭的焦急心情。

      一到部队大操场,《钢铁战士》刚开映,尽管饥肠漉漉,我毫不在乎。谁知道《钢铁战士》刚播完,又来个《卖花姑娘》。怎办?看吧!可是,电影看了一半,又要等“片”,说是附近几个部队互相跑片。那天晚上真的有点“造孽”,看一阵、停一阵,等到曲终人散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

      当我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的时候,一眼看到满脸怒气的母亲坐在竹椅子上,我知道闯祸了。心想:今晚可能要当一回“钢铁战士”了。她一见到我,便操起竹条,边打边训:“在学校打同学,老师批评不当回事,看电影比吃饭和读书重要,养你有何用……”那天晚上,我饭都没有吃就睡觉了。后来我才知道,她看到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唯不见我的踪影。情急之下,她摸黑跑到五里外的梧塘,找到我的班主任,打探我的“下落”……如今回想起来,感到十分自责。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重温那些老电影时,自然就会忆起看“露天电影”的往事,要是再见《钢铁战士》或《卖花姑娘》,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还不时地想起逝去多年的母亲良苦用心。蔡柔远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