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胸中气象盘虹霓——蔡襄诗歌读后随笔

    胸中气象盘虹霓——蔡襄诗歌读后随笔

      宋代诗人蔡襄,诗作之多,质量之上乘,堪称中国诗坛上的佼佼者,可与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禹偁、苏舜钦、陈师道等相媲美,其地位“完全可跻身前十位而当之无愧。”有人说,“历史上蔡公不以诗名,”是因为他的最高的成就、最大贡献不在于诗,而在于他是“独步当世” 的赫赫有名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在于他倡建一座“变天堑为通途”的洛阳“万安桥”,赢得了“往来多少行人口,日月齐休颂蔡公”的千秋赞歌!然而,以诗名照耀历史的星空,我们仍然可以读见,蔡襄的诗作“驾长虹于廖廊”,灼灼其华,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评价说:“蔡公节概、议论、政事、文学皆有以过人者,不独其书可传者。”可谓十分全面和公正。今日,当你走进仙游枫亭蔡襄陵园时,就会看见陵园山门一对引人注目的楹联:“跨海筑桥梁,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业绩掩文章。”正是后人对蔡襄杰出的政绩并不掩其卓越的文学成就的一致公论,也是千百年来对他的诗歌的具体肯定。誉称“国家栋梁,锦绣文章”的蔡襄,一生廉政勤政,笔耕不輟,创作诗文1000多篇,其中诗歌就有420首,其数量位居《全宋诗》116名作者第二位。在历代数以万计的诗作中,他的诗歌《上元应制》被专家们精选收入《千家诗》选集,成为诗学者的“范文”和 千家万户诗的普及读本,可见他的诗作早已被诗界看重和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古人曾经说:“诗言志”。蔡襄的诗歌创作,正是他大志不凡的表达,为人处世崇高品德的写照。他十九岁“以农家子举进士”,在世56年,为官37年,怀着报国惠民的思想,极为主张“禁奸豪,宽民力”,“蠲赋税,均借贷,省配敛,赈流移,倡农桑,兴水利,富国强兵,举贤任能,实惠天下,以利百姓。”这种光昭日月的高贵精神,贯串了他诗文创作的全过程,构筑出“精词健笔”的基调本色和主旋律,充分体现情感的内心世界及其审美的价值取向,观其诗便知其心,读其诗如见其人!蔡襄的《四贤一小肖诗》就是一首具有极其强烈观点的“政治诗”,又是公然坦露心迹的抒情诗,以诗的语言显示出一位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名臣兼诗人的崇高形象。由五首1300多字组成的长诗,盛赞勇于改革的范仲淹、余靖、尹诛、欧阳修为“四贤”,怒斥趋炎附势的掌执“司谏”大权的高若讷为“不肖”,指名道姓,慷慨陈词,诗的开篇就以“中朝鸾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之人起家用儒业,驰骋古今无所遗”之句高度地评价和称赞范仲淹,最后以“词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已过扬当时。四公称贤你不肖,谗言炀入天难欺。”对贤达表示衷心的敬慕和支持,对奸妄发出激愤的谴责和鞭挞,是非分明,褒贬锐历,轰动朝野,名震京师,“都人士都相传写,契丹使至,购归张之幽州馆”。[4] 是时,年轻的蔡襄刚从漳州解官到京候任“西京留守推官”,位卑职微,竟不顾个人安危,不畏奸权当道,挺身而出,击浊扬清,义正词严,忠胆照人,嘹亮的诗声回旋天地间,千古传为绝唱!

      蔡襄一生忧国忧民,言行一致,历历事迹屡见史书,他笔下的许多诗篇,也是与天下同忧乐的真实记述和见证。他视察河南酂阳水灾时,亲眼看到百姓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惨状,为人们描绘出一幅饿殍遍地、惨不忍睹的荒村悲景图:

      …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

      坑满弃道旁,腐肉犬豕争。

      往来互食啖,欲语心魂惊……

      哭衰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流……

      这种“触目惊心”的悲惨现象,使作者自己不禁痛彻心怀:“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哀伤自难以言喻。对于关心民间疾苦的题材作品,其他也时有所见。他在担任福州、泉州等地太守任上,提倡兴教办学、植树种松,修桥铺路,修渠挖沟,为地方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他的《守泉日祷雨》写道:“年年乞雨问神,羞见耕云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浅,苍天何苦罪斯民。”诗中对于因旱灾受苦的农民深表同情,忧心如焚,感到自己身为父母官,又把百姓视为父母,未能解脱眼前民众的苦难而心存内疚,真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悉肺腑。”[6] 一片与民同忧愁共患难之心,坦然可见!

      蔡襄“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所思所为,所文所诗,苦百姓之苦,乐百姓之乐,每逢佳节必与百姓同欢共庆,从与民同乐的欢笑声中接近民众,了解民情,赋诗抒怀,其诗作如《上元应制》、《开州园纵民游乐》和《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等都较有名。他任福州太守时写的《开州园纵民游乐》写道:

      “风日朝来好,园林雨后晴。

      鱼游知水乐,蝶戏见真情。

      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

      观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诗的寓意十分明白。他把福州“春台馆”花园解禁向民众开放时官民同乐的情景,写成鱼水之乐,蝴蝶戏春之情,具体形象地表明了从政惠民的一贯思想。《三元应制》篇中“宸逰不为三元亱,乐事还同万众心”诗句,更是直率地指出,就是皇帝出游,也不仅仅为了三元佳节,应该包含着与万众同乐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蔡襄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我们读其诗而知其心,“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人如其诗,诗如其人!

      蔡襄之诗极富情感,其自内心的诗句,往往激情奔涌,澎湃不已。但有一些题咏,表面平静无波,而淡淡的意象下起伏着滔滔的思想海洋,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哲理。“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塔斗山植松》)仅以四句二十八字,向节人说明一条真理: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今日“塔高松矮”,他日“松高塔又低”,客观世界非一成不变。“脱渊思囊成,嗅馈省非计。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这首以鱼类贪饵不幸成人类腹中食为题,从中感悟到自然现象深层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类似此种哲理诗的诸如《达观亭》、《十三日吉祥院探花》、《李使新种洛花》等,理性隽永,寓意深遂,耐人寻味,让人幡然醒悟!

      仕途岁月,蔡襄从京城到地方的三十余年中,几乎足迹所到之处,都留下他的诗句,尤其在福建任职期间,爱乡之情更是洋溢诗笺之上,“桥畔垂柳下碧溪,吾家就在小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得山鸟啼”。(《访陈处士不遇而作》)这是他回枫亭故乡访友题咏蔡坑“青泽桥”的情景!“霞树珠林暑新红,直疑天意不留春,京华百卉争鲜贵,谁识芳根著海滨”。(《题荔枝》)这是他看见荔枝“新红”时对家乡的思念!“何岭巍巍欲插天,回首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此处依稀度九仙”。(《题何岭》)这是他填著名风景区九鲤湖路过何岭的抒怀题咏。这些留存下来的家乡山川风物题咏诗品中,我们好像看见他回乡时兴致勃勃的神情,凡目中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竟如此的美丽和可爱,“垂柳、“碧溪”、“鸟啼”、“霞林”、“珠树”、“桃花”、“白云”,笔下绘画出一幅幅多么令人向往和留恋,难怪他与同乡御史许稹同登塔斗山望海台时,眼看“霜云明静海山偎”的湄州湾两岸风景时,不禁发出“故乡情味人生好”的赞叹!

      “诗,心声也”。蔡襄通过他的诗作,坦露出浓烈的情感,发自肺腑的心声,刚健遵劲,壮丽粹美,“胸中气象盘虹霓”、“凛然有生意”,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杰出诗风和感人力量。我以为,蔡襄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在中国诗史上闪耀出其应有的光芒!郑清为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