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三清殿遐思

    三清殿遐思

      □范育斌

      2021年12月18日一大早,我便搭上儿子上班的顺风车,前往三清殿。一路上,目之所及,车道绿意浓浓,壶山云蒸霞蔚,大地色彩斑斓,无不让人感受到莆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上午未到8时便早早地来到莆阳书院,我今天的讲座内容为《莆田历史上的抗疫》,9:30举行。时间还早,眼前的三清殿正沐浴在旭日东升的霞光中,显得大气端庄。三清殿的名声如雷贯耳,曾经是抚慰心灵的精神原乡与祈福禳灾之地,街头巷尾流传它有养生成仙的故事文本。而后三清殿华丽转身,成为骚人墨客的诗情才艺展现之地,丹青妙笔描摹的秀美画卷与该殿相映成辉。但是,不管是它的前世还是今生,三清殿无疑寄托着万千在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惭愧的是,我还没真正认识它,大概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不我待,何不趁此静好时光去感受三清殿的无穷魅力。

      三清殿初名天庆观,唐贞观二年(628)敕建,后重建重修,宋代称天庆观,后又更名元妙观。其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宏敞,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宋邑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称“天庆观三殿宏丽,甲于八郡”。三清殿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被专家誉为江南古建奇葩。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文化遗产,被络绎不绝的游客瞻仰摩挲。

      三清殿的文化地位举足轻重。三清殿正殿书写“三清殿”与左右的“文献名邦”“海滨邹鲁”鎏金大字,闪耀光芒。大殿的大门外中间一对柱子上悬挂着:“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的楹联。莆田荔枝自古闻名,有“荔城”之称。“荔子甲天下”,意为兴化荔枝品质天下第一。“梅妃是部民”,则说连梅妃都是我统属的子民。

      楹联中所讲的“梅妃”,原名江采蘋(710~756),莆田江东人,唐玄宗妃子,才貌双全。她擅长诗赋,著有《一斛珠》《楼东赋》等传世名作,前者是最早被大文豪歌德翻译为德文的中国古诗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我任涵江医院团委书记时,曾组织去江东浦口宫游览。此宫按帝王后妃的礼节建造,采取百柱抬梁穿斗的建筑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风格。梅妃爱梅崇梅,她身上体现了梅花不惧风霜、坚贞不屈和凌寒傲雪的坚韧品质,折射出梅妃魅力四射的人格光芒。千年来,这也是国人特别是莆田家乡人民赞美并纪念她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考证,这副古联原是官署衙门联,真正的作者是王广业,他题此联时为清道光年间,身份是汀漳龙道道员。此联“字极雄伟”,道光以后,“一时盛传”。此联今书于此,大概是三清殿在现代作为莆田的文化活动中心的缘故吧,也算是时代之需,适逢其时。

      三清殿上午8时开门,只见到处一片火红。原来,“闽中红旗世代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图片展”在此举办。我沿着展示的线路,认真观看59处展出的莆田革命旧址。这一幅幅莆田革命文物红色遗产的展览展示,那些隐藏在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感动。这些革命者的梦想和追求、牺牲和奉献,让我深受教育,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我算是带着敬仰追寻而来,满怀感动而归,收获满满。

      庭院深深,其中别有一番神韵。在三清殿与东岳殿之间的庭院,存放着莆田各地收集到的碑碣石刻,已然成为一个“碑园”。其中最有名的是宋徽宗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宋孝宗《赐少傅陈俊卿札》碑,还有宋初大文豪王禹称撰写的《陈仁璧墓碣铭》碑,尚有苏轼、文天祥、文征明、邓石如等历代名人的题刻。这个“碑园”不仅是莆田文化的精华部分,而且也是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庭院的墙基处躺着一块“夹漈渊源”的石碑引我遐思。郑樵,南宋史学家,学者称“夹漈先生”,因著《通志》而闻名。遥想莆仙一境,偏居僻壤,地瘦田稀,然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郑樵的博学与献身学术的精神令儒学大师朱熹都要景仰几分。

      “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走走看看三清殿,更多的美缓缓向我走来。这时我才悟道,文物乃世间瑰宝,其蕴含先人之智慧,朝代之变化,历史之象征。我现在头顶着的就是唐砖宋瓦,脚踩的是千年奇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莆田先民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对话先人。我也从这些实物中感受到了莆田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上课时间已到,走出三清殿,鸟语花香,一派诗情画意,阳光那么暖、那么亮。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