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走进后埔

    走进后埔

      □凌霆 文/图

    1.jpg

     郑纪建坝泽被西乡

    2.jpg

      后埔林梁财旧居

      仙游县度尾镇后埔村是木兰溪汇流第一村,这里风光秀美,地灵人杰,先后孕育出许多优秀人才。近日,后埔乡贤发起自愿捐款捐物,在村内倡建五棵树文化公园。 该公园作为仙游东西乡平原上唯一一座融山水、遗存、文化、民俗为一体的“口袋式”文化公园,将成为疫情复苏后附近村民与游客旅游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宋淳佑五年(1245),人到中年的莆田人林东启(字孟明),颇有山水之好,遂自国清塘(即今黄石定庄)迁入仙游县清泉里蛇岭下鹤山之阳,并在木兰溪畔手植五棵树,以示不忘祖地之意。林东启便是后埔林氏始祖,而五棵树则成了后埔林氏不忘故乡的象征。

      相传,林东启迁入后埔时,这里杂姓聚居,人丁繁盛。不料,随着时移世易,朝代更迭,这里其他姓氏竟纷纷离开,仅剩林东启后裔一枝独秀,人丁众多,成为地方望族。因此,后埔人创建“口袋公园”时,率先想到的就是先祖手植五棵树旧地,并将公园命名为“五棵树文化公园”,以纪念先祖,警醒时人。毕竟所谓沧海桑田并非虚言,试看后埔异主,便是明证。这种潜在的历史记忆,震撼人心,亦可增强游人的历史自觉。

      一代名臣郑纪,与蔡襄隆名并峙,早在明代就被人尊为“一邑二贤”之一。这样一位廉洁自强、爱国爱乡的优秀先贤,曾在后埔村的溪流上筑坝引水,留下了异常坚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引水灌溉的作用,乡民称其为“坝头”。

      郑纪倡修的坝头距五棵树文化公园仅一公里之遥,犹如一座丰碑挺立在后埔村内的木兰溪上。后埔村民介绍,过去西苑乡民放杉排到仙游县城,都要在坝头聚集,再转排下溪,径向仙游城关流去。与此同时,机智的乡民还在坝头边架起水碓,利用水流推动卧式水轮,进而带动磨盘旋转,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蔚为一景。因此,五棵树文化公园拟在坝头恢复水碓,串联起古驿道、传统村落等人文景观,并融研学、旅拍、采摘为一体,构筑一条独特的风光带,力争为度尾打造一张全新的旅游名片。

      五棵树文化公园根植于后埔村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让文化与旅游“牵手”,使境内“后埔财”故居、上亭粮仓等古民居焕发出新的魅力。同时,五棵树文化公园也将紧密结合旅游消费新趋势、新热点,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通过多种手段创造“旅游+”新业态,诸如鼓励农民创建百合花种植基地、油菜花基地、文旦柚采摘园等,拉动产业联合,促进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后埔财”,原名林栋材,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以经营杉行而致家巨富,不但在仙游广置产业,而且在南平、福州等地也有许多山地与店铺,富甲一方。“后埔财”富而有德,义利并行,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诸如南平买杉、福州买船、南台助教等,脍炙人口,广为人知。因此,举凡上了年纪的仙游人,都曾听说过“后埔财”大名,并对其传奇故事,耳熟能详。现今,后埔村内留有两座“后埔财”故居,其中一座保存完整,已经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弥足珍贵。

      此外,闽中游击队的几位主要领导人,如黄国璋、林汝楠、苏华等很早就在后埔一带活动过。1947年6月,闽中游击队配合当地地下党同志,发动群众,把国民党设在后埔的两个粮仓——三教祠粮仓、下亭粮仓全部打开,让群众把库存的粮食搬光,然后放火烧掉三教祠仓库,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仙游西乡的统治势力。1949年7月,闽中游击队一支队伍驻扎在后埔祠堂,还与来犯的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其中,有三位革命者抛了头颅,后埔籍占了一个。这些为后埔地方文化染上了鲜艳的红色革命记忆。

      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更好未来。当下,后埔村许多人自发出资出力,只为了尽快建成文化公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