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青璜山与哲理钟楼往事

    青璜山与哲理钟楼往事

      □李俊华 文/图

    1.jpg  

    哲理钟楼是哲理中学旧址建筑,薛介民曾在哲理中学就读初三学年并毕业。

    2.jpg

      “涵江中学”,薛介民烈士在这里分别上过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及高三上学期。

    3.jpg

      “涵江中学”1927年竣工的一院。

    4.jpg

      青璜山上苍松挺拔 。

    5.jpg

      莆二中工会副主席林松斌帮助一起查阅档案。

      2020年12月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著名旅美作家李黎女士的《白鸽木兰》一书,首度揭秘她未曾谋面的公公婆婆薛介民姚明珠烈士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事迹,今年4月6日湄洲日报社举办《白鸽木兰》新闻沙龙活动,推出“白鸽木兰——莆田英烈伉俪薛介民姚明珠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事迹”展览,这几个月,薛介民姚明珠这一对革命伉俪的壮美传奇在莆阳大地广泛传播。

      是怎样的一种环境让他自小滋生如此炽热的爱国爱乡之情?又是谁启蒙了他的革命思想,让他的信仰如此忠诚、深沉?

      我对薛介民读书时候的学校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走访、探寻烈士生前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地方。

      涵江中学1924年创办,1931年改名福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涵江分校,1956年1月改为莆田第六中学,薛介民在这里念了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一段时间。

      7月21日,循着薛介民求学之路,我来到莆田六中。但见青璜苍松,在酷暑之下愈见精神,依然挺拔傲然不群。

      “学校素有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浓厚,当时是革命志士常来之地,也是鸿学大儒执教之所。”在莆田六中,甫一见面,学校工会主席陈开忠便说。

      在涵江区档案馆负责人元小宝的支持帮助下,我发现了1928年-1930年的涵江中学一份教职员花名册和福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涵江分校学生薛介民学籍表。

      档案显示,1929年,全校师生仅81人,其中初一年段28人、初二年段29人、初三年段6人、高中部18人。尽管学生总数不多,但师资力量十分雄厚,且教职员年轻朝气有活力。时任校长黄雄东是留学于美国威斯廉理科大学和若耳安农科大学、芝加哥经济科大学的“三学士”。代理校长黄照麟毕业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的罗振夏,毕业于上海大学的林嵩龄,毕业于大同大学、南洋大学的黄苍麟,毕业于香港大学的朱维干等人也都是当时学校老师。

      涵江中学革命思想氛围浓厚,很多革命志士来学校开展活动或任教。据莆田六中《亿青璜》一书及莆田市文史相关记载:黄苍麟老师在上海交通大学时入党,与陆定一同志同一支部。“苍麟老师回原籍任涵中的高中部主任……因校董兼校长黄明如(照麟)负责筹措经费,不管校内事务。苍麟师便成为实际上的涵中校长。他是中共莆田县委委员,聘请了也是中共县委委员林岳山(嵩龄)老师来任教;又聘请了思想进步、博学多才的朱维干(字铁苍)老师来校任教。省立四师学生郭寿銮(化名谢刚)早由陈国柱(廖华)老同志培养入党,这时也被聘来涵中任庶务主任。在这么多的先进教师的熏陶和教育下,涵中逐渐成为闻名全省的进步革命中学……”

      陈长城是我市知名的地方史志专家,新中国成立后莆田六中的首任校长,也是薛介民的同班同学。在1993年编的《涵江文史资料》第一辑里,陈长城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涵江中学为当时闽中学运中心,师生思想进步,被当局称为“赤化大本营”。

      有关史料显示,在薛介民就学高中时,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等常来涵江中学秘密组织学生参加“反帝援林”运动,并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

      一叠叠珍贵的文史档案,一位位闽中现代革命史书中常见的革命志士的名字,就静静地躺在档案馆里,却像蒙太奇一般的电影,一帧帧地浮现在我面前,似乎要让人穿越到民国那个年代。

      莆田六中的旧校门现在仍保留着,见证着莆田六中的革命史。当天下午,我特意爬上校门的二楼追思怀远。逆光下,看着莘莘学子经过,仿佛看到一位位穿着青灰色革命衫的青年正风风火火健步走过。

      离开莆田六中,我有好几天心潮澎湃,感觉自己在精神上更靠近先烈了。7月28日,我又来到位于市区仓后路市政府原机关大院内的哲理钟楼。哲理钟楼是哲理中学(今莆田二中)旧址建筑,薛介民在哲理中学就读初三学年并毕业。

      莆田二中有140多年历史,令我既惊讶又高兴的是学校的史料保存得很好。在莆田二中档案室,我发现了1931年6月初中部第十届毕业生成绩簿,记录了1930年8月入学的薛介民修了国语、英文、平面几何、党义、本国历史、本国地理、化学、“童子军”、体育、世界历史、世界地理11门必修课。

      创办于1878年,有140多年历史的哲理中学是闽中革命的摇篮。1926年2月26日,莆仙党组织创始人陈国柱在哲理钟楼组织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这是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为点燃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

      烈日当空,哲理钟楼红砖红瓦红旗格外耀眼。这是一幢建于1899年用红砖砌成的三层老式洋楼,平顶阳台中央建一小亭,悬挂铜钟,作为作息报时之用。历经120多年的沧桑仍保存完整,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市党史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

      为继续弘扬闽中革命精神,莆田二中在二中新校区新建了一座“哲理钟楼”,按同样风格一比一建造。莆田二中办公室主任方继锋带我参观。他边走边介绍,“薛介民是在哲理中学初中部毕业的,我们为他骄傲!”

      涂雨先生曾任莆田二中的书记,退休之后继续留校专事校史的编辑、收集工作。

      他说莆田二中多英烈,湄洲日报社深入挖掘了薛介民姚明珠烈士事迹,他在编辑校史中赶紧补上这些资料。

      我还发现了一份十分珍贵的档案,编于1948年的“莆田私立哲理中学校庆70周年纪念特刊”,内有详细的70周年庆资料,编撰者是时任校长黄俊英,他在发刊词中开句:“学校开风气之先,人才以教育而盛。风气开则陋习革,人才盛则百废举。政教以行,民生以裕。夫然后乃得跻于文明之林。此有识之士之所以刻刻以教育为念,亦教会兴学之旨也。”哲理中学校歌、校训赫然在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深度挖掘薛介民在初高中期间的文史资料过程中,我再一次靠近薛介民烈士,靠近革命先辈,精神经受了一次洗礼,让我激情澎湃。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我们今天尤其应把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从史实中汲取智慧,从而激发出奋力前行的力量。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