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抗倭英雄彪史册——记戚继光入闽歼倭与林墩大捷

    抗倭英雄彪史册——记戚继光入闽歼倭与林墩大捷

      □江国兴 江瑜

    1.jpg

      ▲朱成淦《民族英雄戚继光》

    2.jpg

      ▲封候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朱成淦/画

    3.jpg

      ▲须眉如绩戚将军  吴昌硕诗/书

      元戎两度扫妖氛,不惜发肤殊死战;

      父老千秋严伏腊,犹思离乱得生还。

      这是明代莆田人民感激民族英雄戚继光两度入莆,浴血奋战勇歼来侵的倭寇,拯救莆田人民摆脱水深火热的倭患之苦,写下言于溢表的真情诗篇。

      “倭”是我国对日本的称呼。“倭寇”是日本在十四世纪,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相互攻伐,在战争中战败的封建主勾结武士、浪人和一些不法商人在海上武装走私,对海上商人和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抢劫财物、杀人放火的野蛮侵略,人称倭寇。

      在明代,莆田和其他沿海地区一样,深受倭寇入侵之害。早在永乐八年(1410)十月,2000多人倭寇入侵莆田平海,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奋力抵抗,打败倭寇落荒而逃。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至四十二年(1563)倭患平息的21年中,倭寇入侵莆田高达15次之多,倭寇所到之处烧光、抢光、杀光,百姓遭受残杀不计其数,仅黄石地区“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七八成;一家数十人,而死者十之七八,哭声连门,死尸塞野”,竟然白日阴森可怖,人心惶恐,四处逃生。据《莆田县志》和《林子本行实录》记载:莆田倭患21年中,倭寇残杀莆田平民百姓至少50000多人,占当时全县人口16万多人的三分之一;单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二十九,倭寇攻陷莆田兴化府城,烧杀掠夺,府城军民被杀3万多人。

      面对倭寇血腥的屠杀,莆田军民多次奋起反击。明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三次犯境,焚烧南门,荔浦村民组织近千人船户,主动请缨,奋力抗击,歼灭倭寇数百人。倭寇对荔浦村进行“三光”的屠杀,杀死平民百姓千余人,血染沟水为赤。

      在黄石也有戚继光“林墩大捷”和“窑兜火攻”等几大可歌可泣的战役。“林墩大捷”和宁德横屿、福清牛田的三个战场,是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入闽剿倭的战役,是戚家军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倭寇有生力量的经典战例。

      戚继光(1528.11-1588.1),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出生于将门之家,十七岁袭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代理山东都指挥佥事,浙江宁绍台参将,面对着日益猖獗的倭患和沿海人民惨遭倭寇杀戮之苦,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的平倭志向。

      明嘉靖间(1522-1566),朝廷政治腐败,特权甚多,在军制上仍采用卫所制的世兵,军制落后,军队中老弱病残甚多,战力明显低下,加上军费投入层层克扣,经费十分紧缺,军队装备尤为低下,典型的有:士兵盔甲用纸片缀成,部队行军打仗没有营帐,诸多部队行军只能投宿路边旅舍;有的部队军粮奇缺,士兵们长期吃不饱饭,经常出现逃兵;有的军队军纪涣散,杀害受伤战友假报战功;有的部队疏于训练,战力低下,常被倭寇打败,助长倭寇入侵风气,犯境日益猖獗,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深受其害。

      面对明军战力低下的现状,戚继光奉命剿倭后,为了尽快提高战力,消灭倭寇,平息倭患。他经过多次请求,在上级批准下,制定了一些符合实战的军事改革。

      一是改革军制。大胆改革卫所制的世兵为招募制士兵,对那些刁蛮怕死,染有流氓习气的旧世兵一个都不要。在浙江义乌招募3000人身强力壮、灵活勇敢的渔民、农民和矿工等为新兵,这些新兵大多受过倭祸之害,对倭寇有家仇国恨。戚继光一方面因势利导,用“保国卫民”训导官兵,提高士兵家仇国恨的民族信念,坚定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决心;另一方面赏罚分明,严于纪律,严于训练。经过几个月严格训练和贴近实战训炼,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能打胜仗新队伍。

      二是改良兵器,戚继光在与倭寇长期作战中发现,传统兵器对倭寇作战劣势明显,于是大胆改良出适应作战的兵器,有狼筅、戚氏军刀、藤牌和火炮等。

      狼筅是戚家军的独创兵器,是一种竹子上安装枪头,伪装性极强的兵器,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长矛,但还富有竹子刚砍下后留下的枝叶等,适合在隐蔽地带埋伏时使用。枪杆极长,通常与盾牌配合使用,从远处可杀伤倭寇,是克制倭刀的利器。

      戚氏军刀是一种融倭刀与中国传统大刀二者共同优点的兵器,它的刀身处与倭刀极为相似,锻造过程也极为考究,吸收了日本军刀精工细作的特点,同时在刀身处也融合了中国弧形缳首和手感更好的握把,便于单手使用,比倭刀双手使用更具防御优势,是一种优于倭刀,攻防兼备的利器。

      藤牌是戚家军鸳鸯阵的主要防守兵器,用植物藤条烘干后编织再油漆的盾牌,坚固牢靠,是防御的重器。

      戚继光十分重视冷热兵器混用,认真研究火炮改良,吸取葡萄牙和日本新式火炮兵器的优点,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等,使部队进入冷热兵器混用阶段。

      三是创新战法。大胆摈弃明代旧式个人“重武艺”训练方法,采用集体配合的作战方式,运用狼筅、枪、刀、叉、棍、盾等十二人长短兵器灵活作战、相互配合的“鸳鸯阵”法。集中兵力,乘其不备,快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转化敌我双方力量。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队长斩首等,适应组织灵活、调度便捷的作战模式,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改变了明军对倭寇作战常败的劣势,出现了戚家军在浙江对倭作战中,取得了九战九捷辉煌战绩。

      倭寇在浙江遭受戚继光的有力打击,残倭逃窜与福建倭寇合成一伙,集结一万余人,设立宁德横屿、福清牛田(今龙田)、莆田林墩三个大本营,相互配合,形成掎角之势。并在三地大肆焚毁房屋、烧杀抢掠、劫夺财物、奸淫妇女、攻城夺府、掳掠人口、无恶不作,当地官府极其畏惧,震惊朝野。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戚继光奉命率6000名戚家军入闽,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将领一同平倭。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更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天才军事家,针对倭寇贪婪抢劫财富,分散屯扎宁德横屿、福清牛田(今龙田)、莆田林墩三处的弱点,权衡利弊,制定利用夜间偷袭,避开倭寇火炮进攻,采取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决定乘军队士气高昂之际,擒贼先擒王,首战选择倭寇据守地势最险要的宁德横屿,也是福建倭寇指挥部,攻破横屿等于倭寇失去首脑指挥;后攻击福建牛田,使之失去犄角,失去相互支援,最后全歼林墩大本营的作战计划。

      戚家军从温州平阳披荆斩棘,穿越300公里偏僻山路,直插福建宁德横屿对岸漳湾,与倭寇决一死战。

      横屿位于宁德东北十里的海上小岛,岛势险要,四面环海,岛上建一座防御坚固的木城,周围还构筑许多防御工事,形成易守难攻的海上堡垒。尤其是水文特别复杂,潮涨潮落只有一个小时多,也就说登岛只有一个小时的黄金时间,错过这一小时,就会丧身海潮中。还有海潮涨时,水浅不能行大船,落潮时茫茫海滩泥泞不堪,不能行军作战。所以近2千多名倭寇盘踞此岛,凭险据守已有3年之多,加上外有福清和莆田共1万多倭寇,互相支援,形成犄角,贼势猖獗。当时官府多次派兵围剿,屡战屡败。

      戚继光进军漳湾后,一方面派人探明岛上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等特点,因势利导部署作战方案。先采用“剥干弱枝”策略,利用家属亲戚等进行招抚,迫使1千多倭寇的胁从者缴械投降,削弱了倭寇有生力量。一方面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制定了步兵炮兵协同强攻的作战方案。

      八月初七的夜晚,戚继光充分利用海潮退潮有利时机,命令将士每人持干草一束,铺在海滩的烂泥上,铺成一条路,然后让战士匍匐前进。在俞大猷等将领的火炮支援下,明军及时地摧毁了岛上重要火炮基地,为戚家军夺岛减少伤亡和赢得作战时间。戚家军历经千艰万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守岛的倭寇展开一场血腥的肉搏战,终于强攻下木城,歼灭倭寇600多名,俘虏29名,淹死1000多人,其他倭寇见势不妙,夺船而逃。戚家军大获全胜,取得入闽首战胜利,极大鼓舞了将士的士气。

      横屿胜利后,戚继光迅速休整和补充兵力,八月下旬挥师南下,八月二十九抵达福清,安营锦屏山,直指牛田,牛田在福清县城东南三十里,靠近海边。倭寇扎营周围的杞店、上薛、西林、木岭、新塘等据点连成一气,络绎三十里,势如长蛇。为了麻痹敌人,戚继光有意当众声言,“我军远道而来,需要先休息一些日子养精蓄锐,再待时机而动,与贼作战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出师击敌的。”倭冠探子听到消息,果然放松戒备。

      第二天晚,戚继光乘着天黑,令部队悄悄地从锦屏山开拔,兵分三路,一路埋伏在锦屏山,阻击倭寇前来偷袭营地;另一路蛰伏在西林、木岭,阻击救援倭贼,把蛇阵斩切三段,不让支援,孤立倭巢大本营。自己亲率大军乘其不备,快速奔袭杞店,将熟睡的倭寇斩杀殆尽。接着迂回锦屏山时,果然见一队倭寇前来袭营,戚继光会合早已埋伏的部队,两路夹攻,把袭营倭寇一举歼灭。然后戚家军一鼓作气,乘胜出击,实行“斩首计划”,直捣牛田倭巢,斩杀倭寇680多人,生擒倭首,救出被俘男女群众近千人余,取得牛田大胜的辉煌成果。

      由于扼守上原岭的福建南路参将杨缙麻痹大意,致使牛田4000多名残倭逃至莆田县黄石林墩自然村,与倭寇大本营集结。

      戚继光取得“牛田大胜”后,马上派人潜入莆田黄石林墩一带,了解倭寇驻兵情况和当地地理环境及水文情况等,迅速收集军事信息,酝酿破倭之策。

      莆田倚山临海,海潮属于复潮型(或称半日潮型),每昼夜有二次高潮和低潮。年高潮位出现是农历八月或九月,月高潮有二次,出现在每月初三和十八日(俗称初三前,十八后)。戚继光考虑本场战役恰逢九月十八左右的大潮水,时间选择不对,倭寇会乘大潮出逃。

      为了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戚继光认真分析潮水,果断地选择九月二十为最佳作战时间,一是乘黑夜偷袭,避开倭寇火炮威胁,减少部队伤亡。二是九月二十日海潮退潮时间为早上3时12分至9时12分,潮涨时间为9时12分至5时12分,必须在早晨4至5时退潮时间发起进攻,使倭寇无法乘船逃窜。三是给战士们养精蓄锐,适时休整和补给。

      再说盘踞莆田黄石林墩的倭匪,看中黄石一带的富庶,有利抢劫财富。黄石早在明代,依托宁海港,成为闽中商贸经济中心,是沿海等地的货物集散地,宁海港主要有把莆田境内盛产的盐业,水产加工、果品加工和烟叶加工等商品运销江浙、东南亚一带。然后又把他们的名特产品又通过宁海港运回黄石,这时黄石商船云集,贸易发达,称为黄石市。街市上,房屋鳞次栉比,商店数百家,形成两条相当繁华的商业街道,一条从塘头起,经东洙、芦坑、院前至定庄凤山宫,另一条是从长坑起经道美、下余、玉井至北辰宫,商业经济十分繁荣。

      经济迅速崛起促进黄石文化教育快速发展,黄石自宋代起就有书院,尤为著名有:闻名全国的宋代“红泉书院”、元代“瑶台书院”、明代城山“松隐精舍”、天马山文峰岩的“凌云书院”和金山“蒲弄书堂”等,培养出大批达官显要,如右丞相黄镛、风飘状元吴叔告、明代国师吴大田等。“不求金玉重重富,唯望子孙代代贤”成为时尚,励志好学蔚然成风。单黄石清浦村就培养出一门两户部尚书翁世资和其父翁瑛(以子世资恩,累赠户部尚书),兄弟双联芳(翁世用和翁世资兄弟都高中进士,御史毕鸾在清浦为翁世用和翁世资兄弟立“联芳坊”。)还有礼部尚书周如盘,四川布政使周瑛,广东左布政使周宣,广西左布政使周进隆等23名进士的进士村,打造出无比繁华的和丰街和周家巷,经济极为发达。

      倭寇以宁海港为大本营,一则可大肆掠夺抢劫经济发达的黄石地区和清浦官宦村的财富,以宁海港迅速转移抢掠的财富;二则方便于作战时的海上增援与撤退。

      林墩位于莆田兴化府城东10公里左右,木兰溪下游,十里水乡,环水碧流,河网密布,路窄桥多;东依宁海港,西连西洪毗邻的龙花自然村、北靠宁海桥,河海交汇。南有前往黄石双人行驿道,是南北洋交通主干道。要从莆田城关至林墩,必须经过阔口、新溪、岳公、港利,然后从港利海尾轮渡跨海到清浦码头,再经西洪、龙花才能到达林墩,如果避开港利海尾渡船,就必须从港利穿过洋城,再从洋城进入清浦,经西洪、龙花至林墩,路程增加了2至3公里。有的史书记载:“因向导通敌,戚家军部队被引入西洪小道,路窄难行……”有误,理由有:1、过去从莆田城关到林墩,必须经过西洪,只有一条小道通往龙花,才能到达林墩,不存在误导。2、戚继光是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家,神机妙算,作战时间都选择最佳作战时间,尤其是利用夜间避开倭寇火炮进攻,避免伤亡。利用退潮时进攻,防止倭寇海上逃跑等,戚继光是不会犯上向导误导的低级失误。3、戚继光入城是官府招待,向导是由当地官府随机挑选的,向导通倭有误。

      盘踞在林墩的倭寇5000多人,在林墩、江东、桥兜、龙花、西洪、清浦等险要处安营60多个,封死水陆交通要道,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扎营局势。

      九月十八日,戚继光命令士兵们腿上绑个沙袋,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就停下休整,有意让倭探获悉,回报倭寇首领,麻痹倭营防御。

      九月十九日,当戚家军行军至莆田江口时,戚继光命令士兵们放下腿上的沙袋,让士兵备足戚光饼。戚光饼是戚家军为了行军打仗准备的干粮,把光饼烙制成中间带孔的烙饼,然后用绳子把烙饼串起来,背在身上可边行军边充饥。戚家军马不停蹄急行军,部队经过囊山寺时,戚继光兵分二路,一路令把总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等带兵1600人与中军王辅、百户张元勋配合,留在烽头(今涵江),限令二十日黎明寅时埋伏宁海桥北,闻鼓即刻进攻。戚继光则亲率把总吴进忠、胡大受、陈子銮、陈大城、王如龙、童子明等一路主力,在十九日偃旗息鼓,由囊山寺间道直插兴化府城。当时士兵行军辛苦,拟在城外宿营,戚继光认为倭寇侦探分布很广,驻城外容易泄密。分守翁时器也以客兵远道来支援,不敢催促出兵进攻,戚继光说道:“歼穷寇与方张者不同,方张者势众,能分袭,须正以临之,使其狡不得逞,伤弓之鸟,迟则扬矣,所谓拙速,所谓速雷也。”于是傍晚入城。当晚,地方官吏宴请戚家军将领,戚继光一方面暗示士兵抓紧休息,一方面从容赴宴,以示不进兵,借以麻痹倭寇侦探,使林墩倭匪疏于防备。夜半,戚家军在东门内东大路集合,乘月色悄悄出城,经阔口、岳公、港利、进入洋城,避开港利海尾至清浦的轮渡海上码头,绕道直插清浦。

      这天晚上,西洪村突然一片静寂,静寂得令人心悸,一轮圆月升起来,挂在忽明忽暗的乌云中,月华如冻,静静倾泻在默默流淌的木兰溪下游的保安桥下。

      清晨四点多,当戚家军进入西洪时,被守卫在西洪的倭寇发现,立即集合大队列阵西洪保安桥桥头抵抗。西洪通往林墩一带,河网纵横,路狭桥窄,行军只能鱼贯而行,攻击只能纵队进行,无法运用戚家军擅长的鸳鸯阵。

      保安桥位于木兰溪下游,桥长十几米,桥面只有二块石板桥石,易守难攻,倭寇据险守桥,前哨官周能率前哨部队手持戚氏军刀,勇往直前,用最原始的血液和本能率先冲上桥,与倭寇展开殊死相搏,几百把军刀寒光闪闪,几百条躯体在保安桥与倭寇激烈碰撞;双方纠结在一起,缠绕在一起,鲜血飞溅,激战历时一个多小时,三进三退,前哨宫周能等90多人壮烈牺牲。在千钧一发之际,戚继光亲自督战,战斗异常激烈。在当地老百姓支援下,戚军士兵游水夺渡,前后夹攻,才将桥上倭寇击退,夺取了保安桥。

      戚家军乘势攻进龙花村,龙花与林墩桥头是倭寇据险固守的最后一道屏障。戚家军在龙花村和倭寇短兵相接,几千名士兵展开最原始、最残酷、最血腥的白刃战,几千颗喉咙一齐呐喊,你无法分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身边不断有人倒下,你无法分清是自己还是敌人,身边就会有军刀向你砍去;双方几千双脚踩踏着大地尘土升腾遮没了天空,双方几千把军刀挥舞着,刺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躯体,刺杀声响砌云霄,战场上鲜血横流,尸横遍野。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蛰伏在宁海桥旁的戚家军把总张谏、叶大正、金科、曹南金等带兵1600人也发动进攻,对林墩倭巢两面夹击,倭寇大败。戚家军士气更加高涨,越战越勇,艰难地夺取了林墩西大桥。

      这时被打散在西洪一带的倭寇,不甘失败,重新集结,抄袭戚家军阵后,戚家军后阵数百人乱了阵脚,戚继光怒斩退缩的哨长刘武等14人,身先士卒,奋勇作战,连杀了二十几个倭寇,士兵们见主将如此拼死奋战,也奋不顾身,拼死战斗,重振军心,击溃抄袭的倭寇,解除了后顾之患。

      戚家军乘胜追击,两面夹击,攻破西洪、林墩、江东、桥兜、龙花等倭营60座,倭寇四散逃命,落水淹死不计其数。由于戚继光善于用兵,轻堵林墩和江东通往黄石的大道,有意让一部分残倭向黄石方向南窜,松懈残倭负隅抵抗的斗志,让残倭在逃窜中歼之。

      南逃的600多倭寇逃入北辰宫和窑兜乡(今瑶台村)一带,戚家军乘胜穷追,歼灭了逃入北辰宫的倭贼,其他倭寇溃败,逃至窑兜乡,慌不择路,躲进砖瓦窑。戚家军用火攻瓦窑,将其逃倭全歼。

      还有2000多人被打败的残倭乘海水涨潮时,仓惶从宁海港口渡海逃脱。

      林墩之战,戚家军连克林墩、江东、龙花、西洪、桥兜等倭营60多个,共歼倭寇2030人,救出被掳男女百姓2144人,缴获了火炮十几门,歼灭了倭寇有生力量,使倭寇闻戚丧胆。???

      “戚公以半日的时间,就歼灭了巨股倭寇。全莆田人民,喜出望外,中午凯旋入城,城中士大夫已在熙宁桥上迎候,彩旗彩门,纷呈于街衙两侧,作为犒师礼物,以表示全莆田人民的钦敬和感激,路上行人纷纷,扶老携幼,要瞻仰戚将军的英姿和劲旅的军容。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陈设肴馔,以招待劳苦功高的全体战士。”(《福建史稿》下册,第247页)

      为了缅怀戚继光的丰功伟绩,乡贤林兆恩在林墩捐地30亩,为戚继光立生祠,建戚公祠,也就是如今的省国防教育基地,抗倭古战场遗址,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林墩戚继光纪念馆,像这样的纪念馆莆田相继建了三十多座,并把歼灭倭寇盘踞的宁海港,以戚继光号南塘为命名,改为“南塘湖”,使世世代代人民永远铭记戚家军。

      林墩大捷,是戚家军用血肉之躯为莆田人民安宁而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是戚家军入闽作战以来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一场战斗,也是中华民族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军民同仇敌忾,抗击外来侵略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

      十月廿五日,戚家军班师回浙。

      十月底,倭寇趁戚家军回浙之机,再次进犯福建,一路从福清登陆,一路从三江口南线登陆,直指兴化府。

      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抗倭将领孔兆熙率部屯兵宁海港口,以木兰溪沿海岸的江东西成寺作为临时指挥部,与倭寇进行英勇奋战。作战中,孔将军组织当地群众,军民联合,沉着应战,以少抗多,先后在江东祁境、东什、西什、环浪等地与倭寇进行十三阵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舍身殉国。英雄壮举义薄云天,成千上万只飞燕守护英雄身躯,村民为了缅怀孔将军等抗倭英雄的壮举,在孔将军牺牲的古战场遗址立祀纪念,命名“飞燕府”。2005年4月,抗倭古战场遗址飞燕府和西成寺被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政府评定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广东总兵刘显奉命从江西来援,屯兵江口。十一月廿八日,刘显派8人健卒与府城联系,途中被倭寇擒杀,倭寇冒充健卒混进府城,时至四更,潜倭杀死北门府兵,大开城门,倭寇蜂拥而入,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倭寇在城中大肆焚烧掠夺,杀害军民3万多人,其中包括19名进士,53名举人,356名庠生。兴化府失陷,是全国第一座府城被倭寇攻陷的城府,令朝野震惊。朝廷命谭纶巡抚福建,俞大猷、戚继光为福建总兵和副总兵与刘显协同来莆剿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一月廿九日,盘踞府城的倭寇因城中断粮,尸骸遍地,腥秽不堪,财物已焚掠殆尽,便弃城进踞崎头为巢。

      同年四月二十日,俞大猷、戚继光大军抵达莆田,当夜四更,兵分三路进攻五党岭侧岭,倭寇惨败,退入许厝,戚继光顺风用火攻,共歼倭寇2300多人,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掳民众3000多人。次日总哨胡守仁追剿残倭,擒斩171人,其余残倭逃往仙游,明军大胜。廿三日明军凯旋回兴化府城。六月,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率兵清剿其余倭寇,歼敌于仙游,倭患始平。如今林墩戚公祠、西洪保安桥、林墩西桥、古宁海港口、宁海桥、飞燕府、西成寺和山一洞等抗倭古战场遗址群,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都有许多中小学生和有识之士前往参观和盛世思危教育。

      今年是戚继光入闽剿倭459年,我们要缅怀戚继光,不忘戚家军,居安思危,牢记倭患历史。同时要世代记住,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为了掠夺资源,大和民族有着极强的对外侵略基因,几百年来都是一脉相承。纵观他们的侵略,也都是实施极其凶狠、残忍、贪婪、野蛮的侵扰,进行大肆烧杀抢掠,焚毁房屋,劫夺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的扩张侵略,其滔天罪行与日本军国主义有着共同本质,两者都是奉行“杀人、劫财、强盗”为核心的“武道士”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勿忘历史,吾辈当自强!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