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陈职仪:退而不休的文化老黄牛

    陈职仪:退而不休的文化老黄牛

    1.jpg

      在仙游县文艺界,一提起陈职仪这个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陈职仪,今年81岁,他在仙游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上摸打滚爬60多年,对仙游的文博考古等工作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是对文博考古、文史国学、宗教文化和书画艺术等事业依然故我,坚持不懈,实属罕见。

      陈职仪一不挣专门工资,二不在职在编,却老而弥坚,始终不渝地为仙游县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投入精力那么多,干得那么欢,而且名声鹊起,成效卓着,令同行们无不叹服,人们都称他“仙游的文化超人”“仙游的活文物”。

      知恩图报自强不息

      孤儿出身的陈职仪,诞生于仙游县园庄慈孝里一个贫苦家庭,4岁丧母,8岁失父,小时历经多难,尝尽人情冷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救助培养他读书,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于是倍加珍惜,刻苦学习,决心知恩图报,努力上进,用永不停息的奋斗来回报党和政府。读至仙游师范时,他已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后被选优留校任教。其时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凸显,于是不久便引起同住在旧文化馆宿舍的时任仙游县委书记陈瑞祺的注意并找去谈话。陈瑞祺告诉陈职仪:“仙游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邑,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了防止受损和流失,县里决定成立文管会,并设立博物馆,由你来当任首任馆长兼负责文管会日常具体工作,你要结合所学知识和专长,挑好这个重担,为仙游的文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瑞祺的期望,使陈职仪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为了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他经常不畏艰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足迹遍及仙游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先后为仙游县博物馆发掘并最终获得确认的文物达200多处,筹资1360多万元,抢救、抢修文物400多处,居全省之首。同时将自己长期对文博考古的研究和工作体会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福建学刊》《福建文史》《福建文博》等刊物上,其中20多篇论文,获得各类优秀论文奖。由于陈职仪在文博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1988年被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评为福建省文物工作先进工作者,并被评聘为仙游县首位文博副研究员。仙游县考古与文保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也被上级作为先进典型,刊发在《中国文物报》上向全国推广。当年省文化厅和省文管会特地在仙游县召开全省文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介绍推广仙游县文管工作先进经验。

      为了促进文博考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陈职仪坚持把自己擅长的书画艺术与从事的文博考古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甲骨、石鼓、古篆、金文、行草、隶书、美术等书画艺术。无论严寒酷暑,都能持之以恒,临池不缀。他博览古今名人书帖,掇菁撷华,揣摩临摹,袭传统而不落窠臼,“师古法而求创新”,使所创作品自然清远、古拙高雅。为此,频频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得到张仃、王学仲、周志高、沈觐寿、李硕卿、卢美松、赵玉霖等艺术界名家的肯定和赞美。

      退而不休再谱新篇

      退休后的陈职仪,本应在家静好地颐养天年,可是他没有选择跟别的老人一样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相反,他积极参与各种文博、国学、宗教与书画等联谊活动,无论是文博考古、文史国学、宗教文化、书画艺术方面,还是蔡襄研究会、孔子学会、海峡两岸书画交流会,以及海内外各种书画展览或比赛活动,都曾留下他那洒脱的身姿、奔放的墨迹和颇见功底的论着。特别是他被推荐当任首届仙游县蔡襄文化研究院院长和仙游县孔子学会副会长期间,为了重建蔡襄故居、孔子学会会址,修复蔡襄陵园、飞钱故居、郑纪祠堂和南门陈可大祠堂等古迹,以及为莆田市残联义捐,他先后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无偿赠送字画1000多幅,筹款100多万元。

      陈职仪不仅在文博考古、文史国学、宗教文化等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显着成果,同时在甲骨、石鼓、古篆、金文、行草、隶书、国画创作与研究方面也富有成效。如:他创作的5部国学专着先后被中国文联、文化部等单位评为优秀学术成果奖;他创作的甲骨文书法《西周公缄鼎文》,荣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祖国万岁俊隆杯九五华人书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四体(真草隶篆)书法长卷,入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等单位联办的书画展,荣获书法类特等奖并被收藏。不仅为福建争了光,也为仙游县“书画之乡”艺术在奥运文化宣传平台上争得了荣誉。

      “笔神”无偿捐献佳作

      1994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仙游时,对被誉为“书画之乡”的仙游县的书画艺术颇感兴趣,向时任仙游县县长杨添霖提出举行笔会,杨添霖县长特地邀请陈职仪参加。在笔会中,陈职仪首先献艺,陈职仪随即作了古篆“神仙富贵”和行书“天地正气”等两幅作品,贾庆林边看边赞陈职仪不愧为“古篆专家”,并欣然书赠“笔神”两字予以勉励。当月中旬,陈职仪应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厅邀请,随“妈祖文化系列宣传活动暨文物展”代表团赴台举办书画联展。在台两个月中,他现场创作书画作品1000 多幅,无偿赠送给10多个民间组织和众多台湾文化、民俗界人士。原来受赠各方要按每幅1千元台币付给陈职仪报酬,但陈职仪坚持分文不收。他说:“以文会友,密切闽台联系,作为炎黄子孙,责无旁贷。但愿我的作品也能发挥沟通海峡两岸同胞情感的文化桥梁作用,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作出贡献。”

      当你走进以陈职仪笔名命名的 “砚田楼”创作室,翻开他的艺术档案,你会发现多年来,为了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陈职仪捐献了大量的作品给台胞,也收到了对岸诸多机构和台胞的感谢信、聘书、奖状、证书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陈职仪是一位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坚韧精神的学者、书者、师者,更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心灵的行者。他那超人的热情,执着的追求,非凡的能力和突出的业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使他荣膺了越来越多的头衔。可是在这些称号的背后,陈职仪究竟经受了多少磨难,历尽了多少坎坷,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这一点谁也说不清楚,明明白白的只有他自己的心。

      但不管怎样,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也改变不了陈职仪知恩图报、情洒故土的那颗赤子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共产党好,没有社会主义好,我这个孤儿不可能有上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更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和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啊,正因为如此,陈职仪才真正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在他所钟爱的文博考古、书画艺术、文史国学、宗教文化等事业上。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代学术界与文艺界正需要陈职仪这样具有热爱生活、献身事业、奋发向上、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祝愿陈职仪一如既往地在所挚爱的学术与艺术事业上,大展雄才,再攀高峰,再立新功。赵鲜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