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走进灵川东汾五帝庙

    走进灵川东汾五帝庙

      □余文烟

      记得宋代司马光写过一首赞颂四月的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今年四月间的一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笔者饶有兴趣约几位好友兴致勃勃走进位于湄洲湾畔的灵川镇东进村的东汾五帝庙观赏,很有收获,仅记如文。

      东汾五帝祖庙,位于灵川镇东进村,前朝湄洲湾,后靠紫璜山,左与桂山接壤,右同何寨毗邻,笏石至枫亭的公路宛如一条玉带飘落庙前,这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优美。

      东汾五帝祖庙是一座闻名莆、仙、惠三县的古庙。据资料显示:东汾五帝祖庙创迠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前,原坐落在紫璜山青峰岩,明初迁建在紫璜山南麓岚亭,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建于今址。庙宇座癸向丁,由三座五间宽、三进深、抬梁式歇山造的前殿、中殿和后殿等组成。前殿由十四根柱子支撑,两面无墙,是一座亭式构筑的简殿,宽敞明亮,整洁清净。中殿是一座拜厅,由八根柱子架设,有“造福乡邦”等匾额,两边墙上画着巡部和八班,面壁上绘有皂隶,正中设有香案。后殿为正殿,分左、中、右三间;殿堂有“正极殿”、“ 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五帝神像。中央黄帝为三只眼睛,头戴冕旒冠,身着黄龙袍,双手合掌的装束,呈庄重、文雅、慈祥的姿态;其两旁四帝,神态各异,共佐黄帝掌乾坤;左殿堂的神台上祀有文昌帝君和田公元帅,右殿堂祀的神台上有杨公太师和匡阜先生;两侧的神台上供奉郁、冯、姚、史、钟、叶、张、赵、刘、李十护驾将领以及钟神、苏爷、见笑神、福德正神等配神,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殿前有上埕、下埕和牌坊。上埕由卵石铺成,两边护墙之前,左边立着一个石碑,刻着唐代吕洞宾为《五帝纪》题写的序文;右边立着唐代的高1.8米、重2吨、呈直立圆柱体的镇邪石狮。下埕是个广场,供演戏和看戏之用。牌坊为五层飞檐翘角的全石料结构。整座牌坊雄伟壮观,仿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于庙前。

      该庙规模大,范围广,共占地面积8.5亩,是莆田沿海著名的一个大庙。相传:唐末东南沿海瘟疫流行。五帝为了消劫,拜谒如来和玉帝,受到褒奖,赐经授权,又得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孔夫子的帮助,造了天仙教教经,驾鸾于东汾紫璜山之正极殿开教消劫。下界后,他们把石井里的毒水变成药水,用于治病救人,尔后一边传经,一边率神兵到各地捉拿妖孽,消灭瘟疫。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建立了“东汾五帝祖庙”,其分庙遍布于莆田城南、镇海、涵江保尾、西天尾象峰、仙游榜头、惠安头北和省内的许多地方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庙内存有唐代吕洞宾作序的《五帝经》,宋秀才周基编写的白支签诗印版,瓷香炉、明五帝的画像、铜香炉、刻印的《玉皇经》、清廿二块锦屏、四幅国画、四面浮雕漆金大牌等珍贵文物,为祖庙五帝文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据了解:庙会是该庙的主要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正月二十日为五帝郊游的日子。这天,庙内灯火辉煌,香烟氤氲,埕上演戏,吹鼓奏乐,充满喜庆的气氛。上午九时半,郊游开始了,队伍从祖庙出发,依次行进。执事是效法皇帝銮驾,配备一套齐全的皇朝人马。文武百官,还有参加郊游的群众,整个队伍有两三千人,长达七八华里,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经五帝降銮地紫璜山后环绕一周,行程十多公里,直至傍晚才返回祖庙。五月初五日为五帝的诞辰,在演戏九天后的当天,举行化船仪式。船分为龙舟和凤船两种:龙舟长2.8丈,高6.5尺,宽7尺,桅高2.4丈,船两边绘有鱼、虾和海浪,船沿立着水手,船上有吹鼓楼、戏台、庙宇庙和神像。至下午七时许,执事排列在前殿的两旁,高声吆喝,大锣开道,长号齐鸣,铳声震耳,烟花冲天,龙舟被迅速抬到下埕的贡银炉上点火焚化,最后大大小小的凤船也相继被投入火中,此仪式名曰:“送王爷船”,表达了村民送瘟神、祈平安的美好愿望!

      东汾五帝祖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五帝文化的传播,搭起莆台交流联谊的平台,也架筑通往世界的友谊桥梁。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