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凤岭梵影

    凤岭梵影

      □王晓

      带着散不开的清凉和湿润,一路向西,轻尘不飞地来到九座寺。九座寺和无尘塔给凤山山水带来几分静穆之气,把时光凝固在久远的唐宋。

      九座寺坐落在凤顶村凤冠山下。《仙游县志》曰:九座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为郡邑诸山之祖,《泉南录》云‘重峦叠嶂中巍然高耸者凡九’旧经谓‘八峰环绕一峰,势若腾翥’,又名凤山,唐咸通六年智广创寺于此。乾符中赐额‘太平院’,蔡襄书。”

      这座千年古刹及周边的村落仍浸润在淡夏的氤氲气中,一派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寺后的凤冠山双峰峭立,状似长锋笔锥,拔地峭起,巍然耸立,凡人来此,自然肃然起敬,望峰息心,果然是一块无上清凉的佳境。站在九座寺前那两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宋代石幢前,我诚惶诚恐。看似不起眼的九座寺,隐于深山,却承自中原禅宗源流,是闽中开山祖庭之一。现寺院周边的稻田里还有唐代石砌围墙和底基,可见当时占地之广。在鼎盛时期,九座寺计有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大士堂、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堂、法堂以及其他丛林所罕有的厅与浴院等二十多座建筑群,寺僧有五百余众。

      九座寺的创建者正觉禅师法号智广,是古时闽中禅林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凤山投射出一束闪耀闽中大地的光芒。自晚唐五代十国起,九座寺便是闽中的禅林宝刹,也是传说中南少林的发源地之一。清末,九座寺僧曾帮莆田南山广化寺募捐重建,故被尊奉为“祖庭”。

      与凤山相邻的菜溪,为仙游四大景之首,溯名久远,其由来与正觉禅师有关,菜溪岩因其而名,也因其而显。据南宋《仙谿志》记载,唐咸通年间,禅师自凤山九座寺云游四方,经下湄溪,至源山寺,沿摇篮溪行,至雷轰瀑布下,见这里钟灵毓秀,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清隐安逸所在,便在此结庐修炼,讲经布道。相传禅师以采摘野菜为粮,常在溪边洗菜,菜叶顺流而下,山麓乡民见溪流上菜叶飘流,便称为菜溪。禅师晚年自凤顶、十八股头,经下湄溪、源山寺,至摇篮溪、菜溪岩一线,云游四方,清虚澄澈、风光旖旎的山水,如清凉佛国净土一般,启迪人的智慧,苍穹下,山巅上,清溪畔,禅师神游八方,思接千载,终有所悟……

      在寺前振衣敛容后,屏声静气地进入寺内。寺门内侧两边各悬挂着一幅匾额,左侧是“鳳嶺梵影”,右侧是“匝埊蓮聲”。祖师殿前的天井里,种着各种草木花卉,葳蕤生光,一花就是一菩提。左侧中央有一石槽,用来养睡莲,在浅绿的浮萍和深绿的荷叶间,点缀着几朵白色的睡莲,石槽的边沿摆放着一圈盆栽的多肉植物,大概是受寺院清凉之气的滋养,这些多肉植物肥嫩饱满,熠熠生光。院内生机盎然,虽是炎热的午后,却氤氲着蔚然之气,站立片刻,旅途带来的燥热便消融在这一隅的清凉境里。

      九座寺几经兴废,仅余三殿,十尚不足一,但这里的一砖一瓦仍不能让人小觑,自带着唐风的清妙庄严,匾额、楹联、门扉、石槽、石鼓……随处可见的构件都有一定的年头,古朴、简洁、大气,皆有禅意。

      每次来九座寺,最喜欢坐寺门前看田园风光。被清溪、池塘、稻田、菜地、瓜地和果园簇拥着的九座寺,看似乡野的寻常庙宇,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来头。开山祖师正觉禅师寻遍闽中山山水水,慧眼识得此宝地,在荒野里营建起太平院,辉煌灿烂,肃穆庄严,利乐有情,几经重建,几经焚毁,终究尘归尘,土归土。正觉禅师一生矢志弘法,宏愿得尝,功德圆满。普罗众生也好,佛家也好,都追求圆满,所谓圆满是一时一事的,如若看不清这一点,凡事纠结,或轻慢他人,便不足道矣!

      寺前那一片刚漫过水的秧田一片碧绿,泥土下深埋着一块块残瓦断砖。这些田园曾经是华美的庙宇、神圣的道场,如今却已归入沉寂,令人闪念而过,颇为惊心。

      九座寺后来衰颓,又有几分神秘。十多年前发现的清嘉庆二十三年的抄本秘笈《香花僧秘典》、寺旁宋代海汇塔、寺后山中“贼营”九湾寨的 “第一垣”石窟、源山寺前的演武场遗址,又隐隐约约昭示着九座寺在清中后期诡谲莫测的风云际会中所起的某种作用,也昭示着九座寺禅宗一脉持续不断的香火……

      “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

      这是大雄宝殿厅柱上的长联,不知何人何时所撰,此大开大阖、气势恢弘的手笔,让人心生敬仰。

      寺门前的埕头安放着一只香炉,对着绿油油的稻田,似有四溢的祥光,好一片禅意十足的田园风光,让不远而来的我们宁静了下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