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春节猜灯谜

    春节猜灯谜

      □陈金狮

      春节是中国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人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燃放烟花,舞龙舞狮,妆阁游行,十音八乐,好戏连台。殊不知在这灿烂的文艺百花园中,还有“灯谜竞猜”这朵智慧之花也在迎春怒放,争奇斗艳。

      灯谜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的“瘦辞”和“隐语”是中国灯谜的雏形,秦汉时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猜谜盛行,宋代时人们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五彩纱灯上,引人猜射,遂有“灯谜”之称。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响应者众多,而后猜谜渐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至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汉族民间已十分流行。

      莆田是“文献名邦”,灯谜在民间亦喜闻乐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位于衙后路的工人俱乐部是城中的一个闹处,每年春节,大礼堂里除了举办象棋赛、乒乓球赛外,还有灯谜展猜。上世纪60年代我念初中时,最喜欢到工人俱乐部看成人猜灯谜,可那时我对猜谜一窍不通,一头雾水。到高中时,我仍对猜谜兴趣不减,曾抄录了上千条灯谜,按地名、人名、影名、中药名、成语、字谜等分门别类。灯谜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通过揣摩这些灯谜,我慢慢悟出猜谜的门道。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乡下的一所中学执教,有位喜欢灯谜的同事常取些谜面让我来猜,于是重新激起了我对猜谜的兴趣。我俩一起切磋,渐渐掌握了一些灯谜的知识。

      中国汉语字词多义,所以猜谜除了用会意法外,还有别解法。例如:“送君千里总须别”猜体育名词“得分手”。“得分手”三字全部作了别解:由“必须分别”变成体育比赛中的“主要得分者”。又如“招待不周”打黄山名胜“迎客松”。这里的“松”字,对照谜面作“不周到”“怠慢”解。灯谜的这种不按原意解释,而别作他解,无疑增加了谜味,亦耐人寻味。此外,猜谜还有反射法、增损法、离合法、用典法、抵销法、假借法、顿读法等等,不一而足。例如反射法:谜面“大会”猜四字俗语“年幼无知”,“年幼”反射“大”,以“无知”反射“会”(“懂”之意)。又如用典法:“桃花潭水深千尺”猜成语“无与伦比”,即用李白《赠汪伦》诗典故而得。顿读法要求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句加逗号解读,以此断章取义,使文义发生变化,甚至改变原意,一经破底,令人回味无穷,例如:“九州遍地建高楼”猜五字新词“发展中国家”,即是把谜底顿读为“发展中,国家”。另如谜面“要说情请出去”猜字一,用抵销法猜“悦”字。

      在明代,猜谜之风盛行,制谜者常为可取谜材难于套底而可惜,于是试用某些格式去约束,这就是灯谜中的所谓“谜格”。谜格名目繁多,略举几种常用谜格:

      秋千格:谜底限两字,倒读方能扣合谜面。如“中国姑娘”猜《红楼梦》人名妙玉。“玉”扣“中国”,“妙”扣“姑娘”。

      调首格:谜底须三字以上,将第一、二字互换位置后再扣合谜面。如“此曲只应天上有”猜宋词一句“音尘绝”。尘指凡尘,亦即人间。

      双钩格:谜底限四字组成,将前两字与后两字互换位置,方扣合谜面。如“破帽遮颜过闹市”猜成语“其貌不扬”。

      调尾格:谜底须三字以上,将末尾二字互换位置读方扣合谜面。如“此路从未出事故”猜《水浒传》人物“安道全”。

      卷帘格:谜底至少三个字,从尾向前倒读,将原文变义扣谜面。如“一枝红杏出墙来”猜着名运动员“郭跃华”。

      有些灯谜采用谜格后,一变而为巧合无间,平添了新的内容,即“格助谜活”,一经射中,余味无穷。然而“谜贵天然”,灯谜以不用格为好。有个字谜“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省”字,便是丝丝相扣,浑然天成,曾被评为最佳灯谜。

      中国灯谜博大精深,猜谜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自误入“谜”途后,我对猜谜如痴如醉,并开始学着制谜,且加入了当时的莆田县文化馆灯谜组。每年春节之前,我就要忙着制作上百条谜面供人猜射,之后还要编辑《荔乡谜苑》,与各地灯谜组互相交流。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百废俱兴,灯谜之花也在八闽大地盛开,各地灯谜组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1980年厦门倡办了“全省六城市职工灯谜联猜”,之后得到各市的响应,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全省职工元宵灯谜活动,由各地市总工会轮流承办。当时在莆田市谜界要算涵江工人俱乐部、文化馆灯谜组人强马壮,方炳良、陈文耀等几员大将虎虎生威。我有幸先后参加了龙岩、永安、莆田的元宵谜会。在龙岩谜会的电控竞猜擂台上,我与方炳良、陈文耀代表莆田队登台竞猜,由我操控按钮,最终夺得团体亚军。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全省的职工元宵灯谜活动停止了,于是各地的灯谜组纷纷以函寄展猜的形式继续进行。1997年5月1日,由方炳良、陈文耀领衔的“函关谜社”成立十周年,举办第三届“函关之春”中华百家灯谜展猜活动,我应邀参加并赋诗以贺。

      跨世纪之后,我淡出了莆田谜界,而方炳良依然老马恋栈,“谜途”不返。这位猜谜骁将曾于1987年获全国“双星杯”灯谜邀请赛最佳谜手第一名,1989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谜语擂台赛,2000年入选“20世纪百佳谜人”。他在教学之余,还在学校成立“青璜谜社”,培养青少年谜手上千人。他现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协调部部长。我俩虽已20多年未谋面,但他还是将他编着的《青璜乳虎》《学诗词,赏灯谜》等书邮寄给我。

      后来,城中的谜事活动渐渐式微。如今在央视春晚节目中,还穿插播出一些雅俗共赏的灯谜让观众竞猜,而欣喜的是春节期间在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上,有个莆籍的嘉宾郭少敏参与谜题主创、赛题监制,并与梁宏达、于丹、郦波、卢志文同台点评,现场解读。郭少敏是方炳良的学生,后起之秀,可谓是名师出高徒。

      猜灯谜在莆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真希望灯谜这朵文艺奇葩再度在莆田各地盛开。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