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阳赋

    莆阳赋

      □李天保

      岁在己丑,月建戊辰,闻百城有佳赋,唯莆阳尚未得,奋书生之绵力,赋莆阳之赫赫。

      莆阳者,莆田也。兴德化民①,古称兴化,一郡两县,亦曰莆仙。地属闽中,隅在东南,西依戴云,东临台海,北连福清,南接惠安。有秦之前,名归扬州之下,两宋之后,位升八闽之一。

      上古洪荒,蒲草茫茫;夏禹商汤,始有沃壤;西周以降,春秋秦汉,广辟荆棘,大事农桑;及至五马过江,中原氏族南迁,犁耕莆田南北洋,铧种仙游东西乡;经济跃进,人丁猛增,渐成望县,由隋入唐。可怜三山六海一分田,莆阳寒门贫士科举先,古之莆阳,有民谚曰:五十举子入京,四九进士上榜②。天宝之时,莆田林披③,明经擢第,封妻荫子,九牧荣及;唐梁之间,城厢徐寅④,唐举进士,梁试状元,有闽第一。莆阳虽小,出将入相。知书达理,“海滨邹鲁”之地;礼贤下士,“文献名邦”之乡。

      岁月峥嵘,历史绵长,莆阳壮美奇异,让人景仰。

      壮哉莆阳,先民不亢不卑,历代耕山驭海,铸就坚毅果敢,遇艰险,不气馁,懂大体,抗强暴。陈洪进⑤之知时,归宋安民;林师益⑥之明义,枕戈抗金;李子诚⑦之节气,疏财募兵;林兆恩⑧之善举,济民躬亲;陈文龙⑨之忠烈,振螂臂于挡车;江春霖⑩之正直,弃全身而谏义。莆阳乾乾,并孕坤灵,须眉如此,巾帼不逊。湄屿林默⑾,禳灾祈福,救险排难,称之神姑,逝后褒封,世谓妈祖,恩披当时,德泽千古。

      美哉莆阳,山峦体势,有王城之望,川泽萦回,能惠民一方。若论俊山秀水,使人应接不暇。大地春回,“九华叠翠⑿”:“壶山致雨”, “木兰春涨”,“锦江春色”,“天马晴岚”;惠风夏至,“三紫凌云”:“北濑飞泉”,“南山松柏”,“东山晓旭”,“西湖水镜”,长廊薄暮,清渠荷影,崩云西坠蔽日,游雾东驰风轻;秋高之时:“白塘秋月”,“ 钟潭噌响”,“湄屿潮音”,长歌夜静,“塔江渔唱”⒀,海阔清明;冬临之际:“门夹风涛”,“小屿长桥”,沧溟未远,乘虚争景,鸥鸟潜迹,浮鳞不惊。诸景存者,古色飘香,若为陈迹,尚遗风情。

      自然景秀,人文畅达。九鲤石湖,有怪石飞瀑之奇,更有何氏成仙、霞客忘返之传⒁;湄洲小屿,有观澜听潮之妙,更有妈祖羽化、三宝进香之说⒂。古谯鼓楼,“壶兰雄镇”⒃;广化古寺,“万德庄严”⒄;九莲山中,罗汉煮茶⒅;木兰溪畔,四娘建坡⒆。

      奇哉莆阳,城以花名者多矣,以果树名之则少。莆阳,荔城,盖以荔枝名之者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⒇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21)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22)莆阳得荔枝助,奇美之名,传之久矣!

      群山巍峨,明星煌煌,卓越不群,标异至今。

      异哉莆阳,一异在其性,其性自闭,勤劳节俭,信鬼尊神,精明敬贤;二异乃方言,莆阳方言(23),脱唐前中原古音未远,即使邻县,难通其言;三异为戏剧,莆阳戏剧(24),离宋时临安南戏亦近,传于众口,兴于民间。

      莆阳民俗,留有中原古风。虽趋大同:清明踏青祭扫,端午龙舟竞赛,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破旧,迎新春闹。亦有新异:嘉靖之时,倭寇猖獗,莆阳受屠,始有“小年大年” (25);满清之初,滥杀无辜,恰逢春节,遂兴“白额春联” (26)。

      巍巍壶山,盈盈兰水,莆阳地理具,人情备,如以猛禽类之,若雄鹰之仪,难得雄鹰之飞,盖政之故也。自赵宋以来,人丁增,无田耕,官混吏昏,民流离,盗贼生,莆阳一郡始靡靡,及至蒙元,又行海禁,至于朱明,莆阳犯倭,市镇败毁,海港尽弃,政归满清,“截界迁民”, 民国时期,乱加捐税,滥捕壮丁。经济颓废,算来久矣。呜呼,政不明,朝令夕改民何幸?官不清,莆阳无处寻苏堤(27)。

      嘻,一甲子前,东方雷响,天下震服,蒋家失德,共和归心,旧政俱废,新法得立,封建遁形,民主振兴。建国之初,莆阳屯田修渠,薄赋安民,家给人足,盗贼不兴。及至文革,阴阳失调,八方风云际会,莆阳虽有波折,尚算承平。喜逢改革开放,兴化大地,凤凰来集,莆阳子民,四海经商,励精图治,名扬各行。想那忠门一镇,已是京郊木材名村(28);埭头华亭灵川,建筑行业多如春笋;马尾秀屿东庄,私立医院处处逢春。二十一世纪之后,河清海晏,天下均平,海西经济圈内,古府新市莆阳,绘宏图,描大道,欲借海峡两岸之东风,争创港口城市之辉煌。

      思古抚今兮,且赋且歌。歌曰:雄鹰展翅立危岩,胸怀万里看云天,声震碧霄诚可待,赫赫莆阳谱新篇。

      注解:

      ①宋太宗为削弱农民的反抗情绪,提出“兴德化民”,设兴化军,置兴化县。

      ②古时莆阳,“三山六海一田”,人民为了摆脱困境,大都有选择读书谋出路。据传,宋时(或说满清时),莆阳举子上京,连两位书童都中进士,故有此民谚。

      ③林披(公元733-802年)字茂则、茂彦,号师道,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④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⑤陈洪进(公元914-985年)仙游县人,出身军伍。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所辖14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⑥北宋末年,金兵破东京,北宋灭亡。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建立南宋政权,林师益参加东京保卫战。

      ⑦李子诚(公元1085-1162年)名富,字子诚,号澹轩。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连陷南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李富捐家财募义兵三千人,携粮响,乘舟楫,北上抗敌。

      ⑧林兆恩(公元1517-1598年)世称“三教先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三十岁时弃科举,专心研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创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嘉靖年间,倭寇骚扰闽浙沿海,林兆恩呈《防倭管见》于官府,并倾家赈济难民,收埋尸骨二万二千余身,曾创“艮背法”(即今气功疗法),用以防病健身,救治当时兵灾后的流行瘟疫。

      ⑨陈文龙(1232-1277年)字君贲、德刚,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初名子龙,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中状元。度宗易名文龙。陈文龙是南宋末抗元将领。

      ⑩江春霖(公元1854-1918年)字仲默,号杏村,又号梅阳山人,莆田县人。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进士,名列第一。由翰林检计历光国史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撰文处行走。考选御史,旋掌江南、新疆、辽沈、河南、四川诸道监察御史。访察吏治,不避权贵。前后六年,封奏六十多起,直言义谏,与庆亲王、袁世凯、徐世昌、孙宝琦等权贵抗争,声震朝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被罢官归里。从此,厌谈政治,唯致力于公益事业。

      ⑾林默(公元960-987年)莆田县人,晋代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市)王林禄之十二世女录,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其父林惟悫,官都巡检,居湄洲屿(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出世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自幼聪颖,不类诸女;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始喜净几焚香,颂经礼佛。自小即习水性,善驾舟、泅水,通晓气象与海道。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实九逝世。不久,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号“通贤灵女”,尊为“妈祖”或“娘妈”,并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节。

      ⑿林尧英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这些景点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山列 山献 、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 氵祭 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

      (13)塔江渔唱,在东浦镇塔林村;小屿长桥,在秀屿镇境内;门夹风涛,在山亭乡文甲村境内。皆系清李光荣定的莆阳沿海十景之一。

      (14)九鲤湖位于仙游城关东北方向约25公里处的何岭山峦之巅。相传汉武帝时,庐江府何氏九兄弟为避祸害,来到这里,他们厌世超然,苦炼丹药;丹成,湖中跃出九条鲤鱼,何氏九兄弟骑鲤而去,变成了神仙。九鲤湖因此得名。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留连忘返。

      (15)湄洲岛位于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 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传说三宝,载着一船瓷器要往国外,因为天气不好,船无法起碇开航,三宝有点害怕,便上岸询问当地人:“此方何神最灵?” 乡民答说:“本屿灵女最显”。三宝便到“神女祠”前,跪拜许愿,随手折下三枝枯树杆,当作香火插于祠旁石缝里,说:“此香为证,倘能佑我水道安康,返航当加盖神庙,以答神庥”。三宝刚回到船上,说来也怪,船碇已经拔起来了。从此,他的商船漂洋过海,如遇风险,便望空祷告,都得到庇佑。

      (16)古谯楼坐落于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至隆庆五年(1571年)才重建,分守阴武卿书匾“壶兰雄镇”。现存古谯楼建筑物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建。

      (17) 广化寺建起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1981年春节,中国佛教会会长、名书法家赵朴初来莆视察广化寺整修工程,亲笔题写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遒劲大字,以及“万德庄严”匾额,为千年古刹增添光彩。

      (18)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莆田县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

      (19) 相传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县女子钱四娘获悉水患,毅然辞别亲人,携金来莆,建陂防洪。她召募泥工,在樟林村将军岩前垒石筑陂、钱四娘的义举唤起了民众的支持,纷纷前来投工。

      (20)《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1)《荔枝》 ——唐·徐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22)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3)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

      (24)莆仙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活化石”之一,它源于唐,盛于宋,曲牌丰富,传统剧目甚多。

      (25)大年,又称"做大岁":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惨不忍睹。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

      (26)"白额春联":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27)苏堤:苏轼为利民在杭州为官时所筑。

      (28) 改革开放之后,忠门人闯京城,一举占领了北京的木材市场。他们还扎寨京城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木材村,成了京郊四大村之一。来源:《莆田作家》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