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李富力排众议说明了什么

    李富力排众议说明了什么

      □林劲松

      最近,陈春阳先生在《寻找圣墩祖庙》中说,圣墩祖庙之所以在宋元时代曾一度兴盛,与圣墩筑有码头有关。据传,圣墩海滨古时的码头,名曰“顺围码头”,村民称“圣庙码”。世传码头泊有洋尾村制干李富家的三桅商帆船,用于外海货物运输。而镇前村渔民当时捕鱼用的船,则大都为单桅船,少数为双桅船。据村民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顺围码头”及“白水塘陡门(1990年废)”地下发现有大量石块和黑色木头。关于圣墩桥,史书中没有明确的位置描述,但从大德埭到圣堆处有条沟渠,古时10-20米宽,欲至圣堆顺济庙祭祀妈祖,须通过该桥才能到达。据一位村民介绍,小时候在沟渠中捕鱼时,发现圣堆偏北方的沟渠附近有大量建筑石头,其中有块石头上还镌刻有文字,至今仍埋在地下。综合判断,该处应该就是古代圣墩桥遗址。(莆田文化网2020-3-9)

      陈先生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说明,熙宁兴商,古老的北洋平原不仅有水市,而且还有海市,商业非常繁荣,圣墩海滨是那时海上丝绸之路著名的一站,而且名声大,比熙宁桥和元丰桥两个水市还更加响当当。这是1123年湄洲墩庙得到宋徽宗赐额“顺济”的重要原因。顺济是妈祖离开人世130多年后得到的第一个封号。这是大快人心的事。

      但是,那里的人却不以为然,没有立刻让妈祖入主圣墩顺济庙。李福生先生在《李富与圣墩顺济庙》中说,《白塘洋尾李氏族谱》中有一篇我国最早记载妈祖生平圣迹演化与圣墩立庙赐额的文献资料:廖鹏飞撰记于宋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十一日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这篇撰记对朝廷赐额“顺济”的历史背景、庙址、奉祠等,均有十分明确的描写。重点记载圣墩赐额二十七年后,李富承继父志,不但捐资重建宏伟华丽的顺济祖庙同时,力排众议,毅然把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作了新的位置调整,彻底改变了“湄洲神女”百年以来一直处于低微的传统位置,从而把妈祖推向郡城木兰溪流域,促进妈祖信仰在内陆的传播。(莆田文化网2020-3-23)

      又说:“李富扩建圣墩顺济庙的同时,把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作了位置调整,移原祀西侧的妈祖像于正中,把原祀的王者像移于左,原祀于左的白面郎移于右。妈祖从偏殿配享神成为正殿主神,这是妈祖信仰的一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妈祖的信仰力度,为推动妈祖信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李富力排众议说明了什么?说明不那样做,湄洲墩实在是太落后了。这是因为妈祖离开人世130多年,传承妈祖优秀品质的人越来越多。从莆田个别几个乡村开始,逐步向外面发展,妈祖名声越来越大,后来甚至还传入朝廷,让宋徽宗十分感动,给妈祖封官,赐庙额“顺济”。但是,圣墩顺济庙却一直拖了27年,存在问题才得到解决,有了信仰妈祖的样子。

      与此同时还说明,在莆田,妈祖信仰不是一哄而上,全面开花,而是有先有后,逐步发展。妈祖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屿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龙山村为她立祠奉祀,尊称她为“妈祖”,先行一步。因为那些地方是妈祖生前生活和做好事的地方,是妈祖优秀品质直接传承者。人们到了妈祖庙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妈祖那些优秀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有着向妈祖学习,传承她的优秀品质的坚定信念和具体行动,信仰程度高。用诗人的话说,那叫做一个妈祖倒下去,千万个妈祖站起来,前赴后继,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所以,妈祖得到第一个封号,这是妈祖的光荣,更是莆田和各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荣。

      拙作《妈祖信仰与莆田文献名邦》说:“妈祖姓林名默,又称林默娘,莆田九牧林六房蕴之六世孙,是宋朝的雷锋。曾祖父林保吉,官后周统军兵马司,后弃官归隐,到忠门贤良港定居;祖父林孚,官福建总管;父亲惟悫,官都巡检。林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世。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妈祖小时受到良好的忠烈家风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勤奋好学,知书达礼,能文能武,熟悉水性,通晓天文,研习医理,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长大后,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为乡亲排忧解难,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世人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所以,妈祖称得上是宋朝的雷锋。由于她一生为人做好事,富有无私奉献精神,所以,妈祖离开人世后,在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岛和她的世居地为她立祠奉祀,尊称她为‘妈祖’,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人发家致富的女神。

      “又据说,旧莆田四中校园里有座忠烈祠,是莆田九牧林六房祖祠。因为妈祖是林蕴的六世孙,所以过去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妈祖信徒都要把妈祖神像从贤良港、湄洲祖庙接驾回忠烈祠祭祖。与此同时,海内外妈祖信徒朝拜团仪仗队也要先到忠烈祠谒祖,后到忠门的出生地和羽化地祭拜妈祖。这是因为百善孝为先,尊敬祖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妈祖虽然贵为天妃,却也要饮水思源,感谢忠烈家风,孝敬忠烈公。这样做,忠烈祠实际上成了妈祖信徒的圣地。遗憾的是,这座祖祠却在文革后期被毁做操场。这就是说,长期以来,妈祖信仰对莆田文献名邦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那时,莆田郡城不大,周长仅仅几里,城内妈祖宫却有好几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城里特别热闹,到处有人放鞭炮,还有十音八乐车鼓队,莆仙戏演出等。忠烈祠那里还有海内外妈祖信徒谒祖活动。莆田的郡学和县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上课的。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时期,长期开展妈祖信仰活动的硕果自然而然是士农工商四民全面发展,样样居福建先进行列。”因为研究问题需要,这里多下载些。

      之所以我要写那篇文章,是因为随着兴化军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终于认识到妈祖信仰对莆田文献名邦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那就是士农工商四民向妈祖学习动真格,学风好,各行各业全面发展,位居福建甚至全国前列。所以,我认为,她的出生地贤良港、羽化地湄洲屿和她的世居地西天尾镇龙山村有贤良的人,他们有先见之明,懂得采用立祠奉祀的方法,把妈祖的那些优秀品质保存下来,供人们学习和借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否则,名不见经传的林默离开人世130多年后,怎么会入主湄洲墩?!这是值得学者们认真考虑的实际问题。

      值得指出,李富是好样的,敢于破旧立新,有着学先进、赶先进的气魄,在妈祖信仰方面,他曾经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在研究妈祖信仰时要共同注意到的。

      李先生在文中指出:“李富不仅是宋代抗金将领、妈祖文化重要推动者,还是一位莆田乐善之士。史料记载,李富在莆田境内广建桥梁34座,这些横跨兴化大地沟渠之上的石拱桥,把460平方千米的兴化平原连成一片。他还捐家财修筑海堤,围垦造田3800亩,重修囊山寺、梅峰寺、重兴寺和满月院,建凉亭2座。他重视教育,捐巨资修缮兴化军学,在梅峰寺畔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兴学授徒,提供学子费用,培养了不少名人。他还‘藏修’学问,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二十余卷。”凡此种种说明,在李富身上,洋溢着妈祖优秀品质,是莆田后来人学习的好榜样,也是他这次力排众议的根本原因。总之,在李富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妈祖信仰的无比魅力。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