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从无入有皆真实 去住何难哲最明

    从无入有皆真实 去住何难哲最明

      □游荔生

      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哲最明。我,业余作家,写妈祖的,至今天,2020新年,二十三年了。我写散文,得益于哲学。

      我读小学时,经常背诵《毛主席语录》,里头有哲学。读中学时,有“政治课”,而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大学,那时,天天有那门“政治课”,其中大部分是哲学。

      1998年夏天,我开始在莆田市秀屿区党校教辩证法,有意思。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哲最明。教辩证法23年,我有一些心得。

      我非常认真、刻苦备课,重新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写几本哲学笔记。此是达人真趣事,客中何必叹乐途。我读哲学,真的读进去了,而且读得津津有味。

      我对哲学感兴趣,是真真切切的。对于“辩证法”,在研读的基础上,还认真制作了一张图表,将有关内容整理得有条有理,看上去一目了然。当然,首先是为了记住要点,准备讲课,也确实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宝库,学了,可以终生受益。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刻苦读过四书五经,中庸、明哲保身、心平气和,等,那也是哲学。能为明哲保身谋,富贵功名总罢休。中庸哲学,主体是教育人心平气和。

      教案,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我的讲义,基本上,是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蓝本,架构了一个“唯物辩证法”的简单、清晰的思路,自己可以讲得顺。23年了,不少秀屿区的干部,评论我的“辩证法”的课不错。

      我谦虚地以为,我的人生成就,一部分是我的“辩证法”的课。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一分为二,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尤其是,否定之否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扬弃并且螺旋形上升的过程。

      这一些理论,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指导意义是巨大的。

      当年,毛泽东写出《实践论》《矛盾论》,毫无疑问,当然是为了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实践。在今天,重读《实践论》与《矛盾论》,仍然没有过时,值得倍加珍惜。山沟沟里出马列主义,延安确实如此。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共产党人是纯正的。我景仰早期的共产党人,他们的大部分,确实是为了信念而奋斗。为了改变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了理想,为了大多数人能够幸福,必须有人站出来,去奋斗。有理想,是美丽的。

      早期的共产党人,有信仰的,面对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了唤起民众,可以舍弃一切,甚至身家性命。这样的境界,完全可以当做一面镜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一面镜子,照出今天的共产党人,有一定的差距。

      沧海一时传丽句,天才真是毛泽东。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写下的哲学文字,不仅演绎正义的、伟大的思想,而且体现了足够的、巨大的聪明才智,代表了一种能够推动这个世界向前走的新生力量。

      《实践论》、《矛盾论》等,老老实实的,真才实学的。文章还是那些文章,放在新时代看,还是思想宝库里的精华。做人,做事情,还是得实实在在的。

      真才实学的,老老实实的,这,就是辩证法。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许多人能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于大局稳健的掌控与平衡,对局面的阅读能力,说到底,“要精、要管用”的马列主义在起作用,辩证法在起作用,体现了一种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理性的政治智慧。

      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有些政治逻辑是不能颠覆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拿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决定与办法来,引领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相信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乐意看到的好事情。

      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哲最明。学哲学,学书本上的哲学以外,生活中的哲学也可以学习。

      哲学有形而上的纯哲学,也有形而下的问题,即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没有形而上只有形而下,哲学就会变为生活常识;可没有形而下,哲学就在天上,没有着陆点,永远与人的生活相分离。

      哲学家的哲学,就是历史上或当代一些哲学家创立的哲学体系,包括有基本的哲学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等。我们要学习哲学家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的哲学思想,非常重要。

      但不能忘记还有一种哲学,就是生活中的哲学。

      “要精、要管用”的哲学,从直观知识中汲取素材,永远注视事物本身,让大自然、世事、人生而不是书本成为理论的依据;不能把书本视为知识的源头,书本只是辅助工具而已。

      生活中的哲学不以命题、范畴的方式呈现,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能从中体悟出哲学道理的生活状态。生活中的哲学智慧是丰富多样的:“变”“联系” “矛盾”“过程”等,都是活生生的生活观念。

      矛盾变化是什么?是辩证法,所以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变与不变,就是哲学问题。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事物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

      古代一个儒生找裁缝做衣服,衣服前短后长,他不乐意,说为什么前短后长?师傅说,你未发达,逢人低头,自然前面短点,便于弯腰。后来他考中状元,衣服变成了前长后短,他又不乐意,问为什么?师傅说,这次你做了官,不用低头而是挺胸、昂头,自然前面长点好。

      这则故事里包含的不仅有裁缝哲学,还有成衣哲学、人生哲学。若悟一真能自守,始知大道隐非常。

      又如,人们从一片树叶落地就知道秋天到了,即所谓“落一叶而知秋”。这里面包含的是什么?是联系的观点,也是一种关于事物信息的观点:一个事物的变化与另一事物的变化相联系。可以从一个事物的变化,看到与它相联系的事物变化。

      如果世界上事物彼此没有联系,都是孤立的,就不可能落一叶而知秋。矛盾也是如此。什么叫闹矛盾?就是把矛盾扩大、激化;但如果及时交流、化解,就能使矛盾得到解决。这些都是哲学问题。

      关于过程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万物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如一串葡萄很简单,但要得到葡萄,就必须经历种树、施肥、浇水、除虫等一系列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过程通常是枯燥的,而结果往往是丰富的。人也是一样。

      一个刚开始学钢琴的人,练琴时使人掩耳,自己也苦不堪言;而一旦成为钢琴大师,他的成果就是辉煌的。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是不可能的,要重视过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是生活中的过程哲学。

      让哲学回归生活,是既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生活。喜云闻一得三理,料得其他未必如。哲学,应善于从平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捕捉为人熟知但不真知的理论。

      不是把生活作为书本的注脚,而是把书本作为生活的注脚。这样的哲学,才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哲学。才觉迷途先独复,便于日常作真归。哲学,理性,好!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