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沉七洲”无考“浮莆田”有据

    “沉七洲”无考“浮莆田”有据

      莆田民间至今还有“沉七洲,浮莆田”说法,意指古代由于地壳升降运动,莆田陆地从海底浮上来,而海南省万县东南方七洲洋岛屿则下沉变海区。考古资料证明,“沉七洲”尚无实证,但“浮莆田”确有其事。

      典籍《山海经》有载:“闽在海中”。古代福建陆地既在波涛汹涌的海中,莆田自不例外,且有一些古迹可作佐证。黄石镇金山村有一突起小山丘,古名大孤屿,现讹传为“达埔寺”,其实是岛屿名称。渠桥乡善乡村的网山,顾名思义乃是古代渔民晒网的小岛屿。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九华叠翠”,山麓有一巨石,粘有蛎壳,显然曾被海水淹没,故有附生海蛎遗迹。而城西南山山麓的广化寺,“池中还活存小海螺”;城内筱塘和白沙沃柄,也都发现过古代海船停泊遗址及锚绳。山区常太镇渡口村的“渡船头”,前些年挖土时也发现石码头,还出土铁桩铁索等,显然是古代渡船码头,渡口村也因此得名。

      从莆田平原和沿海地层地质资料分析鉴定,更能说明兴化平原原在海中。新度镇港利水闸修建时,便发现三米深处有第四纪海相沉积,且有蛤蜊贝壳堆积。涵江区涵坝清基时,也发现厚达5米以上海相沉积层。当年木兰溪倒虹吸管工程钻探资料证实:在2米厚沙卵石层下,有第四纪海相沉积层。忠门镇周厝抽水机站清基时,也在一米厚红壤层下发现2-2.3米厚第四纪海滨泻湖沉积层;同类地层在北高镇牛母岭、埭头镇塔林等地均有存在。这些事实有力证明莆田平原在第四纪时,是处于海平面以下的海湾,被壶公山、天马山、九华山、囊山环绕着;海湾底沉积着很厚淤泥层,海湾内存在大孤屿、青山、网山、三山等岛屿。而后经历漫长年代,沉积地才逐渐露出海平面成为陆地。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莆田浮上来?原来,是莆田一带地壳发生隆起上升运动,加上木兰溪、萩芦溪等河流长期冲积作用,使得在第四纪末这个变浅的海湾逐渐出现无数连绵沙洲,而后变成露出海平面的海滩。当海滩长满蒲艾草时,我们的祖先就象现在围海造田一样围垦海滩,广辟良田。《莆田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县多蒲艾,后以频有水患,故去水从莆”。其实“蒲”与“莆”字,古代是相通的。因“县多蒲艾”,加上“广辟良田”而闻名,故称“莆田”。吴炎年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