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多姿多彩的仙游民间文艺

    多姿多彩的仙游民间文艺

      □张德成 文/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仙游民间音乐源远流长,“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长期以来发展创新,极具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色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民歌、锦歌、十音八乐、板鼓俚歌、伡鼓击乐、舞龙、舞狮等多姿多彩(如图),驰誉八闽。

      解放以后,县文化馆经过整理、发掘、加工,古老的民间文艺重放异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创作成功并出席福建省和全国业余文艺会演获奖的节目有:歌舞《木兰渔舟》、《九莲灯》、《春灯谜》、《晒谷坪山》、《我是工人又是兵》;说唱《顾金球家史》;小戏《搭渡》、《争瓜认藤》、《跳窗记》、《姑嫂红》;独唱《蔗田卫士红蚂蚁》;十音八乐《九鲤风光》、《春节欢歌》等。这些节目植根于乡土,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唱,短小精悍,小型多样,热情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发掘改编的《九莲灯》巧妙地吸取了莆仙戏的传统叠、碟、腰步等舞蹈形式,采用“旋灯”手法,比较自然地表现了生活的内涵和真挚。九位姑娘轻歌曼舞,唱出:“百花齐放莲灯红,趁春光常识是东风,姐姐蹁跹若惊鸿,妹妹宛转似游龙。莲九朵,变无穷,朵朵随人意,人花一片融。昇平世界乐无边,九莲灯人巧胜自然,一盏彩灯一朵莲,灯光晃荡倍鲜妍,人与灯,共蹁跹,疾徐皆中节,歌舞太平年。”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为老百姓造福的丰功伟绩。这个节目,当时被选拔赴京会演,拍成电影艺术片,誉满京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木兰渔舟》,反映木兰溪畔社员的捕鱼生活,它吸取了优美的民间舞蹈艺术,选用山区姑娘独特精巧的服装和“麦杆笠”,谱配古朴典雅的民间曲调,动作细腻,舞姿柔美,音乐绵绵留有余韵。这个节目曾出席全国业余文艺会演并获奖,影响深远。总政歌舞团、北京部队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音乐舞蹈专家,慕名到仙游体验生活,学习、移植这个舞蹈艺术。

      仙游的民歌多种多样,山区、平原和沿海都有不同的流派和格调。海拔一千多米的游洋、石苍、象溪和钟山素以“山歌之乡”著称。逢年过节,歌手云集,群芳竞秀,人们常用对歌、答歌、竹叶歌等形式来抒发男女爱恋之情,歌颂甜美生活。在富庶的平原,有榜头的方阿妹、盖尾的杨美春、龙华的下张妈,号称“三诗妈”,自编自唱民歌四百余首,蜚声遐迩。沿海之滨的枫亭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灯谜盛会,万人游灯,舞龙舞狮更是精彩绝伦,载誉海内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县里每年都举办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涌现出一大批好作品、好演员、好剧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游洋九个队、四十多位山歌手聚集欢歌,撼动山川。年逾古稀的林成埕父子和龙山竹器厂的姑娘婉转吭歌格外动人。盖尾村前连俱乐部开展“四、三、一”教育,充分运用民间文艺进行表演宣传,把男女老少都吸引住了,其精湛的文艺节目和动人的情景被省电视台录了像。龙华剧团的《晋宫寒月》、赖店剧团的《曼倩戏桃》、度尾剧团的《荔枝谱》参加省农村剧团调演,获得很高评价。全县二百多个十音八乐演奏队集结县城,参加县首届十音八乐会演,单度尾镇就有一百多个演奏队,而大鼓吹以高昂雄浑的气势独领风骚,倾倒莆仙音乐界。它是北方古老乐种与八闽器乐相融合的一种鼓吹乐,被誉为“闽中雅乐,太古遗音”。适合大型的迎宾庆典场合的演奏,很受群众喜爱,多次应邀参加省、市欢庆演出,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风今韵讴盛世,弦歌劲舞时代音。”改革开放的春风绽开仙游民间文艺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社区、学校、企业三大文化区域阵营强劲,如火如荼。多种文艺形式更是瑰奇璀璨,别出心裁。卡拉OK、老人扇舞、歌舞专场、民乐演奏、精彩纷呈,富有创意。枫亭退休干部高秋林自办家庭图书馆,现藏有1万多册图书,20多种6万多张报纸,300多幅书画作品,全国10多位将军馈赠书画佳作,坚持三十年配合当地文化活动,服务群众,被评为莆田市先进单位。盖尾杉尾昌山(社区)图书馆(藏书3.2万册)成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游洋山歌源远流长,被誉为文化的活化石。2015年,游洋镇组织山歌歌手参加仙游非遗文艺精品展演。仙游民间文艺沐浴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阳光雨露,伴随中国梦,创造新辉煌。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