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陈文龙:疯狂游士 侠骨画匠

    陈文龙:疯狂游士 侠骨画匠

    点击查看原图

      陈文龙外出写生。

    点击查看原图

      陈文龙画作。

      12月26日,“第三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开幕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鲤南镇的画家陈文龙受邀参加,其中国画焦墨山水作品《墨点快意写江山》在此展出。

      古有徐霞客,终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再往前,有孔子周游列国,不畏年迈,修仁以行道,有教无类。伟人无不是用脚去行进,收获自己的人生。千百年来,木兰溪穿过阡陌村庄,孕育历代群贤毕至。今在仙游,果有一位画痴,继承遗风,一字一方圆,一笔一江山,点染美丽中国,不论多少艰辛,甘之如饴。

      他是中国焦墨山水画家陈文龙。

      来到龙宝斋,一席长卷铺开,四座皆惊。因为记者看到有画可以是这样:万转千回,清空一气,纯是泪点,都无墨痕。在旁的斋馆馆长陈文龙解释:在他的作品中,通过用“八面出锋”的焦墨的处理手法,将一些司空见惯的场景进行艺术化提升,以此来作为展现时代的一种朴素语言,即所谓的焦墨五彩。

      因性格使然,陈文龙多年来的创作题材偏向山水画。早自毕业初,他就凭着一腔热血开始美丽中国的万里长征,借着画笔再现当地的建筑、树木、土质,乃至居民的生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挖掘地域。近年来,他更是频繁出入景区、山区。尽管有人会误解,说他“苦于不得志,四处奔波流浪”,也有人欣羡他游山玩水。但陈文龙心里明白,探景点,是因它可激发创作的灵感,作者也可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提升作品的格调。一年十个月外出写生的不易与艰辛,非常人可道。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他提到应该历经这样一个过程:走近自然,深入自然,体悟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最后上升到道法自然。吸取传统绘画程式与套路的优秀部分;摆脱审美定势中的束缚,自觉在生活中吸收新的营养,把自己置于现代文化语境中,目视耳闻,在艺术上独立思考,不落窠臼,以豪放的情怀去表现生活,使每件作品都具他人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在游学中学到东西”。这句话是让陈文龙最为动容的评价。

      他说,人生中有太多时候我们无法把握,但唯独学习这件事,是全然由自己掌控的。所以,二十多年来,从当初院校出来的青涩少年,因其毕业作品《荔城古韵》而博得满堂彩,到后来南北相融,兼收并蓄,他一路上孜孜不倦。在专业上,他进行传统技巧的自我剖析,虚心讨教,吸取其他画家的优点;同时他会好奇地追问那一笔是因何而来,这种“知人论世”的求知方法使得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从而看得更为高远。如同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大师,年老了其作品越发的好,不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娴熟的创作技巧,更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沉淀中积累了雄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生活阅历作支撑。此外,他不忘感谢自己的恩师提拔。直至今日,每过一段时期,他都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北上南下,登门恳请老师指正批评。他说只要路正了,自己的努力就都会换来对的结果,而只有当精神性远胜于技术性的时候,其作品就会是不朽的。

      陈文龙珍惜每一次的游历,把它看成是一次次的修行,历经着从静、净到精的提升过程。每到一个景区,一个山区,最先需要静心去观察周遭,去思考;而后是净心,摒除尘染,清洁自已,下笔行画;最后还需是始终怀惴着一颗精心,才可出境界,出精品。而就在这一次次的粹练中,陈文龙听到前辈的评论: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是极高的褒奖。因为在对艺术的理解中,强调传承和强调个性是两个基本方向。而他在传承中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是极为难得的。

      “做人低调点,做事则不然,应全力以赴”。这是他所信奉的人生信条。

      的确,不论为人或是作画,他低调地相信天道酬勤。他说人生百年,今天的自己战胜了昨日的困难,端详今天的作品较于昨日的优秀,其他的顺势而为就好。而做事上,他也有着古时的“侠”的精神: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在众多的写生场合里,他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行进那么多地区,他看到不同地域,政策不一,造就环境差异巨大:处在这个地域上的人朴实善良,大自然给予清新空气;而如果一个区域被过分开发,雾霾等环境问题也会尾随而来。他还犹记在老城区的街巷里,一排排砌着红砖的二层楼,祖父拉着他的手,问这个灯谜是什么。但现在,这些记忆都无处依托了。大概有缘于此,他也尤为衷爱家乡的写生,这无形中是一种良性的宣传,吸引外地人写生,也促进更多人了解家乡。也之所以,在行走的过程中,他都尽量记录代表性的美,把好的那些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希望把真善美画进人心中。

      他说,我始终有种使命感,驱使我用笔去完成。他的人生态度明朗,就是有那种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的气概。迈入不惑之年,陈文龙开始思考整理画论,他已经朝着更远的方向出发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说未来太多变幻莫测,我需要坚定行走在我的这条路上,继续行走成一个疯狂的当代徐霞客,也愿意借着这个有限之身,拿焦墨落在宣纸上,去换取更多的精神食粮,贻留后人。  今报记者 蔡晨晖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