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蒲鲁士夫妇在涵江寄出的信封

    蒲鲁士夫妇在涵江寄出的信封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福建省开了两个港口,福州港口的开放是因为武夷茶叶。西方传教士凭着这一机会纷纷前往中国传教。莆田处于福州与厦门之间,自然有传教士来莆传教。基督教作为外来的宗教进入中国,它推出惠民服务来拉近和中国人的距离,所以教会医院、学校、孤儿院就应然而生。莆田二中(哲理中学)、莆田九中(咸益女子中学)、涵江医院(兴仁医院)和莆田圣路加医院(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等皆为传教士所倡办。

      提到这些惠民且至今在莆田名气很大的社会服务机构,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美国传教士——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1864年-1917年),他的太太蒲星氏,莆人多称“蒲师母”。他们在莆期间,除创建教堂进行传教外,在莆仙创办教会慈善事业、教学事业、公益事业、文化事业(奋兴报)等,气象蓬勃,影响极广,开了一代社会风气。

      作为西方传教士,蒲鲁士为海外布道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传教工作卓有成效,对推动莆田近代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他还是第一个把中国的荔枝成功移植到美国的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件清代1906年(丙午年)福建兴化府涵江寄美国密苏里州圣约瑟福的寄封(左侧二图)。它由蒲鲁士寄出。邮路:涵江-泉州-厦门-香港维多利亚-美国密苏里州圣约瑟福。销福建涵江干支戳,贴蟠龙贰分5枚,合计邮资一角,是为寄国际平信邮资。百年前它从涵江出发抵达美国,又辗转英国,后被我美国的朋友在拍卖上竞拍赢得,再从美国寄回中国,一条回家的路走了一百二十年(1906-2015)。

      另一个信封是蒲鲁士的太太蒲星氏在涵江寄出的,时间是1937年。两个信封均是手写的。

      毫不夸张地说,晚清民国时期,来莆传教士为近代莆仙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泉,为多灾多难的下层劳动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衷心祝愿中美两国和平发展,友谊长存。□陈俊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