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商与莆商精神

    莆商与莆商精神

      莆商精神是莆田人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由于莆田处于东南沿海丘陵地带,靠近海洋,地少人多,自然条件又较恶劣,这方土地难以养活那么多人口,因此,莆田人比较早就摆脱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的中原农耕文化以及在农耕基础上形成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思想观念的绝对统治。莆田广泛流行着“田园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瘦店胜过肥田”等等谚语,莆田自古就有许多人外出经商,甚至飘洋过海谋生,就是明证。在莆田人经商打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莆商精神。

      传统的莆商精神究竟具有怎样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无比较权威的提法。在长期关注莆田人文文化的过程中,莆商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影响或感受比较深的是:

      (一)勇闯天下的精神——“无兴不成镇”

      莆仙人素有冒险精神,有经商的传统,商业贸易的历史较悠久。从唐代开始,莆田的黄石、涵江、城厢、江口、梧塘、西天尾、华亭、庄边、笏石、北高以及仙游的枫亭等地,就先后形成商业贸易网点,并逐步形成集镇.黄石是最早形成的商业集镇.宋时已成为莆田、仙游、惠安三县的商业中心。宋元时期,由于贸易经济的发展,方圆仅1平方公里的秀屿,城堡环抱,店铺鳞次栉比,商贾往来不绝,一派繁荣景象。历史上,众多外出经商的兴化人,遍布福建各县城镇、国内许多商业重镇,当年南京、芜湖、上海、安庆、台湾、香港等地,都可以看到莆田人的踪迹,以至于有“无兴不成镇”之说。当时福州市的下杭路和中亭路,兴化商人云集,实力雄厚,形成全省首屈一指的兴化商帮,其中不少门类兴化人所经营的业务几乎垄断福州市场。最早的有南北货、食糖、鞭炮等,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百货批发和汽车运输业成为兴化商帮风头最键的业务,仅兴化商帮的私营汽车即占福州全市私营汽车的85%以上。

      莆田商人,不满足在本土的发展,早在唐朝时就有人远涉重洋,到海外谋生。南宋以前,县里就有“游商海贾,履风涛历险阻,牟利于他郡外番者”的记载(方略《兴化军祥应庙记》)。宋元时,莆田人不仅南下东南亚,而且东去日本,北上朝鲜。据记载,元至正二十七年(1357年),莆田仁德里台谏坊(今西天尾俞里村)俞良甫东东渡日本,从事雕版印刷,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旅居异域的兴化人的先驱。明朝天启四年(1324年),莆田人洪升参加广东海澄人颜思齐为首的海外贸易集团,到日本经商,这大概是有史可查的兴化最早到海外经商的人了。到解放前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经商的兴化人。如今,莆田人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二)团结互携的精神——“相牵邀”

      兴化人素来重乡情,讲乡谊。出门在外更是视乡亲如亲人。只要自己有一碗饭吃,就不会让周围的乡亲挨饿。一旦自己的事业有了发展,更是忘不了自己的邻里乡亲。因此,莆田商人都主张“相牵邀”。正是在这种团结互携的精神的影响下,某一个地方、某一个行业,只要有一个莆田人获得了成功,接下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许多莆田人都会在先行一步的乡亲的“牵邀”帮助下,一个个都经营起来,大家互相照应,互相帮忙,于是,大家都获得了成功。比如,在东南亚被称为“脚车业始祖”的姚为棋先生,1899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了福隆兴脚车修理铺,兴化乡亲互相引荐,彼此提携,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兴化籍华侨经营的自行车业、汽车业,遍布马来西亚、印尼沙捞越、英属北婆罗洲、文莱,并在东南亚形成了福莆仙帮。

      兴化乡亲在外地在海外打拼的过程中,深知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才能形成力量,共同发展。不仅在国内一些商业重镇有兴化乡亲的民间组织,就是在海外,也会组建兴化乡亲民间组织。1898年,侨居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兴化人郑美、颜绍、黄峰、李丽、陈厝等人发起组织第一个兴化人侨团组织“福兴仙会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名“太平兴安会馆”。1920年新加坡兴安会馆成立,1922年印尼仙豀会馆成立,1931年滨城兴安会馆成立,此后世界各地30多个兴安会馆之类的侨团建立。这些会馆成为兴化商人联络乡谊、凝聚力量、沟通信息、融汇资金、互相帮衬的重要场所。

      (三)精明善算的精神——“神仙难赚兴化钱”

      兴化人在经商行贾的过程中,以精明善算着称。他们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他们精于经商之道,锱铢必究,量入为出,许多在外地人看来难以赚钱的地方他们都能赚到钱。“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沙”、“鸡母屎都可以做药”等,既是莆田人对自己中一些人的一种揶揄,又是莆田人给自己的自画像。莆田人的精明节俭,善于捕捉商机,既为自己事业的发展积累了最基础的资金,又形成了自己事业发展的一种最基础的原动力。当然,兴化人的过于精明,也可能让一些外地人或者感叹“神仙难赚兴化钱”,或者敬畏兴化人的“阿骚”。

      (四)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死钱、无死货”

      兴化人在出外谋生经商的过程中,具有特别强的生存能力。他们特别能吃苦,他们不卑不亢,不会眼高手低,不会好高骛远。即使那些最艰苦、最难赚钱的行业,他们都能从中看到机会和空间,在他们的经营下,往往也能获得成功。比如解放前在国内外地许多城镇谋生的兴化人,理发的、拉车的、修鞋的、摆摊的什么都有人干;旅居南洋的兴化人,最初大多从事垦荒、种植、筑路、建房、开矿、拉车等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兴化商人正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开始,谋取生计,积累资本,渐渐发展。他们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兴化人看来,什么行业都有发展的机会,做什么生意都有可能赚钱。在他们看来钱放在那里就是死钱,国宝流通,才能生财,他们认为“有死钱、无死货”。

      (五)不忘故里的精神——“吃茄要捻(念)蒂”

      莆田商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不畏惧背井离乡、漂泊他乡。然而,他们又具有特别强烈的家乡观念,不管千里万里,即使在那里拥有高堂华厦、锦衣玉食,他们还是眷念着自己的“摇篮地”,信奉着“长江虽绿,不如旧居”(长安虽乐,不如旧居)。他们不忘根本,总想着报效桑梓。一旦事业有成,总不忘在家乡修建祖居,修建祠堂,修桥铺路,修建学堂医院。当家乡或祖国有难之时,他们都会或者慷慨解囊,或者挺身而出,甚至不惜捐躯。兴化籍海外侨胞曾经积极支持和参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发动3200多名侨胞汽车司机回国帮助抗日,莆仙籍侨胞踊跃参加。在牺牲的千余人侨胞司机中,莆仙籍的占20多人。

      现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兴化商人要想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弄潮儿,莆商精神就应当具有新的内涵:

      (一)让精明善算与诚实守信结合

      诚实守信,是商家的最重要优秀品德。一个能够忠实履行承诺的人,总能取得他人信任。随着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誉越来越成为商家的通行证,没有信誉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诚实守信作为经商者及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家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义、讲信用而闻名于世。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莆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地方,历来推崇诚信这一道德信条。近年来,诚信在社会多因素的影响下已走向大滑坡的边缘。缺乏诚信已成为我们社会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在市场上,人们深受缺斤少两及假冒伪劣商品之害;在经济领域里,有人逃废债务、有人偷税漏税,企业的“三角债”越滚越大,股市造假见怪不怪……普遍的失信现象,像瘟疫一样吞噬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像毒瘤一样侵蚀着社会经济肌体。今天一些商家和企业也为他们的信用缺失付出了巨大代价。作为现代莆商,一定要塑造起重诺守信的良好形象,以赢得合作者、资金和更广阔的市场。

      (二)将协作精神与竞争精神结缘

      今年4月21日下午亚洲和非洲两个大陆有史以来的首次商业峰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拉开帷幕。来自亚非国家的500多名工商界人士聚集一堂,寻求海外投资和商业发展的机会。为期两天的商业峰会的主题为“亚洲—非洲:重振协作精神”。由此可见,协作精神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莆田商人在家乡时,会闹一点窝里斗,但出门在外是很讲乡谊乡情的,因此,在外经商的莆田人之间是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的。莆田商人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需要培养起全新的协作意识。不仅莆田人之间要讲协作,中国人之间要讲协作,就是同外国人进行经济活动也要讲协作;不仅商家之间企业之间要讲协作,与消费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也要讲协作。过去,莆田商人之间讳言竞争,怕伤了乡情乡谊,以后回家不好看,更怕遭乡亲鄙视。其实,商场如战场,有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你是否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去进行竞争。假如你以非道德或非法的手段去进行竞争,不仅会遭到乡亲的唾骂,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协作精神完全可以与竞争精神和谐地统一起来,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双赢,现代莆商应当和谐融合理性竞争与精诚协作,并使之成为新一代莆商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让传统美德与创新精神统一

      步入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二十一世纪,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并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任何国家、民族、企业、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首次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二者结合。认为创新能力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必备素质,而企业家精神中也包括了创新的能力。企业家应有能力推陈出新,即有创新的能力。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能称其为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所以,彼得·杜拉克提出了一个公式:创新+企业家精神=再创生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新产品,随时满足市场需求,有的组织能创造合作的情境,化解内部竞争的原因。莆田人在许多外地人看起来比较传统或者比较保守。其实,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莆田人不必为自己的这一特性烦恼。莆田人其实也不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莆田企业家一定要把重视传承传统美德与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莆田企业家特有的一种精神素质。

      (四)把重人情与讲法制讲科学管理的精神联姻

      莆田人重亲情讲情谊是世人皆知的。因此,莆田人经营的企业多家族式企业。在这类企业中,假如不引进现代的法制意识和管理理念,往往很难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必然导致内部管理的混乱,导致劳动者积极性的难以广泛调动,导致人才的难以脱颖而出……最终将导致企业的竞争力缺失,导致企业难以作大作强。莆田企业家要善于扬长避短,在营造充满人情的温馨的企业氛围的同时,培养自身以及企业的法制意识和现代管理理念;只有这样,莆田企业家中才有可能涌现出真正意义的现代大企业家,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有可能驾驭“航空母舰”形的大型企业去搏击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为莆田商界争光,为莆商精神谱写光辉篇章。

      (五)把重商贸与重实业结合。

      莆田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是从做生意开始,因此,形成了一种对商贸轻车熟路,对办实业缺乏信心和兴趣的倾向,造成了莆田企业家大量集中在商贸领域,而兴办实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的比较少的现象。这些年,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与温州等地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实,实业是发展的基础,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地方的发展,应当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莆商精神,实践莆商精神,弘扬莆商精神是当代莆田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让莆商精神成为参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我们应当让莆商精神引领当代莆籍商人扬威海内外,为莆田人民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愚言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