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秀屿望山寺话古今

    秀屿望山寺话古今

      莆田市醴泉半岛,属秀屿区东庄镇。在这片约36平方公里神奇的土地上, 其南端突地隆起三座山,形成犄角,相距约2公里。在湄洲湾秀屿港口(市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南面,秀屿青峰岩雄伟屹立压镇大门,望山紧靠秀屿港,嵩山居中为后盾,总揽大局。三山挺立,天然屏障。三山有三寺,更为秀屿港口增添异彩。

      秀屿青峰岩的西北面是莆头村,原名“莆口”初见于南朝陈天嘉五年(564),这是原莆田县见于史书上的第一地名。其后4年,即陈光大二年(568),莆田始置县。1983年,莆田撤地建市,其主要理由为“开发湄洲湾”。因此,从历史上看,这一方土地堪称莆田的发祥地。

      在莆头村龙山路东面300米处,有座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的望山寺。其山门紧连现今的望山街。因当时社会纷乱,以致圣地毁坏不堪,为斯民垦荒种植。原寺院周边山地、坑谷、田园归一家朱氏管辖,故名朱坑。元代金兵入关后,对佛寺大举破坏,再经明代倭寇入侵,秀屿寨破人散,朱坑寺也难免厄运,朱氏也不知所踪。相传后来有一大户人家选择此地欲建坟墓,但雾气缭绕连日不开。此人家神领意会,许下诺言:“若是佛教圣地,请即刻雾开让我下罗盘,愿献地建寺”。果然雾开,挖地3尺,挖出墙基和袈裟遗迹,故重建朱坑寺。因佛寺居于朱氏望族之山,故改名望山寺。

      世事沧桑,望山寺也自然在兴废之列。近代有同圆法师、陈善才、林仲明、王祯阳等道士管理本寺佛事。1964年改寺庙为林场,兼办小学。1976年由道士徐贤清、王德庆等倡议同莆头村(莆江境),全乡乡老、董事于1981年重建慈航阁(又称至善堂)。1984年改建大雄宝殿,为石木结构。1990年,老尼王源玉、住持释祥玄、监院上能下空大师的鼎力赞助,新建弥勒殿,匾题《铁树开花》(以石料为主体,八角亭式的构造)及西厢寮房。1997年创建独具一格的碑坊山门,全石结构(连屋面的瓦片也用红石加工而成)及东厢寮房。2000年,在上能下空大师的倡议和支持下,开设居士念佛堂,印赠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教育、经典等书籍,并部分刻录VCD片免费赠送信众及参观者。让公众参与佛学伦理道德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修筑围墙380米,增设安全保护措施。2000年,在社会各方的鼎力赞助下,特别是醴泉半岛下铺25个村广大信众虔诚献礼,又建了三层寮房,为外来参学人士提供了优越的膳宿和学习条件。2005年,积极配合社会推广火化工作,创建“莲池海会”(二座二层骨灰堂),方便地方群众安放骨灰,受到有关民政部门的赞赏。2006年又扩建纪念堂,拟收集有价值的文物、资料、经典、名人名言等。

      由于历史原因,寺内所存文物古迹不多,原寺后有一参天古松(沿海独特),于1958年被砍掉。现存慈航阁前的放生池与大雄宝殿左墙角古井相通,终年清泉横溢,鲤鱼嬉水。阁前有一株百多年的山茶花,有3米多高,每逢春节满树茶花,竞相争艳。许多游人还拍照留念。

      另外,莆头村兴贤宫奉祀一尊“陈坑侯”坐像,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义弟陈坑总兵在此殉难而建的。在海边叠石下,还有陈坑总兵的坟墓,属明代文物。 (游炳煌)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