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九条茶”种制技艺亟待抢救

    “九条茶”种制技艺亟待抢救

      种植历史达千年 长在深山待人识

    点击查看原图

      图①:采茶时只采芽稍嫩叶部分。

    点击查看原图

      图②:赵继华在茶园内施有机肥。

      前不久,刚刚公布的莆田市第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县九条茶制作工艺已名列其中。

      九条茶生长于海拔800多米的园庄镇九楼山上。它不及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有名,也尚未形成品牌,但其种植也有悠久的历史。据《仙游县志》记载,“九条茶”又称“九仙茶”,其制作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传,“九仙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成为“贡茶”,并且是由一代权臣蔡京宰相直接进贡给宋徽宗。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负责人陈小蕾告诉记者,九楼山上有座岩里寺,建寺的祖师是北宋时的尚安,他无意间发现并制成了九条茶。后来九条茶成为仙游特色名茶,每年开春时节,茶树发芽的时候,山民们便成群结队来到九楼山上采摘,经过数道工序制成茶叶。

      陈小蕾说,九条茶制作技艺涉及旅游学、农耕学、历史学等领域,但现在濒临湮没,亟待抢救。因此,他们把九条茶制作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传承民间工艺,弘扬传统茶文化。

      唯一加盐喝的茶,可治胃肠小病

      7月8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九条茶的产地园庄镇采访。

      园庄镇东石村村支书郑国山取出了珍藏的九条茶。茶叶乍看嫩黄蜷曲,泡上一杯,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随后,郑国山往茶杯撒了点盐,饮之颇似咸橄榄味,有一股淡淡的涩后回甘味。目前,除了九条茶,国内还没有其他茶加盐饮用。

      郑国山说,九条茶长在深山中,采茶人进山后往往两三天才能回来。口渴了,摘一片九条茶叶置于口中,能够止渴生津。此外该茶还具备中草药功能,能消积利肠,凡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胃肠小病,喝九条茶后即可痊愈。省农科院曾对九条茶的成分进行化验,检测出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长期以来,九条茶在民间视为有药、饮两用功效。民国时期,园庄人纷纷下南洋经商、打工。由于水土不服,华侨生病极多。他们临行前,都会特地带上家乡的九条茶,作为中药材使用。这一仙游特色茶也因此流传东南亚地区。

      长在深山待人识,制茶技艺濒临湮没

      然而,由于长期生长在深山,认识九条茶的人不多,懂得制作工艺的人寥寥无几,产量逐年减少。

      九条茶产地范围狭窄,仅限于九楼山区,长于山林陡峭之处。采茶人颇费一番艰辛,往往要翻山越领,攀上悬崖峭壁才能采摘。其采摘期只有清明前后的短短几天,碰上阴雨天气,采茶人一年的收成都化为泡影。

      据介绍,九条茶需要经过一连串的传统特殊制作过程才能制成,茶只能采摘芽稍嫩叶。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茶青要用竹笼盛装。茶青采下后,首先要放竹编上置于空气中,让一部分水分消失,而后让茶叶的成分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进行发酵。发酵使茶发生变化,这一过程需要资深的制茶师准确把握,才能制作出好的九条茶。发酵后,还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揉捻,之后再进行干燥和精制。

      郑国山说,当地采茶人不断尝试将野生的九条茶进行人工移植、培育,但是成活率太低。由于野生九条茶数量少、产量低,采茶人收益不明显,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茶叶未能得到推广,坚持从事该行业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的野生九条茶越发珍贵。

       10年坚守深山,培育出400多株

      可喜的事,园庄镇高峰村的赵继华父子,10年来一直坚守在人迹罕至的九楼山顶,他们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培育成活的九条茶已达400余株,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

      车子在崎岖狭窄的山道上蜿蜒,经过40多分钟的颠簸,来到了九楼山山顶的九龙岩寺旁,眼前一片开阔地就是赵继华的九条茶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九条茶树长势正旺,大的已经有一人高了。

      记者感觉到,虽然山下烈日炎炎,但是这里确是凉风习习。“俗话说高山产名茶,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九条茶对温度、湿度、土壤等要素有特殊的要求。”赵继华说。为了节约种植成本,他也尝试了几次将九条茶移植到山下栽种,但是不是没有成活,就是茶叶品质大大下降了。

      赵继华的父亲赵木荣原本在家务农,闲时采茶。2003年,他在九龙岩寺附近移植了几株野生九条茶,没想到竟成活了下来。于是,父子俩一合计,准备在当地建种植基地,创出一条致富的路子来。

      在山上一呆就是10年。父子二人常年累月在荒无人烟的密林中跋涉,寻找野生九条茶的踪迹。移植、扦插、播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父子俩10年的心血,灌溉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园。

      “现在,培育成活的九条茶树已有400多株,年产量200多斤,市价一斤300-400元。”近年来,赵继华购买了设备,进行精加工和包装,并在园庄镇上开了一家名为“九龙岩高山名茶”的专卖店,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这几天,他还在淘宝网注册了账号,准备网上销售,同时准备申请注册商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打响当地九条茶的品牌。      唐伟     吴琳斌     林素晶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