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灯笼艺人叶天林:苦苦坚守只为代代相传

    灯笼艺人叶天林:苦苦坚守只为代代相传

      大红灯笼高高挂,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那么,既能给节日增光添彩,又能寄寓四季平安的灯笼,如今景况如何?为探个究竟,日前,记者特地走访了镇海街道镇和路老艺人叶天林。

      见记者造访,老叶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一阵寒暄后,便打开话匣子,跟记者侃起了自己的灯笼人生。

      他说他是镇海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远近闻名的灯笼制作的行家里手,受前辈的影响,他10岁时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他们学习手艺。上完初中后,他便开始子承父业,跟父亲从事灯笼制作,一干就是50年。

      在他的灯笼店里,记者看到各种制作材料和扎制的半成品几乎堆满了屋子。记者注意到,桌上摆放的一碗浆糊、几张彩纸、一支画笔……正是这些简单的材料,却在叶天林老人那双粗糙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的灯笼 。

      他告诉记者,莆田灯笼主要有莲花灯、老虎灯、蟾蜍灯等10多个品种,大小和样式不一样,扎制的过程也不一样,但工序却一样,从蒙沙纸、画图案、喷颜色到扫金油等10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马虎。“慢工才能出细活。”他说。

      据介绍,制作灯笼耗时又费力,即便像他这种老艺人,一天也就做三四个。从削竹篾到煮浆糊、喷颜色等都要亲力亲为。他告诉记者,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传统工艺也得加入现代元素,不断创新,比如制作一些小兔子、小熊等造型别致、精巧可爱的作品。他还说,近年来虽然制作的成本一路上涨,比如以往10多元一米的绢,现在却翻了一番;竹篾、胶水、彩纸、颜料也都在涨价,但是他不敢提价,因为都是老顾客,因此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平均一天也只能赚几十元。

      在谈及自己还苦苦坚守的原因时,他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电子灯笼的上市,给传统手工灯笼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自己的手工灯笼之所以在市场上还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许多老客户冲着他做工精细、价格合理的优势来的。他还说,现如今,能坚持下来的老艺人已寥若星辰,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不过这份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上断了,所以,我会坚守着这项象征着吉祥的传统工艺。”

      临别,他告诉记者,他希望遇到有愿意跟自己学手艺的年轻人,他将倾囊相授祖传的技艺……晚报记者 钱碧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