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明清时期我国教育方针

    明清时期我国教育方针

      □林劲松

      最近,我在研究妈祖封号时发现,明清时期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教育方针。永乐七年(1410)妈祖“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十九年(1680)“重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二十三年晋封为天后。”从1410年开始,到1680年270年间,除了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补充四字之外,即永乐皇帝封号在明代占统治地位;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古为今用,重新使用永乐妈祖封号。1684,妈祖封号升级,改为天后。从此,康熙皇帝 的继承人虽然对妈祖封号进行了补充,但是,教育方针总基调却保持不变。和以前相比,这个变化大有文章可做。

      永乐皇帝妈祖封号14字,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护国庇民,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保家卫国为人民。这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道德思想品质。

      第二部分是妙灵昭应,要求受教育者拥有为国为民的四样本领。妙,美好、神奇,技术高明,办事多快好省;灵,灵活,有灵敏度,随机应变,稳操胜卷;昭,明显,透明,有洞察力,办事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应,接受挑战,有应变、应急能力等等。你说,这样的四有人才好不好呢?肯定好,否则永乐皇帝就不会把它写在诏书上,让妈祖封号焕然一新。

      第三部分是弘仁普济,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规范要求。孔子说:“力行近乎仁。”(《中庸》)意思是说,力行是求仁之舟。永乐皇帝要求受教育者有了知识,要有无私奉献精神,为大多数人做好事。

      第四部分,学习榜样妈祖。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妈祖姓林名默,是唐代莆田九牧林六房林蕴的七世孙。妈祖十八岁时(978年)莆田归宋,次年,兴化军诞生,段鹏出任兴化知军以后,百废俱兴,贤良港码头才终于青春焕发,重操旧业,港里村因码头而跃为繁华的商埠,成为了莆田首富。妈祖正是这个时候勇敢站出来,挑起时代重担的女英雄。永乐皇帝对妈祖褒封,认真总结妈祖历史业绩,使我们认识到妈祖是宋初一位不可多得的四有人才。正因为妈祖那时妙、灵、昭、应,神通广大,所以,贤良港古码头才能重新启动,焕发青春,成为莆田第一港,为把莆田建设成为“东方明珠”做出了贡献。所以,四有人才,国之宝也。

      有比较,才能鉴别。宋元时期我国有这样全面的妈祖封号吗?没有。在一次封号中含有道德思想品质、技术技能、行为规范、榜样诸方面内容,1410年永乐皇帝是第一次。

      进之,世界各国有这样成熟的教育方针吗?还没有。特别是西方国家,要是有这样的教育方针,那么,1840年英国政府就不会挑起罪恶的鸦片战争。所以,1410年的中国就有这样统一全国全军意志和步伐的教育方针,这是很不简单的,完完全全是中国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名列世界前列的具体表现。它的出现标志着在世界上,向人类科技文化高峰攀登的号角,首先在中国吹响,士农工商纷纷响应,争创世界上一流业绩。到了清朝,康熙皇帝重用永乐皇帝妈祖封号,意味着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所以,1410年妈祖封号14字和盘托出,实实在在是一件值得令人民族自豪的事。从中也可以看出,传承妈祖信仰是一件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情,早在宋徽宗时就通过赐额,来提倡“顺济”文明新风,同舟共济,关心国家大事。到了后来,宋高宗则通过妈祖封号,去提倡国家所需要的灵惠昭应四有人才,收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到了1410年,明清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终于问世了,对世界的影响也就更大了。

      我是个中国资本主义“明建立说”论者,认为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出台扶植工商业政策,中国开始跨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门槛,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986年7月,拙作《试论明清城乡人口变化》在《中学历史教学》第四期发表,我提出的中国资本主义“明建立说”从此开始在我国教育界传开。我之所以喜欢投稿,是因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十分壮大。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大族谱,需要各个姓氏、各个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协同作战,才能研究成功,取得胜利。这就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互通研究信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例如,拙作《孔子民主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说:“孔子的民主思想得到后人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到明朝中期,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世界各地白银源源不断流入我国,为中国人民反对东西方海盗的长期斗争提供了雄厚的的经济基础。到了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发展成为世界首富,黄金和白银拥有量均居世界首位,这就注定了中西百年战争中国必胜而西方侵略者 必败的命运!所以,研究文化史,一定要懂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 切切不可一团漆黑,从而导致想当然胡说八道。 ”(《莆田晚报》2011-9-12)在这里,称中国为世界首富这一个研究信息,来源于《杂文报》,我曾经在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交流,又从那里得到了方方面面中国历史研究新的信息。

      又例如,许更生先生在《莆田一中“一带一路“讲座》说:“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比农业产量在世界比例还要高得多。与此同时,明末的对外贸易也相当惊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算,明朝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那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筑梦莆阳》192页)这说明,在我国学术界,改革开放以来,明清时期历史研究成果源源不断而来,说也说不完。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次在历代妈祖封号中找到了明清时期我国教育方针,我十分高兴,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它的出现标志着宋明理学早就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统治地位。表面上看起来,明清时期,朱熹《四书集注》仍然是各地学校通用教材,但是,自从教育方针政策十四字出来了,却要求各地一一落实,明朝中期复古思潮应运而生;到了雍正时,甚至把妈祖、黄帝、孔子三祭祀,规定为天下三大国家祭典,诏告普天下官民行三跪九叩之礼。从此,妈祖信仰在全国政治地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自上而下自然而然曾经发生了教育方针政策的变革。否则,明代农工商那会取得那么辉煌的硕果?!

      凡此种种说明,明清时期各行各业的成果证明,开始于1410年出台的妈祖封号十四字是明清时期我国教育方针,值得我们今天重视,好好学习和研究。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