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望江山的竹子

    望江山的竹子

      □胡文凤

      巍巍的望江山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西北部,峰峦雄伟,绵延百里。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森林植被丰富而茂盛,尤以竹林为最,自古便有“百里之内皆毛竹”之赞誉。

      山上竹子种类多样,有毛竹、赤竹、梯竹、苦竹、甜竹、小竹、旱竹、篓竹、方竹……它们形态各异,广泛密布,形成一个繁多而庞杂的竹子王国。道路边、树头旁、沟壑中、岩石下,一棵棵竹子似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茁壮而神气地生长着。竹子清秀挺拔,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妩媚灵秀;或小巧玲珑,楚楚动人……

      我曾攀爬望江山寻幽赏竹,站在半山腰处一块巨大巉岩上,环视四周,只见漫山遍野的竹子,简直是一个竹子的世界;竹叶苍翠碧绿,好似是一个翠绿的海洋。偶尔一阵阵山风拂面而来,竹浪此起彼伏,犹如宽阔的海洋荡漾着层层的波浪,流向远方,煞为壮美。竹叶发出“沙沙沙”阵阵的响声,好像波涛汹涌的绿海里流淌出悠扬悦耳的琴声,“真美呀,真美呀!”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望江竹浪’果然名不虚传!”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竹子,对山区乡亲们而言是赖以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村妇向它要做竹篮,挑夫向它要做扁担,工人向它要做脚手架,农民砍它卖掉要生活费......无论是谁来索取,它都是无私地给予,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要是遇到雨天或农闲之际,我的祖母经常劈竹成篾,母亲烘烤竹枝竹叶,她们以竹枝为把干,以竹篾为编带,捆绑做成一把把结实而精美的竹扫帚。一把扫帚虽然只卖区区一元钱,但可作为家庭生活开支与孩子读书的费用。因此,一棵小小的竹子却是家乡们生活与脱贫的好产品。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竹子也与时俱进地发展。十几年前,家乡创办了几家竹子加工厂。许多年轻人在厂里上班,他们不仅把竹子加工成竹梯、竹椅、竹床、竹凉席等生活日用竹制品,还加工成竹笔筒、竹扇子、竹花瓶、竹挂图等竹制工艺品。这些竹制工艺品造型别致,图案美观,很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生活日用竹制品,还是竹制工艺品,都行销市场,而且卖个好价钱。家乡的竹子通过人们辛勤的劳动,既转移了农村部分劳动力,又增加农民和村财的收入,因此乡亲们高兴地称赞“竹子是家乡经济发展致富的金子”。

      近年来,随着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游洋(岐山)收费站的建成通车和“望江竹浪”旅游圈的建设推进,美丽的望江山成为莆田一个负有名气新的旅游景区。每逢周末或假日,许多年轻人驾驶小轿车来到望江山登山赏竹和寻幽探胜,吸引了旺盛的人气,也带动家乡果蔬采摘、池塘垂钓、野外烧烤、品尝农家菜等产业发展。

      许多游客或驴友也会顺手购买一些竹笔筒、竹花瓶、竹挂图等精美竹制工艺品,这些东西成为人们旅游的伴手礼。“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竹子。”村书记胡永鹤微笑地告诉我:“下一步村两委要继续做好竹子文章,以提升家乡经济发展与竹林生态保护双重并举的效益。”

      在生活中,竹子无处不在,似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中每一处角落,也走进了文人墨客的视野。许多诗人借助竹子,咏怀抒志。

      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人通过竹林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高雅闲淡与超高脱俗的志向,流露出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情趣;唐代戴叔伦在《女耕田行》中提到“乳燕如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春笋刚成竹,女子忙种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农村农民辛勤劳动与生活困苦的现状;而清代诗人郑板桥《新竹》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诗人赋予老竹扶持新竹成长的情感,阐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帮助与扶持的人生哲理;......

      诗人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看法,赋予竹子不同的人生感情与品格。

      而在我的书房里,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图文并茂《竹石图》诗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都认真读一读郑板桥这首诗,心中就涌起一股无形的力量与勇气,于是我坚强意志,充满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走出困境的自我。

      “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竹子表面看上去质朴,但它实用、无私、奉献、坚强......”母亲常常谆谆教诲着我,这句简单而朴素的话语,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终身难以忘记。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