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信俗》10周年 申遗参与者周金琰忆往事

    《妈祖信俗》10周年 申遗参与者周金琰忆往事

      ——写在《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之际

      □周金琰

    1.jpg

      转眼间,妈祖信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经十周年了。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妈祖信俗的成功申遗,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也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和责任。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妈祖信俗对人类贡献十分巨大。回想申报世遗的过程,感慨颇多,一路的艰辛、一路的努力,许多人的共同辛勤付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隐隐当中有妈祖的保佑。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以后,担负着收集资料、汇编史料、开展研究、关注成果、引领妈祖文化的发展方向等重大责任。做为世界上妈祖文化的最高机构,是一个世界各地妈祖文化个人和机构联络交流的平台,任重而道远。对妈祖文化如何发展,是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包括妈祖如何走向世界,是工作核心的核心。妈祖申报世遗也是当时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工作之一。世遗申报工作小组成立后,得到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重视和支持,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多次对申遗筹备工作做指示,提出了指导性的工作。当时,申遗小组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金榜,时任湄洲岛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唐炳椿为工作小组组长,成员有湄洲岛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林宗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金琰等组成。

      申报小组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了解到申报世遗需要几个十分严格的环节和条件。一是音频,也就是录制世界各地有妈祖文化现象的地方都认同湄洲妈祖祖庙等组成的工作小组,能够代表妈祖信俗的个体来申报。二是视频,就是一份能够充分表达妈祖文化及其在世界各地妈祖文化活动的视频。三是要世界各地社区同意湄洲妈祖祖庙工作小组作为代表来申报。四是要准备代表作照片和候选代表作照片若干张。五是一本专门的著作,有一部整体性、系统性论述妈祖文化的著作。为了满足这x些严格限定的条件,申报世遗工作小组做了许多努力,其中也发生了不少故事。

      庆幸有《瓣香起湄洲》

      经过认真梳理,准备材料中具体内容之一要有一本专门描写妈祖文化申世遗的专著,在当时,申报具体填写表格从技术上是一个难问题。在组织专门人用最低的时间个把月编写出专著,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是好。正好,在2006年的一天,一位来自外地的客人打电话,问我几个关于妈祖的问题。见面之后,原来是南京(军区政治处)的吴国平和曲利明。他们正在编写一本妈祖散文配图专著,是吴国平创作散文、曲利明摄影配图的彩色画册,但他们遇到妈祖文化中的一些小问题,需要我帮助。我觉得妈祖的事情,我们都要尽心。所以,我很努力地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因为妈祖而十分谈得来。从湄洲岛的传统习俗,到湄洲岛对妈祖的尊崇,从妈祖历史贡献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都十分谈得来。他们见我人不错,就特意邀请我做特约编辑。后来,我认真阅读了他们提供的书稿,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作者十分高兴,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妈祖申遗工作进入需要专著的时候,我们正在为难的时候,因为时间十分紧张,在个把月里组织专家、学者创作撰写、出版成书,谈何容易。我突然想起了这本书。因此立刻打电话与他们联系,说明这些情况。我们经过交流沟通,他们乐意地同意把《瓣香起湄洲》作为申报世遗的材料。

      《瓣香起湄洲》是一本以湄洲岛风光、妈祖旅游景点、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及两岸民众纪念妈祖的民俗活动为背景,把相关图片200多幅配以8万多字散文的图书。该书由南京军区政治处的吴国平撰文、曲利明摄影。在编撰整书的过程中,他们用近三年的时间,深入到各地妈祖文化活动当中去,从一般的信众的行动,到妈祖文化机构的整个活动,从个体的侧面到整体活动场面,详细地反映了妈祖文化发祥、演绎、传播、发展的轨迹,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充分表达。这本专著分成:魂牵梦绕的妈祖圣地、走上神坛的湄屿女子、辉煌壮丽的人间映象、连根系脉的精神纽带四个章节,从惠安女的进香仪式入手,一直关注到湄洲妈祖谒祖进香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了妈祖文化传承中瞬间与脉络,对妈祖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走向未来的趋势,做了充分、客观的描述。由于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论述精彩,在申遗过程中,小组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阐述妈祖文化的著作,结果如愿了。

      一份特别的通讯录音

      申报工作进入了重要的环节,其中有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就是需要提供“世界各个地方妈祖敬仰者和机构代表”表达同意、认可申报小组,能够代表他们意愿的现场录音。这在当时,如果按照要求到世界各地去现场录音,时间根本来不及。申遗工作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多次讨论,借助多年来妈祖文化工作所积累的人脉,决定以长途电话录音的形式请求各个地方有代表性的人士来进行录音。那天下午6点多,明白这个工作以后,必须在24小时之内取得各个地方有代表性人物表达同意申遗的录音。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借助长途电话这个工具来完成。在北京文化部国际交流中心宾馆,我们电话打到辽宁锦州的郑志宏,江西庐山的曹俊平,广西涠洲岛的李福南,广东汕尾的许岸悦,山东青岛的田青来,山东长岛的袁旭,天津的蔡长奎,江苏南京的田践,上海松江的许平,安徽宿松的虞家乐,海南的林益洲,福建泉州的陈建鹰,湖南芷江的马永骑,台湾金门的吴素兰,台湾马祖岛的曾林官,台湾北港朝天宫的蔡辅雄,香港的……,澳门的陈明确……,打通每个人的电话,并表达同意支持工作小组进行申报工作。

      由于浙江是妈祖文化的重镇,尤其是宁波庆安会馆具有代表性。黄浙苏是浙江宁波庆安会馆管委会主任,她长期从事妈祖文化的研究工作。2008年9月21日,根据宁波庆安会馆提供的信息,她正在云南出差,出差具体情况不详。由于黄浙苏具有特殊的代表性,所以要尽最大的可能找到她的录音。经过多方联系,在凌晨一点多,终于接通了在云南某宾馆里的黄浙苏,连夜完成了录音工作。

      终于,一份十分特别的录音文件,为申遗工作成功添加了一份保证。

      一组关键性的照片

      审议进入关键阶段,申遗小组积极撰写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文本材料。在每天白天参加了文化部举行的对当地申报文本修改分析会议,结合自己撰写的文本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在修改文本过程中,逐步明朗需要提供20张代表性的照片、30张候选代表性照片。2008年9月24日,北京工作小组申报材料整理工作进入尾声阶段。发现缺少了海边祭拜的海祭照片。这张照片需要在现场有现场感拍摄,时间又非常着急,必须在第二天上午10点前拿到。于是就想办法让祖庙摄影师高先生去准备这件事。当时为获得这张照片,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一是海边有祭拜,二是天气必须好,三是海边有渔船在作业。如果找活动机会去拍,时间不允许,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必须去特意准备创造条件才能拍到这些照片,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时间着急、事关重大,所以无奈之际我只好采取非常的手段,对摄影师下硬任务。当天晚上,我从北京打电话给高先生。高先生也明白事关重大,因而连夜马上行动着手准备。我还特意打电话报告了林金榜董事长,林金榜十分重视,当即通知所有相关人员相关人员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配合高先生工作,无论如何必须完成任务。第二天10点前,高先生成功取得这张照片,迅速传到北京申遗小组。

      一次难忘的宾馆住宿

      在北京,工作小组住在文化部国际交流中心,每天与各地的申报小组一起听取国家艺术研究院专家的指导意见,之后大家开始夜里进行加班、修改、讨论,逐步理清了申报中文本的书写方法、要点和思考脉络。那天,由于大家忙着修改文本,晚饭吃得比较简单。到了凌晨4、5点,已经过了10个小时,大家实在饥饿难忍、撑不住。于是,就在宾馆叫了小点,吃了不到二两的拌面,一份蛋汤,可能里面是一个鸡蛋。虽然小点心味道不怎么样,由于非常饥饿,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吃。在北京的工作小组有马建华、唐炳椿、周金琰和肖龙华共4人。服务员来名单时,算一下,这份小吃每个人花了共75元,四个人共花了300多元钱,实在有点心疼。按照平常,这份早餐可能只需要花2元钱。马建华先生感叹道:这汤吃了能做神仙。我说:这就是神仙吃的。

      马建华是福建省艺术院的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在南音等申报过程中做出大量工作,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申报工作小组请他从福州飞到北京一起进行申报工作。由于当时情况特殊,一个人来书写时间不允许,所以就由唐炳椿就和他分工执笔,周金琰负责相关民俗内容介绍,肖龙华负责文字录入。唐炳椿是湄洲岛管委会领导,长期关注妈祖文化,对妈祖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既是领导组成员,又是执笔者,有相当一部分文本是由他执笔的。当时一起去的,还有湄洲岛管委会的肖龙华同志,他年轻,连续几天都是起早贪黑,睡眠严重不够。由于每天修改文稿到次日凌晨4时多,累得肖龙华在半睡眠状态下听口授打字,当唐炳椿口述要删去原先打上的一个句子,就对他说:“这一句不要”。他在懵懂中不但没有删掉那句话,还打上了“这一句不要”的句子。仅此可见当时超负荷工作的疲惫程度。

      在当时,还有一个至今还难忘的小故事为了做好工作。9月20日,小组成员三人搭飞机前往北京,结果遇到飞机晚点,到北京已经是午夜。一行打的去亚运村附近的文化部国际交流中心。因为人生地不熟,找不到文化部国际交流中心,就想找个地方住。的士说亚运村附近的五洲宾馆比较安全,也不会太贵。一行人寻找就近方便的宾馆,住进了一夜标间1600元的五洲宾馆。三个人挤在一间双床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发现,想去的地点文化部国际交流中心就在五洲宾馆旁边100米处。三人觉得心痛不已。到现在,心痛还未停。

      一次特别的拜访

      2015年秋天,借助在北京活动的机会,我约了刘月莲、黄晓峰两位专家,一起为妈祖申报世遗努力,向时任中国社科院的陈高华请教。刘月莲是澳门学者,她在做博士论文《妈祖信仰与中国海上交通》时,到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妈祖文化相关资料,特别是清代与皇帝相关的妈祖档案资料,发现了清朝皇帝对妈祖褒封的大量原件,因此建议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杨永占研究员对这些资料进行专门归类,后来终于有《清代妈祖文献档案史料汇编》这本学术价值很高的妈祖文化研究书籍问世。她还第一个将李献璋的日文著作《妈祖信仰》翻译成中文,还出版发行,对妈祖研究有较大的贡献。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时,也是通过她找到时近百岁的梁披云题写“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书名。黄晓峰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杂志的中文主编,他学富五车、读透东西,曾经在澳门召集过中西方学者专门进行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主持出版过诸多高质量的妈祖论文集,影响颇广。

      我们相约,在北京就妈祖文化申遗一些想法请教陈高华。陈高华是中国社科院历史系的元史专家。我们去他家拜会,请教妈祖申报世遗的一些相关想法和困惑。当时,对妈祖申报世遗的概念,大家都十分模糊,条件够不够、为什么要申报、能不能成功,都是个疑问。陈先生非常热情,认真分析了申报世遗的一些情况。并及时与他的学生、时任文化部遗产司的郭旃一同,就文化遗产的相关申报程序等进行了商谈,郭旃当即表态一定尽力支持妈祖文化工作。陈高华认为妈祖申报世遗有可能能够成功。他认为,妈祖文化是很特殊产物,它时间经过千年,历经各个时期,都能传承下来,足见其生命力和在百姓中的影响。在世界上随着华人华侨的外迁,具有广泛的影响。最后他说:努力,继续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成功。

      一篇突破性的论文

      在当时,很少有人关注妈祖申遗的事情,我自己也觉得妈祖申报世遗很渺茫。妈祖申世遗在概念上大家都说不清,没办法下定义。到底符合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条件,政府与非政府之间持什么态度,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妈祖文化的认知持不同的看法,能否成功确实遥遥无期、信心不足。我认为,作为一个一线的研究者,遇到的问题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要深入努力,所以我平常十分注意带着这个问题,借助工作和出差参加活动之便,搜集材料,了解情况,思考问题。

      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参加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我特意托人拜会了澳门文化司的黄晓峰、刘月莲等相关专家学者,想了解澳门2005年申报世遗的文本是如何填写了。由于申报文本牵涉到保密性,不能公开,经过多方努力,无果而作罢。有一次在飞机上,我看到航空刊物上的新闻:云南喀斯特石林捆绑申报世遗成功。我就想,妈祖信俗能否存在“联合申报”的可能?我查阅了大量有关申报世遗、非遗的资料,对申报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行理清,并认真研究武夷山等自然、文化遗产的案例。

      我认真查阅了大量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和文本。当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2001年“昆剧”、2003年“古琴”、2005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都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想了解,妈祖到底能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条件够不够,把握的住?又要从哪里入手进行申报,没有头绪。对它是否够条件,就是个大问题。我梳理了非遗相关资料表达,发现具体集中在几个大问题,每个案例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时间上都是经过长期的演绎不断延伸成名,认真分析了妈祖文化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客观情况,表达了妈祖文化已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广泛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即时间性、空间性和文化性。时间上,妈祖跨越千年;空间上,妈祖文化跨越国度;文化上,妈祖文化经过千年演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涉及到佛道儒崇拜,又融入中华民族的基本行为准则,颇具文化性。因此,妈祖申遗条件足够,有可能获得成功。但如何切入还是无谱。

      因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浅谈妈祖文化争取申报“世遗”工作》。论文内容中,论证了妈祖文化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文化性,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为后来的妈祖信俗以祭祀活动、相关习俗、传说故事等打下了基础。文章还提出要以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及时开展工作。这篇文章在2006年10月30日,在两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由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蔡子兴宣读。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极力关注,激起了广泛的反响,会务组决定提出倡议书,共同倡议。

      一份特别的倡议书

      2006年10月30日,两岸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莆田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两岸文化的历史底蕴、发展前景、交流盛况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浅谈妈祖文化争取申报“世遗”工作》宣读以后,大家都倡议一定要有一个看得见的成果性的东西,尤其是时任莆田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的翁卫平同志的极力支持,立即起草倡议书,倡议书开篇为:“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目前全世界有2亿多信众,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文化价值高,符合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时间性、空间和文化性。”于是,《关于将中华妈祖文化列入国家申报世遗名录的联合倡议》就应运而生了。当时,有4个全国性的社团的会长在倡议书上签字,他们不仅有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平、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钧、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还有知名人士许怀中、谢重光、吕良弼、周立方、蔡相辉、吴晓丁、卢美松、严正等60多人。

      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2008年9月 14日是中秋节,下午4点半,福建师范大学的林国平教授才匆匆忙忙从天妃宾馆回到福州。

      早在一周前,时任湄洲岛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唐炳椿给我电话,希望联系福师大的林国平前往莆田协助申报工作。当时,对妈祖申报世遗的要求没有人知道,都很模糊。记得当时根据填写表格的要求,封面说明不超过300字,概述内容不超过1000字。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内容,简介要牵涉到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内容。在历史上,要描述妈祖的发祥、演绎、发展和影响。现在则要表达正在开展的有利于社会的妈祖文化工作,而且涉及面要广,涉及到世界范围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要关注将来,即妈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对人类的意义等等。封面300字,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妈祖文化的表面的现象和内在的哲理表达出来。

      因此,填写表格难度很大,既要对妈祖文化的历史发展做全面的了解,还要提炼出简介,又要了解现在妈祖文化活动中的动态,包括活动的内容和趋势,还要对将来社会上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的认可度,特别是这种认可度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下人们对它的理解。拿我们来说,就是台港澳地区也需要照顾到。

      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终于有核心区与流播区概念的出现。湄洲岛做为妈祖发祥的圣地,是真正的核心区。它在传播到莆田的时候,莆田和福建省就变成流播区了。妈祖文化传播的形态有几个,人员上有官员、商人、渔民等各行各业相关人士,其中商人和官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传播途径上看,有陆路、水路。水路向东走向台湾,向南走向广东和海外,向北走向北方。陆路也向南向北向内地。传播的形式有某某信奉者的有意传播,或者是无意中的传播,即客观上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传播过程中,还产生过相关的故事形态来表现的新的传播现象。这样一来,内容就牵涉到祭拜、灵验故事、与各个地方传统习俗的结合,还有庙宇的建筑,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有机融合等相关内容。可谓牵涉内容之多、层面之广,真是包罗万象。

      经过3天3夜的苦战,在中秋佳节下午的4点多,一份申报遗产的初步轮廓终于形成。此时,林国平为了去与仍在福州等待他的日本、台湾的学界朋友会面,匆匆开车离开了天妃宾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