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溪北村涂庆澜故居与涂氏祠堂

    溪北村涂庆澜故居与涂氏祠堂

    1.jpg 

     涂庆澜故居外景

    2.jpg

    涂氏祠堂外景

      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距今莆田市区三十多公里,莒溪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乡村。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泰昌元年(1620)六月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过莒溪翻越观音山至九鲤湖探游,并写下《游九鲤湖日记》。九鲤湖下五漈在莒溪溪南村虎堀山,今已开发成为九龙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莒溪盆地有下莒、过溪、埔头、溪南、溪北五个行政村千余户人家。

      元末明初莆名医、诗人方炯(字用晦,号杏翁)书《莒溪耕隐》云:“莒溪环翠入瓢湖,古木云庄即旧居。每种秫田秋酿酒,剩收桐子夜观书。雪晴度岭闲骑犊,宾至沿溪旋打鱼。老我尘中无隐处,借君余地着茅庐。”由此诗可知莒溪是一处耕隐的好地方。

      溪北村历史悠久,溪北村后坑自然村后坑新厝西北200米处有长头埔古遗址,分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1987年采集到石锛1件、砺石1件和灰、红、黑夹砂陶74片、灰印纹硬陶片21片。纹饰有:席纹、网纹、条纹、方格纹、刻划纹、曲折纹等种。经鉴定为商周时期的古遗址。

      溪北村自然风景美,位于洋仔自然村靠近壁院地方有一深潭,名“龙潭”,现建有龙潭水库。溪北村前有一条美丽的莒溪。溪北村境内有两座宗教宫庙,太师庙位于溪北东埔94号,奉祀杨公太师。据传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修建,“文革”中被毁,一九八九年秋月重建。保存清代石柱一对,柱联:“一泓水绕神庥永,四面山环庙貌高。”下柱联背面刻有捐建者名款:“东埔弟子林云芳、陈大兴、涂景泽(东埔涂氏第六代景泽公,号志川,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八月初二,卒年不详)、陈子兰、王起恩、王起廉、杨万茂、林贵珍、王起兰、林贵宣各出银壹两伍钱正。”天后宫位于溪北东埔236号,奉祀妈祖。始建年代已久,1920年起利用为小学,“文革”中被毁,二零一一年桂月重建。遗存一对古石柱联:“海内咸钦大禹功,女中媲美皇娲圣。”另外一座奉祀司马圣王、张公、普济的进贤宫虽地处溪南村,然而进贤宫旧属上莒,辖溪北东埔境、西埔境,溪南洋架(自然村)境。三境原为正月十三至十八闹元宵。今元宵时间改为初五初六(溪南)、初七初八(西埔)、初十至十二(东埔)。进贤宫内墙嵌立款署:“康熙六十年(1721)岁辛丑叁月”的石碑一通。进贤宫大门悬挂一匾,为时任翰林院编修溪北涂庆澜手书。匾曰:“进贤宫”,上款:“大清光绪六年(1880)岁次庚辰三月。”下款:“钦命贵州大主考翰林院编修涂庆澜立。”涂庆澜小时候曾随父母到以上宫庙进香祭拜。

      清末溪北涂家出了一个“翰林爷”涂庆澜,其不仅是涂家的骄傲,也是莒溪人的荣光。其编辑出版《莆阳文辑》五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莆阳荔隐山房刻本)和《国朝莆阳诗辑》四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莆阳荔隐山房刻本),志在保存和传播莆阳本土文化,为莆阳地方文化史和文学史作出突出贡献。庆澜曾在莆阳兴安书院任山长并讲学,后又协同兴化知府及莆阳名士关陈谟、张琴等筹办新学堂“兴郡中学堂”,为莆田当地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溪北村可谓地灵人杰,现就翰林院侍讲涂庆澜故居和涂氏祠堂综述之,以存史料。

      一、翰林院侍讲涂庆澜故居

      江西南昌涂氏家族后代、东埔涂氏始祖翠峰公(1517—1591)先自南昌迁至福建漳浦,明万历元年(1573)自福建漳浦迁入常太莒溪溪北东埔(今溪北村东埔自然村)开基发展。第八代正英公(字伟堂),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截取知县,就广文职。历任彰化(台湾府彰化县)、安溪、政和、建宁各县学官,掌教台湾书院、兴安书院,课士讲学,至老不倦。其在光丰间(1821—1861)文名藉甚,著有《慎余斋文集》行世。光绪十一年(1885)冬卒,赠通议大夫。有子五人,长子庆澜。

      涂庆澜,字海屏,别号耐庵。清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十月初五日午时生于涂家祖屋,即庆澜故居。其在此度过快乐的幼童时期。八岁时随父正英迁莆城华园(花园巷,今城厢区太平街)。庆澜故居位于溪北村东埔58号,原为封闭院落,五间厢。有大门坦、院墙,过大门坦是砖埕,西边有三间木阁楼,南向阁楼上有“美人靠”围栏。进大门,过下厅,见一口大天井,用长条石铺设,并配置地下涵洞(孔)。天井前后井壁上对称高浮雕二对花卉图案(折枝荷花)。顶厅的廊沿石为一大型条石,长达4.8米,宽0.53米,厚0.18米。廊沿的青石圆柱础,环周起阳线,浮雕开光,稳重中透着文雅。顶厅后部原为福堂。顶厅左右两间是正房。两旁是厢房。文革期间,大门坦及院墙被拆,木阁楼也被毁,今仅遗存大门坦门脚石。后下厅破旧,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改造为二层厝面。

      涂庆澜故居曾经迎来其父挚友、其师邑人举人教谕、诗人宋际春。际春为莆城关东厢龙坡社边小西湖中堰人,居小西湖上斗室。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历任寿宁、闽清县教谕。同治九年(一说同治八年,1869年)任台湾府凤山县学教谕,同治十三年(1874),终因操劳过度病卒于任上。际春著有《绿天偶笔》、《瑶荔山房诗文集》行世。

      宋际春与庆澜父伟堂相交契,曾经到过莒溪,伟堂盛情接待。际春尝撰《偕涂伟堂孝廉至莒溪》(又名:《至莒溪示涂伟堂孝廉》)诗:“晓郭冲樵出,停车半日残。生涯吾道拙,礼数野人宽。俗啬田收确,山高雾酿寒。鲤湖(九鲤湖)翻不远,谁乞九仙舟?舍后天壶(天壶山,在莒溪,幽峭雄秀,背接九鲤湖。)在,风尘百不开。封泥虀罋列,替蜡竹枝焚。涧急桥崩雨,峰长砦划石。干戈君试揣,欲乞一厘分。”际春又赋诗《常泰人家》、《望天壶山歌》以记之。伟堂尝携子庆澜到西湖上斗室谒际春,师事之,学诗古文辞。际春尝撰《游石室岩歌,偕涂海屏茂才、吴葆庸徵士作》、《与海屏游于山观音寺》、《温陵道中遇海屏》诗三首。际春于咸丰十年(1860)从寿宁学所寄庆澜信札《与涂海屏书》。以上际春诗、笔札皆收录涂庆澜辑《莆阳文辑》和《国朝莆阳诗辑》中。际春卒后,庆澜挽诗云:“诸生昔荷推何武,永诀曾经送郑虔。冷宦无端来绝岛,诗人谁信老寒毡?”

      我们感谢宋际春与涂伟堂父子的深情厚谊,为莒溪留下几首优美的古诗。涂庆澜故居因此也留下文人雅士交游赋诗的一段情谊佳话。

      二、溪北东埔涂氏祠堂

      溪北东埔涂氏祠堂位于溪北村东埔125号,土木结构,石重壁。坐北朝南,三开间上、下厅,正中大门,左右两旁有窗,过下厅,天井东西两侧有旁门,上厅堂后墙有一窗。计三百平方米。涂氏祠堂的木雕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感染力。大门前置一对门枕石,大门上槛突凸的一对六角形门簪开光浮雕花鸟图案,精雕细刻。雀替构件浮雕人物,双面透雕花卉。挑檐支承的两吊筒柱作倒吊莲花圆雕,花卉层层向纵深精雕细镂。廊檐月梁开光浮雕香炉、花瓶插花、绶带等博古图案,仿佛有香味、花香味扑鼻而来,使人怡然安祥。廊桁底面开光浮雕凤凰、蝴蝶、花卉等图案。进大门抬头看见一对连楹,连楹木长伸,造型特别,分三段式,底部浮雕云纹,往上依次为铜钱、束腰绶带板、葫芦。雕刻工艺精美。右边束腰绶带板上刻有楷书“福集南昌”(祖籍江西南昌)四字。左边束腰绶带板上刻有楷书“祠兴东土”(东土:东埔)四字。涂氏祠堂原大门楹联:“南昌故郡,翰苑名家。”涂氏宗祠大门门簪上一对葫芦形匾钉,原挂有清末涂家翰林院编修、侍讲涂庆澜楷书“进士翰林”匾,上款:“光绪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仲冬吉旦。”下款:“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裔孙庆澜。”庆澜工书法,此匾楷书四大字,笔力遒劲,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匾基本保存完好,今取下由族人保管。

      涂氏祠堂建筑构件的木雕技艺高超,艺术水准高,体现莆田木雕的传统工艺魅力。至今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原厅堂后部供奉历代祖宗的神位牌,子孙要依次到厅堂祭拜祖灵,以祈列祖列宗的庇荫。一九五八年起祠堂被用作常太粮站仓库,祖宗神位牌被毁。一九八零年左右祠堂归还涂氏族人。涂氏祠堂建筑保存完好。??

      涂氏祠堂不仅有精湛工艺的木雕和涂庆澜题匾吸引游客,更因涂氏家族自明代起人才辈出,明有翰林涂翠峰,清有翰林涂庆澜,民国有惠安县长涂开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一九九六年止,副县长以上级别的有涂元怿、涂传昌等八位,教授、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以上的有涂元晞、涂元济、涂洁莹、涂树基等二十七位。他(她)们为涂氏祠堂光宗耀祖,更为社会做出贡献。现举例如下:

      明代:溪北东埔涂氏家族始祖涂翠峰(1517—1591),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官安徽凤阳府知府。生于明正德丁丑十二年(1517)十一月初七申时,卒于万历辛卯十九年(1591)五月十一日子时。享年七十有五。墓在溪北后坑井顶。

      清代:涂正英(字伟堂),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截取知县,就广文职,历任彰化、安溪、政和、建宁各县学官。掌教台湾书院、兴安书院课士。光绪十一年(1885)冬卒,赠通议大夫。著有《慎余斋文集》行世。墓在莆城西关霞磨之佛岗山。

      涂庆澜(1837—1911),字海屏,别号耐庵。清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十月初五日午时生,同治元年(1862)以拔贡应顺天乡试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光绪二年(1876),散馆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光绪五年(1879),赴黔(贵州)主考,旋丁母忧回莆。光绪八年(1882)还朝,充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又加衔侍讲。光绪十一年(1885),奉命分校顺天乡试。先后两任考官,所得多贤能之士。会元刘培、状元赵以炯皆为其门生。光绪十一年(1885)冬,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闻父病笃,兼程奔视,抵家而大封翁(伟堂)病故。在籍守礼。光绪十四年(1888),莆阳郡守施敏先招庆澜掌兴安讲席。光绪十五年(1889),以召入都,仍奉派充各馆差。庆澜与御史江春霖诸公在京贾家胡同新建莆阳会馆,新馆落成,庆澜喜撰《莆阳新馆落成》诗,并手书莆阳新馆第三进景贤堂(供奉天后)的“景贤堂”匾,还为天后神龛题写了对联:“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光绪十七年(1891)、二十年(1894),两次京察一等,但因不附权势,未升一官。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以知府分发浙江,奉委杭嘉湖阅操八营水师,差竣,复委江干厘局,从事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庆澜告归莆阳,修葺华园旧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兴安书院山长庆澜协同兴化知府赖辉煌及翰林院编修张琴、刑部主事关陈谟等筹办新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五成立“兴郡中学堂”(莆田一中的前身)。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华园旧墅,享年七十有五。墓在莆城西关外枫叶山。门人、邑人浙江省补用道吴鸿宾撰其墓志铭,石藏莆田第一文化馆。庆澜工书法,精于楹联撰句。其著《国史昭忠列传》及《大臣传》二十卷、《莆阳文辑》五卷、《国朝莆阳诗辑》四卷、《荔隐山房诗草》六卷、《进奉文》、《荔隐居日记偶存》、《荔隐居楹联偶存》、《国朝耆老录》、《荔隐居卫生集语》、《荔隐山房文略》等皆梓行。庆澜晚年依然致力于整理莆阳先贤著述,在当地书院讲学,为莆田文学的传播、繁荣以及当地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述在地方文化史、区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民国:涂开化,号醒民,生于一八八七年,福建师范毕业,曾出任莆田官立砺专小学堂第九任堂长(1921—1922年)。1920年,其出巨资,假东埔天后宫为校舍,创办莒溪第一所小学,便利了儿童学习。后被聘厦门集美女子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兼语文老师。一九二四年,莆人陈乃元任福建省民政厅厅长,他被任命为惠安县县长。翌年调任福建财政整理委员会委员,到任仅四月,因操劳过度卒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

      现当代:涂元怿,一九一九年生,毕业于福建集美高农,五十年代初任副科长,后任莆田农业局长,一九五九年莆田县人大选其为莆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期:1959年4月至1960年3月)。卒于一九八九年。享年七十一岁。

      涂传昌,一九二一年十二月生,闽中游击队教官,一九五二年部队转业,任莆田县公安局治安股股长。一九五二年五月至一九六一年任莆田县工商科科长、商业局局长。一九六一年莆田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其被选为莆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期:1961年12月至1963年5月)。一九八五年离休。卒于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享年九十三岁。

      涂元渠,生于一九二一年,笔名枫野,版画家、诗人、篆刻家。1942年考取厦门大学政法系。1943年参加了厦门大学木刻研究会。1943年至1945年在福建省内《东南图画》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抗战版画,刀法娴熟多变。1946年7月国立厦门大学政法系毕业。被学校推荐到台湾从事文化建设,是台湾文艺界“厦大校友作家群”中的活跃人物。1947年1月25日,台湾大新出版社出版其新诗集《垦殖的歌》。1948年1月30日,在台湾花莲港,时年27岁的青年版画家、诗人元渠接待了参访花莲港阿米族的著名诗人、词作家田汉,并与田汉一同漫步海滩,合拍了十余张照片。2月1日,其与田汉从花莲港同返台北,住在版画家黄荣灿家,田汉即席赋诗《过清水断崖》七绝一首:“先民创业自艰难,鬼斧神工绝壁间。回首海云犹黯澹,好从风雨建台湾。”元渠当即奉答二首:“一夕歌欢相见难,宁忘笑语浪花间。嘘寒问暖荒山泪,顾曲谈词明月栏。”“杯酒休歌世路难,椰城灯火闭荒寒。天涯一纸辛酸句,留于他年仔细看。”1949年5月,辞去台中农学院教职,回莆田参加闽中游击队,其被分配入服务团文工队创作组,创作了《庆祝七一歌》、《欢迎你,解放军同志》,由郑德裕谱曲,在游击区流行一时。解放初,其任莆田砺青中学校长(1949年9月至1950年8月)。1950年9月后调泉州一中工作,一直到“文革”后。这期间,他也曾发表过一些学术文章,1957年在《解放军文艺》第五期上发表长篇论文《略谈〈三国演义〉里的几个人物》,产生过一定影响。他还主持泉州文联工作,并为高甲戏剧团创作了多部剧本上演。还治过金石篆刻,有《枫野印存》一卷传出。《莆阳书画篆刻选》选入他多方篆刻,为中国篆刻“莆田派”篆刻家。1981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颇有卓识的长文《谈岑参的边塞诗——兼与吴学恒、王绶青同志商榷》。还在《考古》上发表一篇有关蔡襄《荔枝谱》的考证文章。1981年4月,其调入福建省教育学院任语文组(中文系)组长,是年9月24日病卒,享年六十一岁。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施垫存(1905—2003)旧藏有元渠原版版画一幅《早春》。其著有《垦殖的歌》、《竹屋诗词》、《高适岑参诗选注》、《枫野集》,皆梓行。

      涂石,一九三八年生,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编审,商务印书馆特约编审。著有《源头与土壤》、《读书的艺术》、《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常识》、《神话、民俗与文学》、《十大传说》、《民间文学》、《画家的传说》、《中国婚床》皆出版。

      涂树基,一九三五年生,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批准特殊津贴待遇。任中国测绘学工测委员,中国城市勘测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涂元晞,笔名艾枫,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七年九月从莆田第一中学转学去台湾师院附中就读高二,一九四九年三月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其参与筹划了游行罢课,组织进步文化社团,创办“民主墙”,鼓励同学争取民主自由,而且与军警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一九四九年六月即将高三毕业时,遭到台湾反动当局通缉,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被迫乘船离开台湾,八月到北京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一九五零年三月大学毕业。不久在三野“台湾干部训练团”学习待命,一九五一年五月后被调到三野(华东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任资料研究员。一九八五年在南京创办外语培训中心,同时,也成立了外语翻译中心。一九八八年离休。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成立私立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担任董事长兼院长。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被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增补为副主任。截止二零零八年,已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二十多万人,学生遍布世界各国。其为高级研究员,中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组织部、全国专家工作联合会批授)。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理事单位和国际汉语教育权威机构——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元晞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合著《英语语言点选解》和《英语常见疑难选解》分别于一九八零年十月和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由江苏省电大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台湾来客”风雨录》(自传)于二零零八年十月由香港东亚文化出版社出版。

      涂庆澜故居和涂氏祠堂不仅有精湛的建筑装饰工艺,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今涂氏名人的光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建议政府文保部门对其进行文物保护,并利用涂庆澜对莆阳文化的突出贡献,将涂氏祠堂开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发挥祠堂在当今社会除了祭祀功能外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于英丽著《清末莆田学者涂庆澜及其著作考述》、黄祖绪著《清代翰林院侍讲涂庆澜》、柯文傅著《辛勤的垦殖者》、涂庆澜辑   于英丽   点校《莆阳文辑、国朝莆阳诗辑》、刘绪源著《涂石与涂元渠》、涂元厦   涂雨    涂传昌    涂元尧编《莆田常太莒溪东埔·涂氏族谱新编修改稿》、涂元渠遗著《枫野集》、宋湖民著《莆田县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莆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莆田县志》929页。 (吴国柱)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