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涵江老街上的老手艺:打绳子

    涵江老街上的老手艺:打绳子

      □李福生

      打绳子,莆仙人又称“搓绳子”,是一项莆仙传统的手工艺。小时候,涵江古镇有一条叫“楼下”的老街,老街尽头靠近海船停靠的海岭前码头。街上有不少专门打绳子店铺,平日里五米以上的长绳一般都在街边一侧打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打绳店大多是街道居委会组织开办的集体手工业,,打绳店“头家”(莆田方言)一般是街道干部,“脚仔”(莆田方言)是老街上闲置的家庭妇女。

      几天前,我回涵江老家,在街头碰上一个老熟人,人称“主任珍”,她曾经是老街的妇女主任,也是当时老街上好多家打绳店“头家”,按现在说法就是各个分店的总经理,我便上前问候她。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她,身体还是那么硬郎,说话也是那样快人快语。我不由自主得想起那些年在老街上打绳的情景。

      我记得在过去的年代里,工农业生产、老百姓生活都离不开绳子,手工打绳子便成为众多老手艺中的一种。过去渔民出海打渔、拉帆需要用麻绳,十里八乡的农民捆扎农作物用草绳,田间耕犁用的牛绳子,做生意挑货、家庭挑水用的担绳……除了各个行业用于包装、捆扎、绑系、牵引东西需要各种绳索外,还有是海岭前边停泊渔船用的大股麻绳、内河上沟船和溪船用的中股绳子等,都是老街打绳店加工生产的。打绳店加工生产的绳子,品种多、质量好,销路非常广。打绳子是个当时比较赚钱的营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街上的打绳店盛极一时。

      打绳子首先是将黄麻等材料做成坯子绳。打绳店里“头家”根据生产安排,把漂洗处理后的黄麻或苘麻分发给各个打绳店作业组成员加工成坯子绳。她们把经过处理好黄麻缠在了纺坯子绳的架车上,并用手不停地转动着架车上的轴轮。架车整体上与织布纺车非常相似,用架车把黄麻纺成坯子绳。这是打绳子的第一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子绳。打坯子绳是个细致活,千万不能焦躁,否则打出的坯子绳不结实,也就做不好绳子。

      然后,再将分成几段坯子绳挂在两边打绳合股架车的几个伸出来挂钩上, 合股绳一般需要三个人操作,其中,两人各把握一边摇动转盘上劲,另一人负责用带凹糟的木制梗滑子合股。只见他们熟练地挂上坯子绳,摇动转盘,木滑子经过后,4股绳子拧成了1股大绳,不一会儿,由4段坯子绳组成的麻绳便制作好了。如果是较长的绳子,还要用几个木架子隔段把坯子绳架起来打。

      在这条街上,很多老人和妇女都会打绳子,打出的各种大小不一的绳子:有大、中、小股麻绳,还有担绳、草绳、咸草绳、棕绳等等,长的有十多米,短的也有几米不等。每天根据用户的需要,加工成两股、三股、四股或六股规格不同的麻绳。老街上打绳店每年要加工绳子数十万斤。

      那时候,老街上没有什么车辆,每天早上,或午后,打绳店的生产人员都要往街上两侧摆开打绳子合股架车、和打绳工具,把坯子绳缠在架车上,并用手不停地转动着打绳合股架车中间的轴轮进行打绳。这些打绳的妇女一边打绳,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开来。整条街都充满了欢快的谈笑声。有时,业务急,她们还借着晕暗的路灯或月光加班到半夜。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化打绳机器的普及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绳子的大量涌入,使得打绳子这一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打绳老手艺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