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故乡的妈祖面

    故乡的妈祖面

      □吴剑伟/文 张颖/图

    1.jpg

      我觉得人类首先用触觉和味觉感知这个世界,襁褓中的婴儿从触摸和嗅吸母亲浓郁的奶香而开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长大以后,对于世界的认知,又可还原为触觉和味觉的诠释。比如故乡,不仅是空间里可触可感的,更是味觉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乡愁啊,说不定是妈祖面上紫菜条散发的勃郁的青气,或是妈祖面那悠长且柔韧的触觉。

      对于我这种生活在别处的人,故乡还是从妈祖面说起,那线面的长丝从时间的那头缠绵着,缠绵成似水的柔情,缠绵成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园情结。所以当我一看到那细细长长的妈祖面就感觉亲切。

      我出生在莆田西部山区,从记事起,最喜欢的就是和长辈去串门走亲戚,甫进门,寒暄之后,往往还没坐定,主人总是会捧出一大碗妈祖面。细细的长面冒出碗沿,堆成丰硕的弧形,上头总是认真地镶嵌着一双洁白莹润的剥壳鸡蛋和颗颗殷红闪亮的花生米,当然还拼贴着一簇柔嫩的黄花菜或是几丝油黑发亮的紫菜条。有时也铺上一两片厚厚的肥肉。总之对于这碗妈祖面主人家会十分仔细地装置好,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其庄重和认真的态度有如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也正是这种仪式感吸引了我,使我一直想解开这谜团。仿佛宾客会面,主客两方情感交流,精神的互动必须依赖这端重的仪式来完成。

      莆田人的奉客之道,往往越是把客人当自家的,就越是用妈祖面招待,充满了一种平淡是真的人生感悟。我的乡亲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体现这种平淡的人生感悟,那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老幼都需吃一碗妈祖面。大年初一,一觉醒来,历史已被轻轻的放置在身后,新的一年来临了,我们应该弹冠相庆,应该纵情欢笑,应该大吃大喝?新年的第一天的清晨,我们不是用大鱼大肉来祝贺,而是煮了一碗细细长长的银丝妈祖面,上头卧一双鸡蛋和几根菠菜。线面洁白细腻,像新疆白玉,菠菜青翠剔透,似缅甸翡翠,比小葱拌豆腐胜三分颜色。青青白白的,像是宣言,在宣告一年的为人处世;又似在展望,展望漫长的未来一年,不吃点妈祖面壮壮胆色怎行?其实,莆田人吃妈祖面是在寄托一种深深的期盼和祝福!幸福的人生细细长长的线面似的悠长悠长……“长寿、团圆、圆满”才是妈祖面下埋藏的象征,也是主人对于宾客真挚的祝福。

      煮一碗妈祖面很容易,但要做到面条洁白细腻、相互间不沾不粘、清清爽爽、口感柔韧、有弹性却不简单。首先选料是关键。妈祖面所用的线面是一种手工抻拉然后自然晾干的面。因其在制作中由于不同的环境、水质、配料和制作手法上的差异,形成不同级别的品质。比如加入太多的盐分,存放的时间长一点,却咸涩难以下咽;在线面的晾晒期间,天气成了十分重要的因素。阳光不太充足,或逢着雨天、阴天,那线面就会发霉变质;即使是在抻拉线面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使用的劲道的大小而影响到线面的粗细变化。总之,选择好的线面非常关键。我母亲平时会教我一点关于妈祖线面选择的要点:颜色洁白、粗细均匀、干燥细致、宁轻勿重。还有一点就是一般购买时间在农历的十一月份,冬至之前的一小段时间最好。

      煮妈祖面的过程也很简单,烧锅开水,放入干线面,等候片刻,捞上并拌入料酒、味精、麻油等调料,装碗,盖上鸡蛋、紫菜等浇头即是。是简便的,但在技术上有个要点,就是烧开水,放入干面线,等线面变得晶莹透明时即捞出,放入凉开水内泡洗,再捞起,拌入调料。放入凉开水泡洗的作用是使微发糊的面条遇冷收缩紧实和洗去面条表层的糊汁,使线面线条明晰生动,口感清爽细韧有嚼头。“看看,三语两语就能撇清的事,想想也不见得有多高的水平吧!”有朋友这样说我,我想以前听人说过一些话可以辩驳,“有些事最简易而极高明,最平凡而极神奇,有时最初的就是最终的,有时起点就是目的。”武功的最基本和最高深的不过是冲拳赐腿吧!什么乾坤大挪移不过是文学上的噱头而已,我认为文学艺术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极绚烂处归于平淡”,这种回归之后的平淡也正是妈祖面在饮食文化上呈现的极致。

      我时常在夜里煮夜宵,还是下妈祖面,我相信这种平淡绝不是简单。看着那妈祖面细细银丝在氤氲的水汽中翻腾,就是在寒冬心底也会荡漾着脉脉温情。我渐渐地发现这妈祖面所承载的人们对生活、对于未来、对于亲情、对于同胞的深切的期望和祝福,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