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一把骨梳

    一把骨梳

      □张德成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今年三月是母亲辞世20周年,虽然与我们诀别,但她的音容笑貌还常常在我的眼前闪现,常常引起我牵心动魄的思念。

      母亲娘家在偏远的山区石烈村,十八岁出嫁到城里。当时,因家境贫寒,一家人仅住在一间低矮的平屋里,靠炸油葱饼度日。父亲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我们的家就像一艘颠簸在风雨中的小船,凭靠母亲摇橹掌舵。白天,我们很难在家里见到她,掌灯时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街上收摊归来。入夜,她习惯地为我们洗涤,缝补衣服,还忙着浸米,洗薯……翌晨,闻鸡做饭,照样磨米浆、切番薯,忙忙碌碌,像石磨的磨心。

      一个星期天,我约几位同学到木兰溪对岸玩耍,爬上荔枝树寻觅鸟窝,摸到十几个白净的鸟蛋,兴高采烈地回家。半路上突然下了一阵暴雨,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像只“落汤鸡”。当天晚上头昏发烧,母亲彻夜守护在我的身边,用那把骨梳,为我按摩驱风。先滴几滴花生油,然后有条不紊地擦擦划划,从双肩到脊背,又从腰部转回双臂,反反复复,只见背部一疤一疤的红肿,像马车驶过路上留下两道深沉的轮子痕迹。母亲说:皮肤越是肿红,邪风侵入肤体就越深,一筒烟工夫,“治疗”完毕,随后,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红糖姜汤让我服下,顿时感觉背部炎热,浑身舒服,便安然入睡了。第二天,精神好多了!母亲看见我背起书包上学了,不禁微微一笑,脸颊像绽放的桃花,叫人感受到爱的温馨。

      擦背驱风寒真够灵验。母亲不但为子女治病,左邻右舍的姨妈感冒了,她放下手里的活,带着骨梳为他们驱风除病。有时还资助一些钱物给经济拮据的孤寡姐妹,善举邻里。这把骨梳,外表普普通通,没有奇异造型,更没有雕纹塑花。时间用久了,变得圆滑光泽,散发着清香的油味。我问母亲,它是哪里做的呢?说起骨梳,母亲讲述一段辛酸的故事:解放前,母亲娘家世代以种田为生,父母早逝,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靠买卖估衣过日子,梅山、洪濑一带他很熟,那里是侨区,店铺毗连,商贾云集。一回,他买了几袋旧棉袄、西装、皮鞋等物品回乡,当时交通不便,每次都是雇挑夫运回来的,就在他们路经乌龟岑时,遭遇打劫,幸好遇见一群农民赶到这里寻羊,他才得以“虎口余生”,但只有装在衣袋底角的骨梳完好无损。哥哥伤心地哭了一天一夜,这对于做微薄生意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把骨梳送给母亲作为劫难余生的物证。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堂,可记性真好,几十年前经历的事还记得清清楚楚,远远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生意兴旺靠得是诚实信用,有道得财。油葱饼炸的香脆味美,价钱便宜,西门一带群众都嗜好。母亲用积攒的钱,买了一坎店面,填补历史上租赁房屋的空白,同时,改行开张杂货铺,苦心沥血经营新桩的生意。子女长大,上学念书,她紧绷的心才得以放松。平时,挤出时间休闲,用骨梳梳理蓬乱的头发,盘扎结实的圆髻,插上几支银簪,显出兴化女性的慈祥和善良。母亲素来勤俭持家,舍不得花钱买化妆品,平时只用在屋顶培植花盆上“山芦荟”的汁液来擦发滑润,对镜梳妆时一丝丝霜洁如银的头发,与她的年龄多么不相称啊!

      后母亲积劳成疾患了一场重病,昔日健壮的她瘦弱得只剩下了皮包骨。我们日日夜夜守候,用骨梳轮番给她擦背,按摩驱风寒,熬药、打针、挂瓶……寂静的夜里,母亲的心和我们的心在同一条血管中流淌着!

      一个细雨霏霏,寒风凛冽的深夜,母亲走过人生第九十个春秋后溘然辞世。遗留下的这把普普通通的骨梳是她劳劳碌碌一生的印证,饱尝秋风冷雨的欺凌和磨难,陪伴她走过崎岖酸楚的人生道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命的历程虽然短暂,唯有爱的火把永远照亮头顶蔚蓝的天空和脚下无限的道路。母亲为儿女们付出艰辛的劳动,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一直铭记在我们的心灵。高尔基曾经说过:“每个人身上最好的使我们热爱生活的东西都是从太阳的光线,从母爱的乳汁中得来的。”的确,人世间纵有风情万种,唯有母亲最亲、最高尚、最伟大。如今。在广袤的原野,我们只不过是一棵纤瘦的小草,但我们子女知恩图报,牢牢铭记您的谆谆教诲:用心读书,正直做人,要把自己的一份赤诚的爱心报答您深情博大的母亲。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