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红埔,莆田沿海的美丽的一个地方,天妃路的一个风景。我,对红埔,有心得,有感情。

      《天妃路》,我写许多年的一本书,寄托了我的“作家梦”。我老老实实地写许多天妃路散文,笨拙、中庸。红埔,红埔附近的“戏饭”故事、康大和故事等,对我有启发。

      天妃路上的那些人和事,红埔,有着散文的韵致,有期待、有风格、有光荣、有梦想,有溯回从之的追寻,又有道阻且长的艰辛。天妃路,不单单是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红埔,回忆中,是一大片青青的地瓜田。如今,整齐洁净,好,里头,有许多人辛勤劳动。

      2015年底以来,党校办在红埔附近,我已好像又来到天妃路的空气里了,我有点儿惊奇。

      天妃路的环境空气,我似乎十分熟悉,事实上,一切都已变化了。我写天妃路散文、故事,去体会妈祖故乡的秀丽,还有天妃路所容纳的妈祖的文化美,自己也得到许多东西。

      2016年国庆节,秋高气爽,新的红埔,很美。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天空异常真实,没有一片云朵,只是蓝得像海水一般。树的叶子,给夜里雨水,洗得非常翠绿,叶上凝着水滴,反映着早晨的阳光,象饰起无数的珠子似的。

      上班余暇,散步,活动一下筋骨,也欣赏美景。党校有一套健身器材,我时常使用。红埔周围,好。机关、店铺、工厂、房子,一切都是崭新的,漂亮、阳光,大的正能量,又各占据极好位置,井井有条,一个和谐的小社会。莆田的沿海人,喜欢和谐。

      莆田的沿海人,厚道,心中无尘渣,透明烛照。对生活,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几百年来,大家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艰难辛劳的日子,而从不逃避为了求生存、图发展而应有的一切努力。我做妈祖文化研究室,研究妈祖,写妈祖散文,读莆田沿海的历史,有感慨。妈祖文化,莆田沿海人的文化。

      莆田沿海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真诚,具有浓郁的中庸色彩,他们勇于担当起自己的命运,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一生与人为善,自求多福,天道酬勤,心胸坦然。坦然中,也含了对这块土地的信心。

      康大和,老家在红埔附近,官至明朝工部尚书,莆田沿海人的一个代表。

      康大和,明正德二年出生。少时笃志好学,家道清贫,挑盐卖鱼为生。他其貌不扬,但饱学多才。 年轻的康大和,前往九鲤湖祈梦问卜前程,留下“和尚书”的故事。

      康大和出身于贫困农民,为官敦厚朴实,不事表举,为官为人,很谦虚的,一生著作《砺峰集》二十四卷,并主持纂修《兴化府志》,享年70岁。

      康大和的故事,有许多。莆田沿海人,喜欢议论他,康大和的出身,励志元素,谦虚的为人,风趣的性格,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怀,是其高人气的主要原因。

      笏石的观音亭、莆田的文峰宫,有康大和的故事。康大和,与妈祖有关的。

      康大和的故事,其实也是妈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妈祖文化,莆田沿海人的文化,有人生的乐观主义色彩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那实在而又伟大的湄洲湾,给人教益和启示。

      给人教益和启示的,有许多故事。

      “九家亲戚吃不到中饭”,这故事,包含“戏饭”、“笏石灯”、“吃油炸豆腐”等,是莆田沿海故事的经典。故事,有许多版本,版本之一的主人公就是红埔附近的人。人物主要有三个,书生、卖车丸的费熙、布店老板。三个人概括了笏石各式人等。

      书生因为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欲去京城赶考,却无路费。笏石街上九家亲戚,挨家上门拜访,均遭冷嘲热讽,午饭都吃不上。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莆田古谚“九家亲戚吃不到中饭”即源于此。由此书生悟出了“自求多福”的圣贤道理。接着,饿极,在司马桥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车丸,聪明花顿开,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进京赶考,克服艰难险阻,想办法。

      书生想道,费熙卖车丸,那么辛苦,尚且可以用自身汗水养家糊口,自己为读书人,条件相对优越,更应当刻苦好学,乐观进取,而切不可怨天尤人,垂头丧气。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激励着书生。书生又悟出“世上还是好人多”的圣贤道理。兴许,这些道理,即那年大试考题。费熙古道心肠,为书生作保,布店老板即借书生银两。人算不如天算,天无绝人之路,皆大欢喜。

      红埔的故事,康大和的故事,“九家亲戚吃不到中饭”的故事,等,如同一幅悠远深长的生活画卷。从中,人们可以读出莆田沿海的灵魂、精神。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从一定意义上说,红埔,也可以让人读出新鲜、独特的文化意蕴。

      莆田沿海的人性,和历史地理的特殊大有关系。历史上莆田沿海人的幻想情绪,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中,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妈祖文化。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红埔,也让人反思。我想,追寻妈祖,寻求妈祖的庇佑,并不是消极遁世,也不是人性的软弱与退缩,而是达观而又淡泊的心境,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妈祖的故事,我太熟悉了。优美、深沉、曲折、哀婉的背后,隐藏着中庸的、冷静的文化意义,还有一种自然天籁的人情事理。

      红埔,人情美。世代延绵的古风,传习一份贴近人性的自然、朴素、和谐与丰富。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新的红埔,丰富和干净的色彩,让古朴简雅的视觉,慢慢恢复敏感的天性。昨日重现。这里,曾是地瓜田。三十三年前,我正是踏着这片地瓜田,来四新,在四新小学代课三个月。多年的记忆,如同一条绵绵的长河,缓缓流过,在那浓浓的水意中,浸透着岁月变迁的痕迹和莆田沿海人事的喜乐。

      如今,天妃路在前进。

      天妃路的前进轨迹,烙印着妈祖的美意,也演绎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红埔的故事。

      红埔的故事,诠释了“莆田沿海人”的为人。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畏艰难,乐观豪爽,谦虚,厚道,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体会很深,又同时对生活中的欢乐和梦想,充满了追求。

      红埔的天是晴朗的天。红埔,美。

      红埔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游荔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