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仙游边界行:飞云“飞人”驰金山

    仙游边界行:飞云“飞人”驰金山

      25年前,100多名来自南安乐峰镇飞云村的“客人”集体迁入我县龙华镇金山村,得到了视如己出般的照料。金山这个拥有5500多人的边界村里,闽南话是村民大会上的“官方语言”——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金山村村民和飞云村村民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点击查看原图

      村里盖起的不少新房子还带着闽南风情。

      据资料显示,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飞人”,顾名思义,即生活在飞地的人。

      8月15日,仙游边界行第11站来到龙华镇金山村。金山地处南安、永春、洛江与仙游四地交界,在这个拥有田地面积2800亩、山地面积6000多亩的村落中,5500多位村民平静地生活着。

      25年前,平静的村庄里,100多名来自南安乐峰镇飞云村山当自然村的“客人”整体迁入,至今已繁衍到200多人。他们生产生活在金山村,户籍却仍旧归属南安,成为特殊的“飞人”群体。

      采访金山村的村民,若不是特意问起,村民们不会将飞云村和金山村进行区分。“本地村民多到泉州务工,金山村离仙游县城较远,所以大家一般选择南安往泉州路线。”在该村沿街开个小卖铺的村民彭加珍说,飞云村和金山村有着很近的地缘。

      地缘近,血缘亲,让两个村的村民更显合拍。在村干部彭生水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第一批迁入金山村的老人彭加国一家。25年前,带着妻儿,彭加国一家6人落户金山村。如今老人的3个女儿出嫁,其中2个成了金山媳妇,他儿子也与金山村姑娘彭严花育有一子。他儿子在金山村做水泥工,家中早已盖起两层水泥房,过得质朴却充实。记者与不会讲“仙游话”的彭严花用普通话对话,笑言她是嫁到了邻村,她也笑着说,其实婆家与娘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

      为何100多名村民集体选择背井离乡、迁入金山村?彭加国说,当时飞云村山当自然村交通闭塞,没有生活用电,也没有生活用水,村里庄稼种植难度大,生存环境恶劣。“若迁到南安县,要有10公里,迁到仙游金山就只有2公里。”彭加国说,加上山当自然村村民都姓彭,金山村村民也多是这个姓。

      在彭加国的隔壁,他大嫂一家建了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房子,75岁的黄英也是第一批迁入的飞云村村民。“生了4个孩子,以前飞云村那边的家里只有3间房子,一间厨房、一间长辈住,我跟孩子们就挤在一个小房间。”在黄英意识里,没水没电又拥挤的家乡,给她留下更多的是生活艰辛的记忆。如今,黄英的家族壮大着,有着8个孙子的老人开始享受着天伦之乐。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南安县多姓“潘”,但飞云村山当自然村却跟着金山村大部分村民同姓“彭”。金山村村支部书记彭加伙说,金山村的彭姓村民是在约150多年前,从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迁入,宗祠祠堂还设在虹山乡,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村民就会到泉州参加祭祀活动。“其实,金山村与飞云山当自然村也算是同根同源。”彭加伙说。

      边界村里迎来这么多“外来人口”,金山村又如何对待这一批“飞人”?彭加伙说,作为老少边村,金山村地理较偏,经济发展也有限,但金山村村民能享有的基础设施,飞云村村民也同等享受。他说,从飞云村村民迁入开始,金山村便花上一万余元为飞云村村民提供水电设施,同时从2005年至今,全村投资数百万元修建32公里的村道,也将大路修到了这些山当自然村村民家门口,在全村架设的750盏路灯中,山当自然村村民也占了60盏。

      金山村有4个自然村,除去一个自然村讲仙游话,其他3个自然村都讲着闽南话。“因为靠近泉州,村里大多数人都去泉州打工,会讲闽南话也是一种营生的工具。当然,一些基本的仙游话还是听得懂的。”这是记者听到的普遍说法,所以在这个村子里,闽南话反而成为村民大会上的“官方语言”了。

      25年来,山当村民在金山扎根繁衍,生产生活同金山村民无异,大家相互串门,红白喜事都参加。人缘、地缘、亲缘都相近的金山村与飞云村山当自然村,一个地域上的两个村落已然是兄弟般密切地联系着、生活着、持续着。这是属于边界村的故事,也是属于边界村的包容。据仙游今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