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仙游度尾镇苦竹村:苦竹节节向蓬莱

    仙游度尾镇苦竹村:苦竹节节向蓬莱

    点击查看原图

      苦竹村位于莆田市最西部,与泉州市级文明村蓬莱村交界,不久后,2个村将打通“最后7公里”,苦竹村也将迎来蓬莱村的“香草世界”——

      “仙游边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第7站:度尾镇苦竹村,是仙游县乃至莆田市最西端的边界村。

      7月18日,正值一年中最热时节“三伏”的第一天。因为从度尾镇到苦竹村的山路近日正在维修,此路不通,所以记者一行只能绕道从泉州市永春县湖洋镇蓬莱村前往。

      在莆永高速湖洋出口下了高速,尚未饱餐这异县小镇的风光,车子就驶入蜿蜒山路。山路是土路,一路上尘土飞扬,而且路面窄小,难以避车。

      度尾镇组织委员严宇介绍说,根据省委督导组第一组长潘心城的嘱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好百姓出行路、党群连心路,这条7.1公里长的山路即将进行道路硬化,这天正好完成项目招投标。

      据了解,硬化道路全长7.1公里,总投资280万元,规划将道路从原来的3米拓宽至4.5米,预计今年10月1日前完工。路上记者看到,已有2部挖掘机正在施工作业。

      经过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成片的竹林、桉树林里,村庄的面貌渐渐清晰。苦竹村,这个因盛产苦笋而得名的山村,随处可见青翠挺拔的竹子,风吹竹海,竹叶摩挲着奏起大自然的最美华章,绕过心间,激荡在脑海中,竟有恍入仙境之感。

      在村部门口,记者见到了苦竹村支部书记陈吓坤。57岁的老支书,驼着背,身形消瘦,热情地介绍着村里的一切。

      苦竹村与永春县、德化县接壤,设楼仔、清垵、尾洋、东垅、石溪、尖山6个自然村,其中有2个自然村的村民使用闽南方言。全村现有村民1581人,总面积5平方公里,民间有上苦竹和下苦竹之分,上苦竹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度尾镇,下苦竹则靠近永春县。

      1996年以前,苦竹村只有一个20多K的水电站,靠降雨蓄水,供水供电能力极弱。陈吓坤说,那时村里要是遇到开会或有人家办喜事等大事,村民们就会约定都不用水用电,将水电集中供应。

      2006年,是苦竹村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为了改变苦竹村落后闭塞的面貌,这一年,村民们多方筹资,自行修建了一条从度尾进村的12.1公里水泥公路。1991年,全村还有1238人,2006年开始,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村民们走出大山,到泉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务工、经商,现在村里常住人口仅380人左右。

      一条路,连通了村民与山外的世界,改变着山里人家的点点生活。1989年前,苦竹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用品,只能靠人力肩挑进山。1989年开始,村民们花了2年时间,用一双双手,铺出通往度尾的路基.虽然只是一条泥土路,但至此,村民们结束了肩挑背扛的时代,七八辆拖拉机承担起了苦竹村的客运和物流之能。

      与此同时开路基的还有苦竹村通往湖洋镇的8公里山路,由于路程更短,村民们平时出入、运输货物都经过此路。但到目前这条路还未实现路面硬化,每到雨天,就变得泥泞难行。

      湖洋镇蓬莱村与苦竹村地缘相近,互动交流十分频繁,民间世世辈辈都有姻亲关系。今年60岁的黄淑兰21岁就从湖洋镇嫁入苦竹村。她笑着用熟练的莆仙方言说,与丈夫的相识,是一位从苦竹村嫁到湖洋镇的阿姨介绍的,自己和亲戚朋友们都经常往来于苦竹村和湖洋镇之间。如今,自己的一个儿子也在湖洋镇工作、买房安家。黄淑兰和其他村民一样,迫切期盼着这条通往湖洋的泥土路快点实现硬化,让连接家与家之间的路更平坦畅通。

      深山里的苦竹村民尝尽了苦笋的苦,从心里盼望着“苦竹”变“甜竹”。近年来,苦竹村建起了1800亩的苦笋基地,成立了苦笋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山林资源,就地取材,加工出售,转化为经济来源。眼下,苦竹村规划建立观赏树基地,种植红豆杉、桂花等名贵树木,同时套种金线莲,发展林下经济。

      陈吓坤说,去年莆永高速公路在湖洋镇设立了高速出口,邻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将辐射到苦竹村,带动苦竹旅游产业发展,修路则能为两地带来实惠。

      当日下午,记者一行沿原路下山,来到湖洋镇蓬莱村,见到了湖洋镇镇长陈明刚和蓬莱村支部书记黄志国。蓬莱村是泉州市级文明村、永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与苦竹村睦邻,正如两村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一般,陈吓坤和黄志国也是相识多年的好友。

      黄志国多次到过苦竹村,他说,苦竹是个气候宜人、风景秀美的地方,苦竹人都热情好客,希望能和苦竹村一起发展乡村旅游。陈明刚介绍,蓬莱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建立一个“香草世界”,种植薰衣草等香草,形成一个7公里观光带,根据规划,这个观光带将顺势而上,要把香草种到苦竹村。

      苦竹尽头通蓬莱。路将通,苦竹村民盼到苦尽得甘来。

     

      明朝土寨避匪而建

    点击查看原图

      沿着村道,穿过一片梯田,在萋萋芳草丛里,掩藏着一堵古寨门墙(如图)。2米多高的门墙,四周杂草丛生,蔓草菲菲,从石缝间探出,拱门旁生长着2棵不知名的野果树。村主任陈凤模说,别看门墙只有2米多高,曾经的土寨就在我们所处位置的脚下,被泥土掩埋。

      据村民介绍,这座土寨建于明朝,经历了五百年风雨,土寨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见证人。东垅自然村86岁村民郑吓九是土寨的第15代子孙。他说,苦竹村第一代郑氏先祖从度尾镇云水村迁入,定居在此,至今已延续至第19代。他也是从祖辈口中,听说土寨的历史。

      他说,土寨是苦竹村第一代郑氏先祖为躲避土匪而建,共有3层,第一层放粮草、饲养牛羊,第二、三层用于居住。那时,三层楼高的土寨,不仅容纳了郑氏亲族,苦竹村其他姓氏的村民也到此居住。土寨里有18米深的井、石磨和舂米的工具。传闻当时先祖们在土寨里躲避了3年,最后即将断水时,土寨里的村民以尿洗衣,将浸湿的衣服挂于土寨墙外晾晒。土匪们误以为水源未断,无望攻下土寨,悻悻然离去。

      自郑吓九记事起,这座土寨已经毁损。他说,在民国时期,他和一些村民为了躲避土匪,也曾到土寨里过夜。过去还能看见石井、石磨等历史遗物,如今都被人一样高的草覆盖。

      仙游今报记者  郑金铸    吴琳斌   余立凡   程志英   蔡晨晖  郑灵灵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